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青岛长江路派出所民警简齐恒探索处警新模式,搭起警民连心桥——
从警8年,他添加了4225位微信“家人”
本报记者 张嫱
早晨8点,一位丢失证件的小伙子来到青岛长江路派出所警务大厅,警官简齐恒将一沓材料递给了他。原来,这位小伙子多年前因证件丢失影响了就业,一度心情抑郁并离家出走,家人报警后警情落在了简齐恒手里。这些天他与多个单位和部门沟通,备齐了办理证件所需的各种材料。
拿到材料后的小伙子向简警官连声道谢。简齐恒叮嘱:“办好证件后告诉我一声,后续有什么麻烦事咱微信联系。”
简齐恒自2016年从部队转业进入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长江路派出所,在110接处警岗位上干了8年。这期间,他的手机累计添加了辖区4225名当事人的微信。
架起警民“连心桥”
在简齐恒的手机里有各种与警情相关的微信聊天记录。在这些聊天联系人的备注中,清一色是“某某警情报警人”。简齐恒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处警时添加的当事人微信,方便与其随时沟通”。
去年临近年关,来青岛务工的老曹报警,称包工头拖欠工资,多次讨要未果,情绪十分激动。简齐恒所在的车组迅速赶赴现场。经过调解,包工头答应会设法结清工资,可简齐恒还是不放心,加上了老曹的微信持续跟进,最终赶在春运前,帮助老曹拿到了工资返乡过年。
8年时间,3万余次处警记录,在这些记录中,来自群众的由衷感激,简齐恒不知收到过多少条。“简警官”这个名字,也陆续出现在4200余个报警人的微信好友列表中。
8年处警“零投诉”
简齐恒所在的处警车组,是所里出了名的最繁忙车组,平均每天接处警60余起,最高峰时一天甚至能达到80起。
“简哥始终充满活力,只要警铃一响,他会立刻抖擞精神冲锋在前,处理事情处置纠纷也十分周到。他真的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同车组的一位辅警言语中充满了敬佩。
在简齐恒的心里,还有一个词比“热爱”分量更重,那就是“群众”。有一年国庆节假期,一位外地母亲哭着报警,称与她在青岛上学的女儿失去了联系,担心女儿遇到危险。在出警路上,简齐恒马不停蹄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女孩的个人信息,同时添加报警人微信,耐心安抚这位情绪近乎崩溃的母亲。简齐恒到达学校调查时发现,报警人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他借助公安内部系统申请数据支援,深入研判女孩的行动轨迹。经过近半小时的图像分析后,成功与女孩取得联系。
从警8年共处警3万余次,简齐恒始终保持处警“零投诉”的出色纪录。一些同事向他请教秘诀,他回答:“当你真心把群众当家人看待,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自家事处理,群众也定会以真心回应。”
探索独特工作方法
在简齐恒的从警路上,有两件事深深影响了他。一件是入警培训时,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陈呈章的那场授课;另一件则是跟随师父岳京霖警官的第一次处警。
在多年前的入警培训时,二级英模陈呈章在台上讲述自己成为社区民警后,如何扎根社区和服务群众的点滴小事,让简齐恒暗自下定决心,“要像他一样用执着与坚守做好公安工作”。
简齐恒第一次随师傅岳京霖处警是在早上6点。一位女孩的父亲醉酒躺在路边,叫不醒拖不动,女孩十分无助于是报警。简齐恒与师父连背带抬地将男子挪进车内,并将父女二人安全送回了家,女孩泪流满面地向他们鞠躬道谢。“那一刻,我恍惚看到自己的家人临危受助的样子。”也正是从那一刻起,简齐恒确认了自己身上的这身警服承载着的使命与担当。
从此之后,简齐恒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结束一天的处警工作后,都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当天的警情数量并复盘总结,比如“注重观察当事双方的情绪状态”,再比如“A座B座租户较多,流动人口集中”“务必要当场问清各自想法,为后面的处置留有余地”等等。他摸索出一套“一研判、三必问、三必调”的“133”工作法。这套工作方法经过提升总结后,正成为他所在的长江路派出所众多民警的工作方法。
“作为基层110民警,可能干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只要每天用耐心、细心和真心对待辖区的每一位居民,就能够换来辖区的平安,这也是公安民警获得的最大欣慰。”简齐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