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依法精准治理网络暴力行为
首页> 法治频道> 法眼观察 > 正文

依法精准治理网络暴力行为

来源:法治日报2024-06-19 09:29

  《规定》的出台不仅彰显了国家依法治理网络暴力的坚定决心,释放了坚决反对网络暴力的强烈信号,而且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 彭新林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规范网络暴力信息和账号处置、强化用户权益保护、加强监督管理等内容,引起广泛关注。

  网络暴力是网络空间的“毒瘤”,也是网络生态环境的治理重点。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等多个文件,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打击规范各类网络乱象,维护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然而,总有一些人为宣泄负面情绪或为吸引关注,肆意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煽动仇恨、威逼胁迫、侵犯隐私等信息,由此滋生的网络暴力事件不时出现,给部分网民的身心带来极大伤害,甚至引发了一些悲剧。

  网络暴力行为本身具有侵权主体隐蔽、参与人员众多、传播速度迅速、社会危害严重等特征,在实践中面临精准定义困难、取证溯源困难、平台监管权责失衡等多重现实困境。特别是,随着社交网络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诸如“人肉开盒”“网络厕所”“网课爆破”等新型网络暴力逐渐显现,在僭越法律红线、破坏网络生态的同时,也给治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

  网络暴力严重损害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线上线下社会秩序。坚决遏制网络暴力乱象,强化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既是加强网络法治建设、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现实需要。此次《规范》的出台,对于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健全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体系,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彰显了国家依法治理网络暴力的坚定决心,释放了坚决反对网络暴力行为的强烈信号,而且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梳理《规定》不难发现亮点颇多,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压紧压实网络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规定》科学配置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权责,从细化网络暴力信息分类标准规则、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特征库和典型案例样本库、加强网络暴力信息识别监测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这是抓住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关键。因为任何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都离不开平台,只要平台在网络信息内容管理方面认真履职尽责,就能第一时间监测、识别、发现和处置网络暴力信息,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和保护受害人。

  二是科学界定网络暴力信息的定义。如何准确界定“网络暴力信息”一直是实践中的难点。《规定》在准确把握网络暴力信息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了网络暴力信息的内涵与外延,为认定网络暴力信息提供了清晰而具体的标准,既可以防止网络暴力信息概念泛化,也有助于矫正“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此外,对于平台及时发现和准确识别网络暴力信息,提升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效能,具有积极作用。

  三是致力于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规定》从网络暴力信息事前的预防预警到事中的处置和用户权益保护,再到事后的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构建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闭环链条。此外,还规定了网络检举、揭发他人违法犯罪或者依法实施舆论监督的排除适用规则,这进一步严密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制度之网,为精准惩治“按键伤人”行为、依法保障公民权益划出了清晰的边界。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源头防范、防控结合、标本兼治、协同共治的原则,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长效机制。除了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相关制度体系之外,也要强化执法管好网络秩序,以严格公正司法对“按键伤人”网暴行为“亮剑”,提升全社会网络文明素养,让“键”下守法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从而全方位促进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提质增效,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数读我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成绩单

  • 中国体操队备战巴黎奥运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