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展现新时代巾帼芳华的司法担当——浙江省女子监狱先进事迹观察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展现新时代巾帼芳华的司法担当——浙江省女子监狱先进事迹观察

来源:新华网2025-01-13 10:25

  新华社杭州1月12日电 题:展现新时代巾帼芳华的司法担当——浙江省女子监狱先进事迹观察

  新华社记者齐琪、吴帅帅

  忠诚铸警魂,巾帼展担当。

  近日,“使命的力量”——浙江省女子监狱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浙江杭州举行。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女子监狱自1984年8月成立以来,已实现监管安全40年。

  一代代女监人接力前行,以忠诚和热情书写着助力平安浙江、平安中国建设的芳华答卷。

  绝食对抗管教,拒绝沟通交流,甚至一度想要轻生……面对罪犯张某的消极抵抗,监区教导员陈军不断翻阅档案、查询卷宗,努力寻找分析张某的“病因”。

  因诈骗罪被判处长刑期、家庭破碎、两个儿子失联……找到问题的源头后,陈军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四处奔走,终于找到了张某两个儿子所在的福利院,并为母子三人安排了视频会见。

  当听到两年多未见的儿子在视频里喊着“妈妈”,张某瞬间泪如雨下。

  “陈警官说,儿子在等我,我要好好活下去!”在那之后,张某逐渐向陈军敞开心扉,认罪悔罪接受教育改造。

  在浙江女监,这样以心换心、化解矛盾的故事还有很多。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甘于平凡的坚守。让罪犯向上向善、改造新生,这就是监狱人民警察这份职业的价值所在。”一位女监民警动情地说。

  浙江女监建监以来,获得全国监狱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荣誉,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4次、集体三等功6次。

  走进浙江女监,一幅名为《春暖花开》的丝绣作品,绣出杭州西溪湿地桃红柳绿的春色美景。这幅由3名罪犯一针一线耐心绣成的长卷,凝结着她们的自我沉淀,也映照着民警的辛勤付出。

  丝绸形成的过程,从“植桑养蚕”到“破茧成蝶”再到“云锦织就”,与罪犯的教育改造全过程十分相似。记者了解到,浙江女监收押罪犯类型复杂,改造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为更好地进行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浙江女监结合女性罪犯特点,把具有杭州特色的丝绸文化融入罪犯日常改造。还通过开设丝绣、茶艺、剪纸等30余门特色课程,持续与浙江省文化馆、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浙江话剧团等单位共建合作,引入社会力量帮助罪犯习得一技之长,修习做人做事的规矩。

  以文化唤醒心灵,让罪犯在传统文化中感受静心与安宁,助推她们实现破茧成蝶,重获新生。“改造好一名罪犯,不仅能挽救一个家庭,更能让社会多一份安宁。”浙江女监监狱长章春英表示,在浙江女监,民警总是想尽办法走进罪犯的内心深处,以法释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引领曾经误入歧途的灵魂,认罪悔罪、改过自新,并重新走上阳光大道。

  同时,浙江女监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数字赋能公平正义,开发应用“综合执法办案应用”平台,助力“平安”与“法治”一体推进。

  从过去堆积如山的纸质文档资料,到如今以数字法治改革“双轮驱动”为牵引,让数据多跑路,办案少跑腿,依托政法一体化平台贯通,浙江女监实现了与公、检、法、司等单位全流程智能化无纸化协同办案,为法院、检察院、监狱三方评判提供坚实证据支撑,平均案件流转周期缩短50%以上,做到每一起案件都留痕可追溯。

  数智赋能让每一件案件都能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此外,浙江女监通过常态化开展“开放日”“接待日”活动,建立“4321”案件评查机制,落实“一案一查一监督”等,更好地让司法沐浴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之下。

  沐光而行,行将致远。

  一代代浙江女监民警以细心、耐心、真心,化解一个个心结,点亮一盏盏“心灯”,以监狱“小平安”护航社会发展“大稳定”,为平安中国建设贡献女监芳华力量!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萨迦县受灾群众生活有保障

  • 黑龙江开行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