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飞机高铁上屡屡起争执 座椅靠背怎样调算合适?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飞机高铁上屡屡起争执 座椅靠背怎样调算合适?

来源:北京晚报2024-10-09 16:53

  一些市民反映,在刚刚过去的假期,因为前排乘客调整座椅靠背问题,让旅途平添了几丝不快。近几年,飞机高铁上因为座椅靠背的调整问题时常引发纠纷,相关话题频上热搜。前排乘客想要躺倒休息,后排乘客觉得影响了自己小空间的正常使用,矛盾难解难分。调整座椅靠背到底后倾多少合适?座位是自己的,是不是想怎样就怎样?多位专家对此均表示,座椅靠背并不是想放就放,本着遵守公序良俗的原则,座椅靠背的使用不应影响周围乘客。

  事件

  前排椅背压到电脑 抗议被拒

  国庆假期,在京实习的大学生小伍乘坐高铁回家。在二等座车厢,当她打开笔记本电脑时,坐在前排的乘客突然向后调低了椅背,正好压到电脑屏幕,没法正常看屏。她于是礼貌地请这位乘客将椅背调高一些,然而对方却一口拒绝,“他说‘前排也在往后靠,这里是公共空间’。”

  无独有偶,小伍隔壁座位的大爷也因为前排座椅角度问题“很受伤”。大爷把打回来的热水放到小桌板上,敞开杯盖打算凉了再喝。谁知前排的女乘客突然调整椅背,一下弄翻了大爷的水杯,热水洒到了他的腿上,烫红了一片。女乘客赶紧起身道歉,乘务员、列车长也赶过来调解。

  小伍告诉记者,以前坐火车飞机出行时,也遇到过有乘客因为座椅调整问题发生争吵,没想到这一次落到了自己身上。“说实话,很无奈!难道公共空间就不用顾及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吗?”

  案例

  因调椅背打成一团 均受处罚

  在飞机高铁上,因为座椅靠背问题时常发生纠纷,处置不当,更会引发冲突。有的乘客因为给他人造成损失被法院判了赔偿,有的则因发展成打架斗殴双双受到处罚。

  2022年3月,大学生王某乘坐复兴号列车出行。前座的刘某在调整椅背时,不慎压到王某放在小桌板上的笔记本电脑,造成显示屏损坏。后来,法院判决刘某承担70%的责任,赔偿王某3341.45元。

  去年11月,旅客黄某某、郭某某与梁某某3人因客舱座椅靠背调节产生纠纷,继而发展成打架斗殴。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航班落地后,公安机关对3人处以行政拘留和罚款处罚。

  今年6月17日,一名网友发布的视频冲上热搜:在高铁列车上,一位男乘客想把座椅靠背往后调,引起后排大妈的不满。大妈抬起腿用力顶住椅背,并称“你躺一个试试”。

  上个月,有乘客发视频称,自己乘坐香港国泰航空航班时,因调整座椅遭到后排一对夫妇的辱骂,理由是“妨碍看电视”。视频发布后,国泰航空公开回应表示,将拒绝此事件中两位滋扰他人的乘客未来搭乘任何国泰集团航班。

  关于座椅靠背调节角度以及座位使用空间的问题,记者拨打12306咨询,客服人员表示,目前铁路部门没有相关规定,建议前排乘客放倒座椅时尽量跟后排乘客协商。

  争论

  想躺就躺,我的座椅我做主?

  “我每次想放倒座椅时,会先问问后面的人有没有受影响。出门在外,互相尊重,椅背可以放,但不是无所顾忌。”“椅子放一点可以,放多了后面的乘客就会觉得很压抑。”“人家就这么设计的,为啥不可以放?前排放倒,我觉得正常啊。”……

  关于座椅靠背调节角度的问题,大家的观点不尽相同。

  随意调节派 既然座椅设计了可调节功能,那么乘客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调整靠背,这是他们的权利。

  适度调节派座椅靠背的调节应该考虑到后排乘客的感受,不应过度调节以至于影响到后排乘客的空间和舒适度。在调节座椅靠背时,前排乘客也应该先与后排乘客进行沟通。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问题出在座椅的设计上。如果前后空间狭小,那么座椅靠背可调节的角度就不应设计得过大。如果增加座椅间距,或许就能减少纠纷。

  记者注意到,在因座椅靠背调节引发的冲突中,不少网友认为,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前排乘客在调节座椅时应考虑到后排乘客的舒适度,而后排乘客也应该有一定的容忍度。发生问题应该通过协商解决,而不是争吵。

