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警惕“山寨”食品借搭售冒头(金台视线)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警惕“山寨”食品借搭售冒头(金台视线)

来源:人民日报2024-11-18 09:25

  人民日报记者 向子丰

  近期有读者来信反映:“远看是金典牛奶,近看却发现是全典牛奶”“包装很类似,也是橙汁,名字却叫橙果粒”……“山寨”食品是外观与正品类似,价格却便宜很多的产品,有的虽然是合规厂家生产,但有侵权嫌疑;有的没有生产资质,缺乏食品安全保障。

  近年来,“山寨”食品在网购、外卖以及一些线下零食店再次冒头,值得关注和警惕。

  除农村地区外,网购、外卖等渠道也出现“山寨”食品

  长期以来,“山寨”食品较多出现在农村市场。江西鄱阳县读者余女士今年春节回老家过年时就发现,年夜饭上的椰汁味道“不太对劲,香精味很重”,细看才发现是一款外观与某椰汁品牌高度相似、质量却大打折扣的椰汁。

  “家里的老人眼神不是很好,很难及时辨认出是不是‘山寨’食品。加上这些杂牌饮料比一般产品便宜不少,老人图便宜就买了。”余女士说。

  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地域广、居住分散,监管难度较大。许多小商贩利用农村地区监管人力相对不足的漏洞,售卖“山寨”食品。浙江宁波市读者郑建钢发现,农村“山寨”食品大多由附近的小商品店、集市或者批发市场售卖,产自小作坊,没有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正品售价高,购买量少,小商品店一般不进货。此外,农村消费者对不同商标的区别不敏感,买到‘山寨’货也缺乏投诉的意识。”

  今年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消委会联合发布农村消费环境评议调查报告显示,农村消费者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习惯于节俭生活,同时相对缺乏科学消费理念和知识,容易上当受骗。一些农村地区市场监管力量不足,出现商品和售后服务质量问题,较难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影响了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山寨”食品蔓延至线上平台。不少商家将“山寨”饮料与餐食打包成套餐捆绑销售,部分商家还会使用“收藏店铺送饮料”或“低价加购饮料”等促销手段吸引顾客购买。导致“山寨”食品混入外卖平台、线上购物、直播间下单的赠品行列。

  作为经常点外卖的上班族,吉林白山市读者刘女士反映:“几乎每次点外卖都会同时收到一盒没听过品牌的饮料,从线上看宣传照,包装同一些知名品牌的饮料很相似,拿到才发现是个听都没听过的品牌。喝起来口味也不同,有一股劣质香精味道。”刘女士表示,套餐比单点优惠不少,她只好每次都备注“不要送饮料”,但有时还会收到。

  也有读者表示,在线上购物时,消费者无法直接观察商品,容易被“山寨”食品所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网上销售蓬勃发展,也对打击“山寨”食品提出了新挑战。

  “山寨”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且消费者维权困难

  事实上,“山寨”食品除了消费者所说的口感不佳之外,还隐藏着食品安全隐患。不少读者对“山寨”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提出疑问,“有的配料表上出现白砂糖、水果浓缩汁,营养成分表中热量、碳水化合物等各项指标却为‘0’,还有的堪称是糖精、香精、色精勾兑出来的‘三精’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外卖平台上多款“山寨”饮料并未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生产售卖。目前,我国对于饮料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7101—2015),但多款“山寨”杂牌饮料包装上,生产标准代号五花八门,以其中一款“战燃”牌冰红茶为例,执行标准为Q/PTFY0001S,属于企业标准,而且无法查询到相关产品信息,对产品质量不具有保障意义。更有甚者,食品标签上缺失生产相关信息甚至没有标签,不符合生产标准。广东广州市读者陆女士来信反映,自己收到网购的食品“脏兮兮的,经过仔细查验发现,产品没有生产许可证,且生产公司已经注销,属于来路不明的假冒伪劣食品”。

