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最美基层民警”陈畅: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最美基层民警”陈畅: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5-01-12 14:49

  喀喇昆仑深处,一条新藏线,一片“无人区”,一群戍边人。

  2002年12月,19岁的陈畅从湖南长沙参军入伍,来到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喀喇昆仑高原戍边。

  从警20多年,国家移民管理局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政治教导员陈畅扎根平均海拔3500米的喀喇昆仑高原深处,忠诚坚守,把人生最好的年华留在了祖国的边境线上。

  “一定要守好了,一点都不能丢”

  库地边境检查站驻地平均海拔3500米,90%以上是雪山戈壁,昼夜温差大,方圆100多公里大多是“无人区”,除了生命力极顽强的高原红柳,几乎很少见到其他植被。

  陈畅记得第一次进库地时,越走越荒凉,汽车翻过一座又一座山,道路挂在半山腰,脚下是万丈深渊。从繁华都市到荒凉边关,巨大的环境变化给他带来极大的心理落差。

  当时检查站的条件非常艰苦,住在宿营车里,无电无暖无网络信号,洗澡需要用煤炉烧水。陈畅和战友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环境下站哨,冻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陈畅曾多次犹豫是否“要离开”,但他最终成为坚守时间最久的那个。

  陈畅到库地的第二年,戍边20年的老站长吐洪退役离队。临行前,吐洪将实地踏查时亲手绘制的边境地形图留下来,叮嘱他们“一定要守好了,一点都不能丢”。

  老站长20年忠诚戍边的事迹让陈畅为之动容,也让他暗自下定决心:要沿着前辈的足迹,扛起卫国戍边的责任。

  这份责任,他一扛就逾22年。

  多年来,战友一茬茬来了又走,有的转业回到家乡,有的退伍返回城市,只有陈畅一直坚守在喀喇昆仑山中。

  他坚持带着吐洪的那张手绘地图开展边境踏查,网络信号无法抵达的角落,他都用脚步丈量过。对他而言,那份地图是戍边使命的传承。

  多年来,陈畅和战友始终把“与海拔比高度、与风沙比坚韧、与雪山比纯洁”作为座右铭,不但守牢了边境,还用双手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自己动手发电、搞种植、建营房……陈畅说,条件越来越好,他和战友戍边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将会一如既往守好边境。

  “要不是陈教导员,我可能连命都没了”

  库地边境检查站位于新藏线160公里处,是进出新疆叶城和西藏阿里的咽喉要道,辖区有多处通往边境的山口。确保新藏线平安是检查站的基本职责,民警每天要查验来往人员的通行证,检查是否携带违禁物品进入边境辖区。

  随着新藏公路旅游线路的开发,往来人员更加复杂,查缉工作愈加重要。

  2021年10月8日,陈畅在执勤现场发现一名旅客“神色紧张”,对比身份证和通行证时虽无发现明显异常,但陈畅根据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开展进一步询问。对方随即承认自己曾因刑事案件被处罚,自认为无法办理边境通行证,便用双胞胎哥哥的证件企图蒙混过关。

  在工作中,陈畅和战友还曾直面危险时刻。

  2013年4月21日,陈畅执行路面勤务工作时接到一伙不法分子企图从库地边境检查站辖区越境外逃的消息,立即带队开展边境抓捕。

  当天5时左右,喀喇昆仑高原冰天雪地,寒风似刀,陈畅和战友前往边境区域拦截不法分子,当发现不法分子从土山坡往下扔自制炸弹后,陈畅立即发出“隐蔽”指令。

  刚入警的宋江瞬间呆住,陈畅急中生智,一脚将宋江踹倒,然后扑过去把宋江紧紧护在身下。炸弹随之炸响,火光冲天,擦着宋江的帽檐飞过,将棉帽上的警徽炸成了两半。

  “要不是陈教导员,我可能连命都没了。”回忆当时场景,宋江说。

  由于离得近,陈畅的手脚多处灼伤,但他立即组织战友实施反击,成功抓获不法分子。

  战友对陈畅的评价是英勇、果敢、机智。每次执行任务,陈畅都临危不惧、灵活机动,多次带队打击不法分子,全胜而归。“对不法分子就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陈畅说。

  这些年,他和战友检查过往人员230余万名、车辆150余万辆,查获了一大批危爆物品,像一道铁闸门,守护着新藏线,也守护着通往边境的道路。

  高原“生命救助站”

  新藏线上路况复杂,容易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和交通事故。为此,陈畅带领战友总结经验,将库地边境检查站打造成高原“生命救助站”。

  2011年3月11日,一辆载有30名乘客的大巴在新藏线220公里处拐弯时失控,侧翻下悬崖。

  接到报警,陈畅带领战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事故现场车辆受损严重,大批受伤乘客需尽快转运开展救助。

  时间就是生命。陈畅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高原上往来奔走,指挥救援、运送伤员。因指挥得当,伤员被及时送到医院。

  泥石流、暴雪、山体滑坡,陈畅都遇到过。据不完全统计,他累计带队参加高原抢险救援320余起,救助车祸受伤人员77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670余万元。

  陈畅曾获第二届“十大国门卫士”、2024“最美基层民警”等荣誉,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两次。谈及未来,陈畅说,自己愿意做一棵高原红柳,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乌伦古湖冬捕开始

  • “蛇展”迎蛇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