  分析

  低于社交距离 容易感觉“被冒犯”

  乘客之间为何屡屡因为座椅靠背问题大动干戈?心理咨询专家韩三奇告诉记者,在公众场合,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最少应保持在1.2米,一旦小于这个距离,人们就会感到不舒服、没有安全感,会产生被冒犯的感觉,“例如在电梯里,目光都可能冒犯别人,所以电梯里的基本礼仪是看向楼层的显示数字。”韩三奇说。

  但是在火车飞机上,除了头等舱、商务舱外,座位之间的距离远远小于社交距离,甚至等同于朋友、家人间的亲密距离。与陌生人距离过近,就很容易让人躁动不安。

  韩三奇表示,在过于狭小的空间,私人的权利边界是相互交叉的,人与人之间的隐私空间高度重叠。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讲,每个人的诉求基本上都是合理的。倘若用简单的是非对错标准来判断,甚至上纲上线,就很容易激化矛盾、引发冲突。“这时候就要多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才能相互包容、体谅。”

  遇到这类问题该如何处理?韩三奇给出了建议:“可以先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诉求,希望得到体谅,特别是语气温和,不要过分指责对方,因为对方也没有什么大错。如果一开口就是指责,很容易激起对方的不满,继而升级冲突。如果对方拒绝,可以寻求乘务人员的帮助,借由第三方缓解矛盾,寻找适当的解决方式。实在不行,更换座位也是一种选项。”

  观点

  “合理使用”是行使权利边界

  记者就此分别采访了航空法专家、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起淮以及北京京臻律师事务所律师田毅。

  两位律师均表示,目前法律对于高铁飞机座椅之间公共空间的使用,并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铁路部门或者相关航司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张起淮介绍,无论是飞机、高铁还是轮船,其行业主管部门从安全性、舒适性、合理性等方面考虑,对座椅间距都有严格的标准,通常情况下,飞机经济舱位前后距离在70至80厘米,椅背调节角度在10度至15度之间。“想要舒适就得加大座椅间距,但一些廉价航班或者经济舱在座位距离的设置上,很难做到经济性与舒适性两者兼顾。”

  田毅认为,高铁和飞机上的座椅空间属于公共空间,使用权不归任何人所有,因此不存在某一公共空间被他人侵犯之说。乘客基于“客运服务合同”,享有其座位上相关设备的合理使用权利,包括调节座椅靠背。但座椅靠背并不是想放就放,“合理使用”是乘客行使权利的边界。具体而言,本着遵守公序良俗的原则,座椅靠背的使用不应影响周围乘客。特殊情况下,前后排乘客还应限缩自己的权利或者扩大他人的行权范围,比如后排乘客正在桌板上使用电脑,或者前排乘客身体不适需要调节座椅尽量平躺等。

  优先保证座位前的使用空间

  张起淮说,每个乘客在乘坐交通工具时都有享受基本舒适和安全的权利,这意味着乘客在座椅上的正常活动空间不应被不合理地侵犯。“在有限的座位空间内,在不影响飞机、火车安全的情况下,首先应保证购买该座位的旅客使用其座位前面的这块空间。如果前排乘客过度向后调整座椅靠背,导致后排乘客的空间被严重挤压,影响到后排乘客的正常乘坐体验,这种行为就可能侵犯了后排乘客的权利。”

  张起淮认为,即便座椅靠背有调节的功能,前排乘客在放倒座椅前也应礼貌打招呼,征询后排乘客的意见;如果后排乘客正在使用小桌板,或者座椅放倒角度过大令后排乘客感到了不适,那么前排乘客应做出让步。

  建议

  提前设置合理的调节角度

  客运部门如何平衡前后排乘客的利益需求?张起淮建议,航空公司和铁路部门应当合理引导,例如可以在高铁、航班上通过广播等方式,提醒乘客在使用座椅等公共空间时注意相互尊重和理解,倡导文明出行。同时,乘务人员在发现乘客之间因公共空间的使用产生矛盾时,也要及时进行调解和引导。

  此外,张起淮建议,航空公司和铁路部门在座椅的设计和布局上可以进行更人性化的考量。例如,设置合理的座椅靠背调节角度,既保证乘客能够有一定的舒适度,又不至于对后排乘客造成过大的影响。

  本报记者 张蕾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哈尔滨湿地秋韵美

  • 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即,高清大图看圣火装备细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