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你被AI生成的假新闻骗过吗?起底AI造谣乱象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你被AI生成的假新闻骗过吗?起底AI造谣乱象

来源:央广网2024-11-20 10:20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热点。AI已经从单纯的学术研究发展成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然而,却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将其变为造谣、敛财的工具。

  今年6月,一条“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一70多岁老人被殴打致昏迷,其孙子为此跳河自杀,打人者一审被判九年十个月”的短视频在互联网平台传播,引发大量网民关注、讨论。经公安网安部门开展调查发现,该视频的图文内容系移花接木、肆意编造的网络谣言。据造谣人员任某供述,这段长达几分钟、声色并茂的视频全是由AI合成的。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任某追究法律责任。

  此事件并非个案,随着AI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一些网民为博眼球、蹭热度,将AI技术用以编“伪消息”、造“假新闻”,以此来获得网民关注和点赞量,进而实现流量变现。

  专家表示,AI造谣具有定制化、门槛低、识别难、破坏大等特点,亟须加强监管。同时,可以通过设置AI生成内容提示标识、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等技术手段进行治理。

  AI造谣门槛低、危害大

  今年8月,一则“福建南平松溪县遭遇严重大风袭击,造成枣岭街一人死亡”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这则消息图文并茂,甚至还有逼真的视频片段,一时间引得大量网民关注和转发。但经公安机关核查发现,这竟然是用AI编造而成的网络谣言视频。

  “当前AI网络谣言具有仿真性和规模性的特征。根据输入指令的不同,AI在短期内能够批量生成大量内容不同的网络谣言,而且生成的网络谣言信息内容更加贴合人类表达方式,并结合深度伪造技术生成图片、视频、录音,使得社会公众越发难以辨识网络信息的真伪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告诉记者。

  记者随机用“AI文案速成”小程序测试,在对话框内输入“火灾”这一主题有关的内容创作指令,便生成了一篇新闻报道,甚至包括现场救援细节,及消防安全提示,让人真假难辨。赵精武指出,AI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削弱政府公信力、诱发电信网络诈骗等。

  为牟取非法利益造假

  涉嫌构成多种罪名

  赵精武分析,个人或组织利用AI技术造谣背后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既包括部分网民为了寻求存在感、刺激感,故意编造AI网络谣言,也包括犯罪分子为了牟取非法利益,编造AI网络谣言,以便顺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

  今年6月中旬,一家MCN机构的实际控制人王某某因利用AI软件生成虚假新闻并大肆传播,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行政拘留。据警方通报,王某某共经营5家MCN机构,运营账号842个,自今年1月以来,王某某通过AI软件生成虚假新闻,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

  近日,浙江温州苍南公安成功打掉一个编传旧案谣言的MCN机构“网络水军”团伙。进一步侦查发现,相关账号和视频由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实为以MCN模式运营的“网络水军”团伙)使用发布,该MCN“网络水军”团伙搜集全网敏感热点,随意设置虚假剧情,利用AI软件根据剧情自动生成多处关键情节虚假的文案,安排真人出镜解说,拼接网络中误导性素材后剪辑成所谓“原创”视频。该团伙明知上述视频充斥大量虚假、挑动群众情绪类信息,为博取流量、不法牟利,在多个平台公开发布,后造成虚假视频信息被大量浏览、传播,从而牟取非法流量返利。

  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黄福涛告诉记者,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行为人不仅制作、传播虚假信息,而且目的是骗取互联网平台上不特定多数人的财产,则涉嫌诈骗罪。

  如何治理和防范AI网络谣言的产生?

  为治理AI乱象,深化网络生态治理,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

  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损害国家形象、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经济和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

  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不得生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损害国家形象,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暴力、淫秽色情,以及虚假有害信息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

  “加强AI领域的司法治理,需要立足于‘安全与发展并重’和‘分级分类监管’的基本原则,针对诸如生成网络谣言等技术滥用现象,既需要在事前阶段明确研发者、服务提供者以及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还需要在事后阶段严格追究违法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赵精武强调。

  同时,他表示,也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治理,譬如设置敏感关键词,禁止生成显著违法的信息内容;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并配合水印技术,实现对生成内容的有效溯源;或者平台设置AI生成内容提示标识等。

[ 责编:刁慈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