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孙满桃)为切实发挥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在金融领域的解纷作用,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第二批金融借贷纠纷调解工作典型案例,突出诉调联动,创新“司法+行业”解纷模式,通过探索异地裁调对接机制,搭建分层递进解纷路径,抓好品牌培育、“共享法庭”建设工作,实现金融纠纷的前端化解、多元化解。
案例1
诉调联动 打造枫桥式“一站两中心”
——探索“一站式诉调”“传票+调解通知同步送达”等实践
福建漳浦县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是福建漳州辖区功能齐备、机制健全、富有成效的县域中心。自2021年5月14日成立以来,突出系统布局、诉调联动、机制创新,深化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漳浦实践,创新设立“一站两中心”,探索落地“一站式诉调”“传票+调解通知同步送达”“二次调解”等六项工作,在调解数量处于各县之首的情况下群众满意率位居漳州全市前列。
案例2
立体解纷 构建金融“共享法庭”
——创新“司法+行业”解纷模式
为有效应对小额借贷类不良资产激增态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指导宁波市银行业协会、宁波市银行保险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非诉纠纷化解理念,与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创新构建“1+3+N”的金融“共享法庭”立体解纷体系,列入“宁波市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2023年度重点攻坚项目”。
案例3
激发效能 探索异地裁调对接机制
——加强调解宣传,优化调解供给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金融创新活跃。面对日益增长的金融消费纠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决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调解宣传,优化调解供给,创新探索“本地调+异地裁”裁调对接模式,充分激发金融纠纷调解效能,及时化解金融消费者的急难愁盼。
案例4
协同优化 推动纠纷前端化解
——搭建分层递进的金融解纷路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秉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联合地方法院、人民银行等6家单位,通过厦门市地方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探索“金融纠纷调处前移工作法”,实现投诉纠纷快速介入,双向提升诉前调解意愿,完善预立案和同步委派等诉调对接流程,借助金融司法协同优势,搭建分层递进的金融纠纷解决路径。相关经验做法被评为“福建省自贸区第19批创新举措”。
案例5
培育品牌 实现金融纠纷多元化解
——强化调解引导、缓冲劝导和价值引导
江苏南通是“大调解”的发源地,调解文化和资源积累丰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南通辖内金融纠纷案件数量、化解难度呈增长态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通监管分局积极发挥金融监管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强化调解引导、缓冲劝导和价值引导,不断深化纠纷化解便民举措,实现一站式、低成本、高效率纠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