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如何系紧“安全带”?
首页> 法治频道 > 正文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如何系紧“安全带”?

来源:工人日报2024-11-29 12:24

  封闭狭窄、通风不良,小空间里工作存在大隐患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如何系紧“安全带”?

  专家建议:除加强精准严格执法外,还应建立作业“全链条”管控机制

  阅读提示

  从狭窄的地下室到密封的储罐,从深邃的矿井到密闭的车间,都有工人作业的身影。这些空间虽小,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却不堪设想。因此,如何保障作业人员安全,成为重要课题。对此,专家建议,除加强精准严格执法外,还应建立作业“全链条”管控机制。

  今年以来,重庆发生多起有限空间等有毒有害场所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前,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程(试行)》,有效防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

  “有限空间”具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含氧量不足等特点。这些空间虽小,一旦发生事故,多是“一人遇险、多人遇难”。因此,如何拧紧“有限空间”的“安全阀”、保障从业者安全已成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课题。

  作业空间封闭、狭小,存在安全隐患

  11月25日上午,在位于重庆高新区的重庆市康味特农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半封闭的生产车间里,六七名工人身着统一服装,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腌制、有的分拣、有的包装……一股浓郁的酱腌菜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

  工人田健蹲在腌渍池旁,戴着防护用具,压低身子,将一根细长的塑料软管伸入池底四下摇动后取出。“池里的水变了味,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田健一边工作,一边介绍道,蔬菜腌制在发酵过程中,由于空间狭小,易产生硫化氢、甲醛等有毒气体,轻则易导致头晕、呕吐,重则可能昏迷危及生命。

  田健所在的企业有200余个腌渍池、从事各类泡菜生产。谈及“有限空间”作业的注意事项时,田健有着清晰的认知,“腌制过程就是厌氧菌的发酵过程,这一过程中要隔绝氧气,还要防止腌渍池液体腐坏变质,这是导致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积聚的主要原因。同时,腌制空间相对封闭、狭小,工作过程中,中毒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除了腌制泡菜,重庆隆鑫压铸有限公司的工人黄蒙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内容是进入一个直径约1.4米的箱罐类容器内清除钢絮。“别看这个容器小,清理钢絮时,若没有做好防护,钢絮进入口鼻,极易造成窒息、昏迷,并且对呼吸道、肺部也有损害。”

  当天下午,记者还探访了中铁建工重庆东站2标项目,穿越一条仅宽50厘米的狭窄通道后,深入至重庆东站枢纽能源站管道施工的地下作业区。这里,一条长达500米的管道深埋于地下11米处,环境阴暗潮湿,风机轰鸣声中,一盏220伏的低压照明灯成为这幽深空间内唯一的光亮。

  管道工柴少付正弯腰劳作,借助滑轮与人力,小心翼翼地将直径达1米、重达数吨的庞大管道精确对齐。而焊工张学农则稳坐地面,手持电焊装备,火花在焊接作业中四溅。安全员丁红旗则不时低头查看手中的检测设备,密切关注着氧气含量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在这里作业,缺氧、触电以及发生事故时如何处理等问题,始终是悬在每位工人和项目管理人员心头的一把利剑。

  杜绝责任“悬空”,守好底线是关键

  “我们的作业空间极为有限,最低处仅1.5米高,最高处也不足2米,这使得施工过程中几乎无法挺直腰板。”柴少付告诉记者,由于场地限制,大型起重机械无法进入,他们只得依赖人力来完成所有工作。

  张学农补充道,在如此封闭的空间内进行焊接作业,产生的烟尘相较于空旷地带更为集中且难以消散。这对作业人员的呼吸系统构成了严峻挑战,增加了健康风险。

  面对“小空间”里存在的“大风险”,众多工贸企业、建筑施工单位及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均表示,要维护职工的健康安全权益,杜绝责任“悬空”,守好安全“底线”是关键。

  中铁建工重庆东站2标项目的安装技术负责人欧阳昌盛坦言,建筑施工领域的有限空间作业十分常见,而且是事故高发的领域。为确保作业安全,一方面,项目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流程;另一方面,施工现场的2名安全员、施工员每隔2小时就要持检测设备,完整地将施工路线走一遍,并不断优化、补充应急预案。此外,项目部还利用班前、班后会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和交底。

  “我们每天要沿着管线走两万多步,施工现场有几个水坑、有多少台阶、低矮处哪种姿势通过最好、哪些时候容易发生安全隐患,我都了如指掌。”离开场地时,丁红旗自豪地说。

  黄蒙也对记者说道,企业要求他进入罐体作业时,必须佩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系上安全绳,挂上检测仪,还要征得班组长敬小勇的同意。作业前的30分钟,敬小勇会反复叮嘱他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安全要求和应急处置措施。

  阻击“隐形杀手”需“全链条”管控

  为消除隐患,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出台了各项安全规定。诸如,应急管理部印发了《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要求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配备监护人,并突出作业审批和现场安全管理及处置、重点对象监督管理等;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总站、重庆市建设岗位培训中心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持证上岗和监督检查等。

  “加强精准严格执法,是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维护作业人员安全权益的重要一环。”重庆高新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他们对辖区有限空间重点企业底数进行摸底,登记建档,同时通过组织企业观看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警示片,张贴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图,在作业场所、设施部位张贴或悬挂安全宣传标语,为所有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员工制发风险提示卡等举措,增强企业、职工对有限空间作业的认识。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莫远明认为,企业要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还需要建立作业前、中、后的“全链条”管控机制,即进场前,要做好检查、进行安全交底和做好应急预案;作业时,监管人员要严格监管、作业人员要规范化作业;作业后,要做好复盘工作和进行常态化培训。

  此外,莫远明提出,用人单位还应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并为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缴纳全面的社会保险,鼓励劳动者参与商业保险,形成多重保障。同时,相关部门、企业还要加强对从业者的权益保护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做好事前和事中的预防和准备,防患于未然。(记者 李国)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