  此外,部分食品甚至“碰瓷”药品,进行售卖。例如“咪喹莫特”变“咪奎莫特”,“安宫牛磺丸”冒充“安宫牛黄丸”,“蜂产品制品”被包装成“救命药”……安徽合肥市读者吴玲表示,药品有通用名和商品名,被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通用名称,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使用。可是一些商家却钻空子打“擦边球”,甚至用普通的消字号产品“碰瓷”正规药品,误导消费者。

  与此同时,购买“山寨”食品的消费者面临维权难题。一方面,商家打“擦边球”,用货不对板的盗版食品欺骗消费者;另一方面,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远高于产品价格,使得绝大多数消费者为减少麻烦,宁愿自认倒霉,放弃维权。广西南宁市许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在下单时多花1元钱加购了一盒“冰红茶”饮料,到手后才发现是与某品牌冰红茶包装配色高度相似的某杂牌冰红茶。许女士找商家理论要求退款,却被商家以“商品标题为‘风味冰红茶’,并未承诺品牌”为由拒绝。“明知他们在狡辩,”许女士不满地说,“但这瓶饮料才1元钱,我实在不想为此再费力气。”

  即使部分“山寨”食品符合生产标准,也会扰乱正常市场秩序。实际上,生产售卖“山寨”食品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还涉嫌不正当竞争。“山寨”食品厂家借助低价策略侵占正品的市场份额,损害了正品企业的利益。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2021年5月10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二审认定,上海雅滋食品有限公司的商品糖纸装潢与冠生园公司“大白兔”花生牛轧糖的糖纸装潢构成近似,会导致相关公众产生混淆,构成侵权。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并非所有“傍名牌”的“山寨”食品都能被告上法庭。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诉讼事业部副部长李帆介绍,正规生产厂家往往有着规范、清晰、可追溯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而“山寨”食品在生产以及供销等环节往往比较隐蔽。“这种情况增加了打击侵权和违法行为时的取证和执法难度。无论是侵权认定、行政处罚还是打击违法,证据都是最关键的因素,打击‘山寨’食品就难在此处。”李帆说。

  建议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健全追溯体系,全链条治理“山寨”食品

  面对因“山寨”食品价格低廉,大多数消费者不愿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维权的现状,维护市场秩序还需要各级政府与监管部门加大事前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江西新余市读者廖海金是一名基层市场监督管理人员。他说,目前各地执法水平、认定标准不一。由于执法水平以及法律裁量标准不统一,对“山寨”食品是否构成侵权认定不一致。“对于此类案件,甚至出现了有的地区受理、有的地区不受理的情况,存在监管漏洞。还有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对食品造假行为的查处不够及时、不够彻底,导致一些造假者逍遥法外。”

  目前,我国对食品造假者的惩罚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法律规定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难以对造假者形成足够威慑力。一些造假者仅仅受到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较轻的处罚,相对于不法行为获取的高额利润,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他们在利益驱使下,很容易再次铤而走险。

  “为了有效遏制食品造假行为,必须对造假者严厉惩处。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食品造假者的处罚标准。对于严重的食品造假行为,要加大刑事处罚力度,不仅要罚款、吊销营业执照,还应依法追究造假者的刑事责任,让不法分子付出沉重代价。”刘俊海说。

  针对“山寨”食品在生产以及供销等环节比较隐蔽的问题,李帆建议执法和监管部门利用线上销售的数据进行分析,追溯产品的销售商和生产商,从而掌握侵权主体和行为的相关证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监管部门可以更高效地识别和追踪“山寨”食品的生产和销售链条,提高执法效率。

  “同时,电商平台应建立商品审核机制,对入驻商家进行资质审核和监控,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由于‘山寨’食品有别于其他侵权产品,建议电商平台可以针对‘山寨’食品设立专门的投诉渠道和投诉处理机制。”李帆说。

  “还应该加强社会监督,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不正规的食品。”安徽庐江县读者汪代华建议,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属实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消费者的监督积极性。

  (侯名瑄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8日 第07版)

[ 责编:刁慈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