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警8年,他添加了4225位微信“家人”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人物 > 正文

从警8年,他添加了4225位微信“家人”

来源:《工人日报》2024-12-19 09:26

  青岛长江路派出所民警简齐恒探索处警新模式,搭起警民连心桥——

  从警8年,他添加了4225位微信“家人”

  本报记者 张嫱

  早晨8点,一位丢失证件的小伙子来到青岛长江路派出所警务大厅,警官简齐恒将一沓材料递给了他。原来,这位小伙子多年前因证件丢失影响了就业,一度心情抑郁并离家出走,家人报警后警情落在了简齐恒手里。这些天他与多个单位和部门沟通,备齐了办理证件所需的各种材料。

  拿到材料后的小伙子向简警官连声道谢。简齐恒叮嘱:“办好证件后告诉我一声,后续有什么麻烦事咱微信联系。”

  简齐恒自2016年从部队转业进入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长江路派出所,在110接处警岗位上干了8年。这期间,他的手机累计添加了辖区4225名当事人的微信。

  架起警民“连心桥”

  在简齐恒的手机里有各种与警情相关的微信聊天记录。在这些聊天联系人的备注中,清一色是“某某警情报警人”。简齐恒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处警时添加的当事人微信,方便与其随时沟通”。

  去年临近年关,来青岛务工的老曹报警,称包工头拖欠工资,多次讨要未果,情绪十分激动。简齐恒所在的车组迅速赶赴现场。经过调解,包工头答应会设法结清工资,可简齐恒还是不放心,加上了老曹的微信持续跟进,最终赶在春运前,帮助老曹拿到了工资返乡过年。

  8年时间,3万余次处警记录,在这些记录中,来自群众的由衷感激,简齐恒不知收到过多少条。“简警官”这个名字,也陆续出现在4200余个报警人的微信好友列表中。

  8年处警“零投诉”

  简齐恒所在的处警车组,是所里出了名的最繁忙车组,平均每天接处警60余起,最高峰时一天甚至能达到80起。

  “简哥始终充满活力,只要警铃一响,他会立刻抖擞精神冲锋在前,处理事情处置纠纷也十分周到。他真的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同车组的一位辅警言语中充满了敬佩。

  在简齐恒的心里,还有一个词比“热爱”分量更重,那就是“群众”。有一年国庆节假期,一位外地母亲哭着报警,称与她在青岛上学的女儿失去了联系,担心女儿遇到危险。在出警路上,简齐恒马不停蹄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女孩的个人信息,同时添加报警人微信,耐心安抚这位情绪近乎崩溃的母亲。简齐恒到达学校调查时发现,报警人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他借助公安内部系统申请数据支援,深入研判女孩的行动轨迹。经过近半小时的图像分析后,成功与女孩取得联系。

  从警8年共处警3万余次,简齐恒始终保持处警“零投诉”的出色纪录。一些同事向他请教秘诀,他回答:“当你真心把群众当家人看待,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成自家事处理,群众也定会以真心回应。”

  探索独特工作方法

  在简齐恒的从警路上,有两件事深深影响了他。一件是入警培训时,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陈呈章的那场授课;另一件则是跟随师父岳京霖警官的第一次处警。

  在多年前的入警培训时,二级英模陈呈章在台上讲述自己成为社区民警后,如何扎根社区和服务群众的点滴小事,让简齐恒暗自下定决心,“要像他一样用执着与坚守做好公安工作”。

  简齐恒第一次随师傅岳京霖处警是在早上6点。一位女孩的父亲醉酒躺在路边,叫不醒拖不动,女孩十分无助于是报警。简齐恒与师父连背带抬地将男子挪进车内,并将父女二人安全送回了家,女孩泪流满面地向他们鞠躬道谢。“那一刻,我恍惚看到自己的家人临危受助的样子。”也正是从那一刻起,简齐恒确认了自己身上的这身警服承载着的使命与担当。

  从此之后,简齐恒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结束一天的处警工作后,都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当天的警情数量并复盘总结,比如“注重观察当事双方的情绪状态”,再比如“A座B座租户较多,流动人口集中”“务必要当场问清各自想法,为后面的处置留有余地”等等。他摸索出一套“一研判、三必问、三必调”的“133”工作法。这套工作方法经过提升总结后,正成为他所在的长江路派出所众多民警的工作方法。

  “作为基层110民警,可能干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只要每天用耐心、细心和真心对待辖区的每一位居民,就能够换来辖区的平安,这也是公安民警获得的最大欣慰。”简齐恒说。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今日腊八,来一碗家乡的腊八粥

  • 多彩活动迎腊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闸门开合,水涨船高。2025年1月1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达1.59亿吨,连续三年突破1.5亿吨大关。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0000余闸次,通过量1.54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700余厢次,同比增长5.1%。
2025-01-02 09:33
波澜壮阔的海洋中,更多宝藏正待发掘,深海油气资源就是其中的宝藏之一。深海区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今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2025-01-02 09:31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产生和需要存储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如硬盘、磁带等,正面临存储容量有限、维护成本高以及存储设备寿命短等诸多限制。
2025-01-02 09:30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两种记忆在大脑中可以协同工作。然而,当两种记忆产生冲突时会发生什么?
2025-01-02 09:29
量子计算正加速发展!2024年12月上旬,谷歌公司推出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几天之后,我国科研团队在预印本网站arXiv发布了“祖冲之三号”的相关成果。
2025-01-02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