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 孙满桃)最高人民法院今日举行2025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人民法院科技创新领域典型案例。
最高法民三庭庭长李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2018年以来,最高法制定知识产权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26件,发布知识产权指导性案例18件,已有700余件知识产权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使法律适用标准有案例参考、有规则指引,促进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标准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围绕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界清晰、系统完备的司法保护体制目标,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推进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人员专业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李剑表示,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运行6年,集中体现了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改革效果。目前,全国具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达到558家,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进一步优化。
记者注意到,《意见》提出,要“更好把握激励科技创新与维护公平竞争的关系”“依法规制科技创新领域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助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表示,最高法始终注意在切实保护专利等合法垄断权利的同时,依法履行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职责,合理把握激励科技创新与维护公平竞争的关系,依法规制科技创新领域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落实,助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据介绍,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成立六年来共受理垄断民事和行政二审案件282件,审结243件,既有涉及供水供热、烟草专卖等公用或专营专卖企业的案件,又有涉及医药健康、建筑材料等民生领域的案件,还有涉及互联网平台、无线通信等新经济和新技术的案件。既坚决惩治垄断行为,在多起案件中改判认定被诉行为构成垄断;又依法鼓励科技创新,如涉“稀土永磁材料专利”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认定不构成市场支配地位,涉“枸地氯雷他定”原料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认定不构成滥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