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 孙满桃 见习记者刁慈)今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年首场新闻通报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近五年,北京法院共执结涉民生案件127474件,执行到位金额47.5亿余元。
会上,北京高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安凤德向社会通报9项便民举措。这些便民举措包括优化12368诉讼服务热线功能,构建小额审判“快车道”,诉讼费票据电子化、退费便捷化,在线开具裁判文书生效证明,开辟涉民生案件执行绿色通道等内容,展现北京法院为民司法的实践。
涉民生执行案件包括追索劳动报酬、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案件及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医疗损害赔偿等案件,是标的额相对较低、法律关系相对单一的案件,却是矛盾较为激烈,又关乎群众人身财产切身利益的“大事”。
在开通涉民生案件执行绿色通道方面,2015年以来,北京法院对涉民生执行案件坚持“三优先”原则,即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建立完善“绿色通道”,全力确保胜诉当事人及时兑现权益。案件立案时,对涉民生案件优先立案并进行标注;进入执行程序后,及时调查、控制被执行人的财产,综合运用限制消费、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出境、拘传、拘留、罚款等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加快财产处置,有的法院安排速执团队或专门团队专门办理涉民生执行案件;对已经到位的执行款,简化审批发放手续,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将钱款发放到权利人手中。
为进一步提升公正与效率的水平,北京法院优化程序机制、发布规范指南,为人民群众畅通诉讼流程、提供诉讼指引。大力推广小额诉讼程序,将案件受理费降至每件10元,调解或撤诉的不收费,同时提升审判质效,平均审理期限同比缩减了12天。据介绍,2024年,北京全市法院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数20.2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