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行走“古都之脊”:一城汇一线 一线连古今
首页> 法治频道 > 正文

行走“古都之脊”:一城汇一线 一线连古今

来源:人民网2024-07-27 21:46

  7月27日,从印度新德里传来好消息,“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59项。

在南段的永定门城楼上眺望中轴线。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在南段的永定门城楼上眺望中轴线。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700多年来,北京中轴线以其宏大的规模、均衡的规划格局和组织有序的城市景观,见证着中华文化亘古纵横、汤汤不息。15处遗产构成要素,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中国将继续统筹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各缔约国的交流合作,借助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平台,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蕴藏厚重文化

  夏日清晨,天色微明。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地平线,天安门广场上众多游客心潮澎湃,一同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巍然屹立的天安门城楼和古朴雅致的外金水桥,见证了无数次这样的庄严场景。

  聆听岁月的回响,穿越历史的风烟。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位置,自形成至今始终是国家礼仪文化传承的见证。

  翻开中国现存最为古老的手工业文献《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北京中轴线,以对称的规划格局展现了理想都城规划范式。

  其中,故宫外朝与天安门、端门共同构成了“面朝后市”中的朝堂的部分,钟鼓楼及周边商业街市是北京内城市肆所在,代表了“市”的部分;位于故宫东南侧的太庙,与位于西南侧的社稷坛,构成了“左祖右社”的格局。

  北京中轴线曾经、并且仍将随着北京城的发展而不断延续与变化,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历史见证,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活的载体。

  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规划格局尊重并延续了北京中轴线居中、对称的布局原则,体现出中华民族“中正和合”的审美和思想观念,其建筑与景观展现出中国20世纪中叶公共建筑对民族风格的探索与创新,生生不息、活力无限地体现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

  这条7.8公里长的中轴线,将向北延伸至燕山山脉,向南延伸至北京大兴机场、永定河水系,形成更为精彩壮丽的城市整体景观——正如建筑学家梁思成所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保存历史记忆

  “桥体为单孔石桥……”在北京中轴线最古老的桥梁——万宁桥边,一位外地来的游客正轻声阅读着文物介绍,当读到“始建于元代时”,她的眼睛倏然一亮,对身旁的好友说道,“这座桥居然有七百年历史了,保存得真好啊。”

  自元代始建起,万宁桥一直承担着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随着城镇化发展,附着于万宁桥及文物之上的设施越来越多。如今,“瘦”下来的万宁桥周边拥有不少“留白”空间,桥体附近的石质文物镇水兽也卸下了笼架,让游客能够走近欣赏,了解先人“伏波安澜”的愿望。

万宁桥。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万宁桥。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加速文物腾退,加强文物保护修缮,立法保护老城风貌……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褚建好表示,目前中轴线申遗保护48项重点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北京中轴线保障体系日臻完善,整体价值深入人心。

  与中轴线有关的考古工作也在有序推进。2021年8月27日至9月17日,为了解正阳桥的位置与形制,北京市文物局对正阳桥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出土一具石雕镇水兽;此后又发掘出正阳桥桥体的东南部分,进一步丰富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

正阳桥遗址发掘现场。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正阳桥遗址发掘现场。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在疏解、修缮、环境整治中,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格局、历史风貌逐步复原和生动再现,中轴线的人居环境和城市风貌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褚建好说。

  焕发时代新韵

  在永定门公园,记者遇见了多位正在休憩的骑行爱好者。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此趟骑行是从永定门出发,依次经过天坛、天安门、故宫、景山公园,到达中轴线上最北端的钟鼓楼后继续往北,直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再原路返回,“这是我们最喜欢的一条骑行线路,可以近距离品味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感受历史与当下的交融。”

  北京中轴线,是历史轴线,也是发展轴线。如今,这条历经漫长岁月的都城脊梁,正迸发出新的生命力,闪耀着古韵今辉。

  “四九城里听钟声”。走进修缮后的鼓楼内部,沉浸式数字展“时间的故事”的游客络绎不绝。展览融知识性、科技性、互动性为一体,全方位讲述了钟鼓楼的历史和时间文化。在中心券洞内,游客驻足欣赏沉浸光影秀《共鸣》,循着钟鼓之声,回溯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传承故事。

游客正在欣赏《共鸣》。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游客正在欣赏《共鸣》。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7月16日晚,“光影·北京——2024世界灯光师大会”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启幕。其中的灯光秀从先农坛的建筑特点和人文底蕴中汲取灵感,让古建筑焕发出新的色彩和活力,既传递出中国传统美学风格,又展示了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丰富创意。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广泛吸引公众参与。据悉,大赛今年新设置了乐游中轴、中轴纹样和美好生活三个赛道,聚焦中轴线主题游径的探索,为后续即将建设的中轴线纹样数字基因库做好基础工作,通过引导大众体验中轴线上的茶与美食文化,打造“新中式”美好生活。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北京中轴线,正随着时空的行进而不断拓展,并将陪伴这座城市走向美好的未来。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 中国向中埃塞农业减贫示范村捐赠一批农业设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