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 孙满桃)最高人民法院今日举行2025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人民法院科技创新领域典型案例。
《意见》从总体要求、依法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创新主体保护、创新行为保护、科技创新法治化国际化市场环境建设和司法保护体制机制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5条共计98项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全面覆盖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审判领域,从司法政策、裁判规则、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提出明确要求。
如《意见》第四部分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要求,共涉及3条17项具体举措。主要包括充分发挥保全措施、先行判决等制度效能,确保创新获得充分及时保护;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让侵权行为付出更大代价;从规制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滥用诉权、打击科研造假等方面依法打击遏制阻碍创新行为,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记者注意到,《意见》不仅提到要依法加强对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行为的保护力度,还提到要依法打击遏制各类侵权行为和阻碍科技创新的行为。
最高法民三庭庭长李剑表示,首先,人民法院要细化和完善停止侵害的具体判决方式,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用足用好知识产权证据规则,让权利人的损失得到充分赔偿,让侵权人付出沉重代价。积极发挥保全措施、先行判决等制度效能,为权利人及时提供法律救济。综合运用兜底规定、原则条款、法律目的条款,依法承认和保护新类型合法权益,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司法保护制度供给。
其次,准确把握私权保护与公益保护、促进创新与维护公平竞争的关系,准确把握保护知识产权与防止权利滥用、支持行使知识产权与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之间的法律界限。在强调严格保护的同时,切实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滥用诉权等阻碍创新的行为。依法适用滥诉反赔制度,支持胜诉被告向滥诉原告索赔合理开支,引导当事人诚信行使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