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共享单车加块木板变“载娃神器”?是否安全可靠?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共享单车加块木板变“载娃神器”?是否安全可靠?

来源:华西都市报2024-06-24 16:19

  共享单车加块木板变“载娃神器”?律师:如发生事故各方都可能担责

  近日,一款共享单车“载娃神器”悄然兴起:一块可折叠的木板,加上一个脚踏板,构成了一个简易的“儿童座椅”。将这个简易的“儿童座椅”放在共享单车上,就可以带娃骑行。这样的“好物”被不少家长称为“遛娃神器”。

  在电商购物平台上,这样的共享单车“儿童座椅”不止一款,价格多在几十元,并且销量不错,几乎每款都有成千上万的销量。

  “遛娃神器”是否安全可靠?如若因此受伤,责任方在谁?针对这些问题,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

  以“轻便”为卖点

  曾有儿童因脚被卡获解救

  成都市民李思平常有骑行习惯,她在电商平台搜索适合安装在专业山地车上的“儿童座椅”,发现这样的座椅往往包括护栏、脚踏和安全带,价格通常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之间。因为有护栏和安全带,她觉得这样的“儿童座椅”相对比较安全。

  记者联系到这款“儿童座椅”的商家。对方表示,座椅适用年龄在2岁到12岁之间,限高1.45米,直板和折叠座椅的承重在50公斤,“非常牢靠”。他同时表示,儿童座椅是经过安全测试的,正常使用不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翻阅电商平台的介绍发现,不少产品以“免安装”和“轻便”为卖点,并用图文形式介绍该产品适配多种共享单车品牌,有的还可以定制尺寸。与此同时,一些产品也贴出了正确使用脚踏的安全提示:脚踏必须高过车轮,避免脚受伤。

  显然,这款“儿童座椅”并不是没有安全隐患。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就在上个月,北京市丰台区消防员对一名4岁的孩子实施救援,事故原因正是孩子坐在共享单车前梁的“儿童座椅”上,右脚不慎被卡进了单车前轮中,最后通过破拆才让小孩成功获救。

  10部门曾发文

  不得擅自加装儿童座椅

  记者联系上一家共享单车客服,针对上述情况,他表示:“这样的做法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我们强烈建议不要这样做。”同时,他补充道:“共享单车的设计初衷是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加装儿童座椅可能会改变产品的原有结构和平衡,增加骑行过程中的不稳定性,极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事实上,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早在2017年就出台过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到,使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不得违反规定载人,不得擅自加装儿童座椅等设备。

  与此同时,记者查询多个共享单车租赁服务协议后发现,平台方会要求用户在承租车辆期间仅限个人使用,并且提到了用户在使用单车服务过程中,不得私自组装、改装、拆卸零部件或自行更换零部件。若用户因违反协议约定而造成任何自身或第三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亲子车”试点

  全国推广尚不具备条件

  从共享单车面世以来,不同种类的“儿童座椅”不断推出,在带娃群体短距离出行和“遛娃”的需求面前,显然是击中了用户的痛点。

  记者了解到,在全国不少城市都有共享单车“亲子车”试点,如珠海、郑州等。所谓共享单车“亲子车”,即共享单车在面世时已经安装好了定制的儿童座椅,通常包括儿童护脚网等。

  这样的“亲子车”是否有条件在全国推广?上述共享单车客服人员表示,投放点位主要依据各个城市的群众需求,需要通过地方政策法规等评估条件。目前来看,能否在全国推广和运营,还是未知数。

  律师观点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

  “初步来看,在没有安全检测许可的情况下,发生事故各方都可能承担责任。”针对上述情况,四川法奥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代鹏认为,如果发生意外或安全事故,生产销售方需承担主要责任,使用方要承担次要责任。

  在共享单车“亲子车”尚未大面积推广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避免私自加装“儿童座椅”带来的安全隐患?代鹏认为,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此类情况的监管力度,共享单车企业也应加强对用户的安全教育和宣传,譬如在扫码时弹出警示,禁止用户私自加装“儿童座椅”。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摄影报道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网络法治30年,这些热词与大家息息相关

  • 阿根廷向中国返还14件文物艺术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