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口令红包转赃款、纪念钞成洗钱道具 高薪兼职藏犯罪风险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口令红包转赃款、纪念钞成洗钱道具 高薪兼职藏犯罪风险

来源:央视财经2024-12-12 08:27

  “口令红包”转移赃款?!高薪兼职暗藏犯罪风险 “纪念钞”也成洗钱道具

  随着我国打击洗钱犯罪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洗钱团伙开始利用多种方式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转移赃款。

  去年8月,犯罪嫌疑人林某在某款境外聊天软件中找到了一个“回收航天币”的兼职项目,该项目负责人称,如果操作成功,可以得到购买纪念钞面值的10%作为报酬。即便了解到用于购买纪念钞的资金来源于电信诈骗所得后,林某仍决定参与该兼职。

  为了能够获得更多佣金,林某还进一步发布兼职信息招募人员,通过花费高额资金购买纪念钞,再到不同银行柜台分别换取等同于纪念钞面值的资金完成洗钱,随后林某等四人将这些钱分批汇款给上游账户。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 刘浩正:其中涉及犯罪所得共计人民币28万余元。

  除了购买纪念钞,还有不法分子通过大量买卖智能手机等价格高又易于流通的商品,来掩盖非法资金的来源和性质。这些行为都构成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刑法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 刘浩正:从境外聊天软件上寻找兼职工作很危险,不要参与这种涉及资金转移的兼职工作,对于这种获利明显偏高的兼职工作,一定要保持谨慎的态度。

  利用“口令红包”转移赃款

  洗钱犯罪手段花样繁多

  除了通过购买实物洗钱,近期在网络上还出现了一种输入口令、“抢个红包”就能拿到佣金的所谓“兼职”,而这些红包内的资金,有可能就是电信诈骗的赃款。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对百余起利用非银行结算支付通道,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案件提起公诉。

  据检察官介绍,上游犯罪团伙利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了大量商户、公司,并将账户与个人银行卡绑定,随后对外以帮公司刷单赚外快、充值返现等名义引诱他人上钩。

  据了解,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本次查处办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案件总涉案金额共1500万余元,涉案人员超百人,而上述案件大多采用非银行结算方式进行赃款转移。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 朱奇佳:和银行相比,第三方支付通道能够直接冻结账户的权限相对比较低,犯罪分子就会把转移的方向移到资金流动相对比较灵活、转账比较快、单笔金额小的一些分散账户里面。

  近年来,洗钱犯罪活动呈现跨领域、跨市场、跨境等趋势特点,洗钱的方式手法也越来越隐秘、复杂,如利用空壳公司账户、复杂金融产品、互联网直播交易及虚拟币等多种方式。相关部门也不断加强监管技术,严厉打击洗钱活动。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 夏静:通过对资金的深层穿透,查清资金流向。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 网络中国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