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政法机关依法打击治理AI犯罪 守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法治底线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政法机关依法打击治理AI犯罪 守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法治底线

来源:法治日报2024-07-04 09:37

  

漫画/高岳

  本报记者 杜洋

  4月12日,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4起典型案例涉及使用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技术编造虚假信息;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开庭宣判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生活中开始享受到该技术所带来的全新体验,但伴随而来的是,利用或滥用AI技术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以下简称AI犯罪)日益增多。

  对此,政法机关依法履职,持续深挖彻查AI犯罪,不断扩大办案战果,努力提升打击治理质效,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政法机关立足主责主业,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打击治理AI犯罪,防范不法分子利用或滥用AI技术侵犯公民权利、危害公共安全,保证AI技术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崔俊杰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AI犯罪“花样”层出不穷

  “电脑AI去衣,白菜价。”

  2023年6月,原是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技术员的白某某,在境外的社交媒体上接触到了“一键去衣”的AI技术,便动起了歪心思。

  白某某通过境外的网站发布广告,在某社交软件上贩卖深度伪造淫秽图片近7000张,获利一万多元。目前白某某已被提起公诉。

  “一键去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技术?记者了解到,这项技术并不是真的“去衣”,而是在图片的基础上,通过AI自行运算使用相关的淫秽图像素材对图片进行重绘,和“AI换脸”“AI变声”一样,属于利用AI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生成合成类算法制作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的技术。

  “电诈犯罪团伙能够通过AI技术‘换脸’‘变声’,甚至是‘动态换脸’,增加了传统犯罪活动的危害性,还产生了新型的违法行为,如使用AI‘绘画’技术生成的绘画作品可能会对他人著作权造成侵权。”崔俊杰表示,当前AI技术已被不法分子使用于网络钓鱼、深度伪造、绕过身份检查、“越狱”式服务、人肉搜索和监视五个方面,进一步降低了犯罪的门槛。

  5月6日下午,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全国首例“AI游戏外挂”案,依法对被告人王某合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宣判后,王某合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经审理查明:王某合通过制作出售“AI外挂”的方式牟利,2022年,其先后联系万某至、张某(另案处理)等人编写“AI外挂”程序。至案发,王某合非法获利共计629万余元。

  据悉,该程序可对多款游戏的画面数据进行未授权获取,对游戏中处理的鼠标数据指令进行未授权修改,造成玩家在玩游戏时,不用操作就可以“自动瞄准”“自动开枪”,干扰了游戏的正常运行环境,属于破坏性程序。

  在崔俊杰看来,AI技术标准化程度低、可定制性强、应用场景广泛,不法分子作案手法越发多样,导致AI犯罪不断衍生升级,如不及时进行打击治理,会给网络安全,甚至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从严打击形成有效震慑

  为应对挑战,政法机关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AI犯罪,维护AI技术良好的发展环境,避免其在应用过程中引发失序和失范。

  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对“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违法信息”的情形予以从重处罚。

  4月23日,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开庭宣判,法院认定被告方使用原告声音、开发涉案AI文本转语音产品未获得合法授权,构成侵权,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5万元,并书面赔礼道歉。

  6月25日,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人民法院就一起敲诈勒索、诈骗案件提起公诉。据悉,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境内团伙通过虚拟定位、AI技术合成照片等方式,在交友软件上将自己包装成在外国的中国女留学生,随后以谈恋爱等名义,向在国外的留学生索取钱财。目前已查实该团伙敲诈勒索、诈骗50余人,涉案金额达100余万元。

  自最高检去年11月发布《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工作情况(2023年)》后,各地检察机关按照相关要求,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尤其是非法获取人脸、声纹等敏感信息、利用AI等前沿技术伪造人脸、声纹以及获取其他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

  此外,全国公安机关去年依托“净网”专项行动组织专项会战,严打泄露身份证照片等图像信息的犯罪源头,破获利用AI技术“换脸”进行诈骗犯罪案件7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5名,有效遏制了该类犯罪势头。

  政法机关依法打击AI犯罪,并通过办理典型案例的方式形成震慑,让想用AI技术非法获利的人心生畏惧。

  强化治理实现标本兼治

  记者了解到,在依法打击AI犯罪的过程中,政法机关深挖这一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坚持以打开路、打防并举、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会同相关部门单位深入推进行业治理、综合治理,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行业监督,堵住监管漏洞,全力挤压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空间,加速完善常态化治理机制,切实提高其违法成本。

  据悉,为防范和打击“AI换脸”犯罪,全国公安机关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开展人脸识别与活体检测技术安全测评,覆盖即时通信、网络直播、网络社交、电商平台、金融支付等重点App,及时发现人脸识别验证系统存在的风险隐患,通报运营主体升级安全保护措施和人脸识别算法,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与此同时,各地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帮助群众更加清晰认识到AI技术被利用或滥用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增强了大家对AI犯罪的防范意识。

  今年4月,安徽省合肥市警方通过中央媒体在关于“AI软件成造谣工具”节目中揭秘谣言制作过程,让网民更直观地加深了对AI造谣的认识,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024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借助“反诈智能AI宣防外呼系统”,自动识别、分析和预警潜在的诈骗风险,并以电话语音形式向市民发送提醒信息,不仅大幅提升工作效能,也切实提高了市民对诈骗风险的警觉性,降低了诈骗案件的发生率。

  “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迭代,对其被不法分子利用或滥用进行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AI犯罪行为更为隐蔽和复杂,证据收集难度大。”崔俊杰说,因此,如何更好地防治AI犯罪,对内容生成平台、行业监管部门乃至政法机关等各方都提出了挑战。

  崔俊杰建议,要坚持以科学适度的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回应技术发展和社会变迁,针对AI犯罪特点,相关部门需及时推动相关法律的立改废释纂,以良法促善治,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加大全链条打击力度,强化各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善于从中发现重点监督线索和社会治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实现精准监督、有效监督,在确保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治理。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过九成

  • 小小快板手 传承老技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