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被白蛉咬伤感染致死,意外险该不该赔?法院:属于“意外伤害”范畴,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
首页> 法治频道> 案件快递 > 正文

被白蛉咬伤感染致死,意外险该不该赔?法院:属于“意外伤害”范畴,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

来源:人民法院报2025-01-24 11:13

  被白蛉咬伤感染致死,意外险该不该赔?

  上海静安区法院:属于“意外伤害”范畴,保险公司应支付保险金

  本报讯(记者 郭燕 通讯员 林丽丽 蒋卫丽 吕怡宁)陈先生不幸被白蛉叮咬后感染致死,算不算是意外事件?能否得到意外险理赔?近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

  2021年11月,陈先生突然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就医后,医院从陈先生身体中检测出了杜氏利什曼原虫物种复合群,诊断陈先生患黑热病、肺部感染、急性心力衰竭等。陈先生出院后病情并未好转,不久即不幸去世。

  陈先生的家属声称,陈先生病发前曾前往某地区,被白蛉叮咬后才感染致死,因此找出其生前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认为,黑热病属于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有多种传染源,无法证明陈先生是因为白蛉叮咬导致病发,且该病症与保险合同中约定的“意外伤害”定义不符,故出具了拒赔通知书。

  陈先生的家属无法接受保险公司的这一说法,于是起诉至法院,要求保险公司按约支付保险金150余万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医院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从陈先生身体中检测出了杜氏利什曼原虫物种复合群,加之陈先生在发病前曾前往某地区,现保险公司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存在其他感染途径,可以确定陈先生的死亡原因是白蛉咬伤后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白蛉叮咬作为整个环节的启动因素,应当成为死亡结果的直接原因。根据双方签订的保险合同条款,“意外伤害”是指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客观事件直接致使身体受到的伤害。本案中,因白蛉叮咬而最终导致死亡并非陈先生本意也超出其预期,故属于上述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伤害”范畴。

  最终,法院依法判处保险公司支付陈先生的家属保险金150余万元。保险公司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事故发生后,可以通过近因原则判断意外发生的直接原因。近因原则是保险法的基本原则,近因并不指时间上或空间上最接近的原因,而是指保险人只有在造成损失的最直接、最有效原因是承保范围内的保险事故时才承担保险责任。

  本案中,事故的发生在时间顺序上为:被白蛉叮咬、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从表面上看疾病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但是上述因果关系链条中,从最初的原因发生到结果是完整、紧密的,白蛉叮咬作为整个环节的启动因素,应当成为陈先生死亡结果的直接原因。

  识别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后,还需要判断该原因是否属于意外伤害保险责任的保障范围。意外伤害是指因意外导致身体受到伤害的事件,意外伤害的特点包括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伤害的发生是被保险人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或伤害的发生违背了被保险人的主观意愿。

  本案中,陈先生的家属举证证明,陈先生的死亡原因是被白蛉咬伤后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被白蛉叮咬最终导致死亡,符合意外伤害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特征,被保险人陈先生对此无法预料,其亦与陈先生的主观意愿相违背,故白蛉叮咬应属于意外伤害保险责任的保障范围。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辽宁沈阳市考察调研

  • 科研VS科普:鱼与熊掌,可否兼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