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宁德法院 用“四下基层”解锁司法为民“密码”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宁德法院 用“四下基层”解锁司法为民“密码”

来源:中国审判2024-06-11 14:25

  从福建宁德破土发芽,到走向全国,经过30多年的实践传承,“四下基层”制度已深深扎根于闽东大地,成为宁德各级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传家宝”。

  深入基层,沉到一线。近年来,福建宁德两级法院(以下简称“宁德法院”)坚持用好这一“传家宝”,不断寻思路、谋发展,推动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生所向问题。

  债权金额约1.4亿元的天人药业有限公司“破冰重生”,讼争近33年的山林权纠纷案一朝化解,涉及200余人的群体性劳资纠纷顺利调解,1905个村(社区)覆盖“诉服村村通”平台,15954起纠纷在诉前化解……一组组数据背后,都蕴含着宁德法院践行“四下基层”的生动故事。

  用“乡音”传“党音

  把讲台搬到基层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让群众明明白白知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实实在在落实到基层……”2024年1月12日,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王锦熙走进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为干警们带来一堂生动的宣讲课。

  宁德中院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院领导班子成员纷纷带头到挂点基层法院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精准推动理论宣讲下基层,让党的好声音“落地开花”。

  “乡音”传“党音”,入耳更入心。“回去我就和老头子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现在是禁火期,绝对不能带火上山……”2024年3月22日,宁德中院生态环境审判庭青年法官深入社区,与凉亭里休憩的群众聊家常、看视频、讲案例、说道理,在场的陈阿姨深受触动,表示将向家人宣传,共同保护环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近年来,宁德法院组建了青年干警理论宣讲“轻骑兵”“宁小法宣讲团”“快板宣讲队”等宣讲队伍,创新“宣讲+媒体”“宣讲+表演”“宣讲+微党课”等形式,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海上渔排、旅游景区、校园课堂,搬到老百姓“家门口”,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牢——

  在福安市康厝畲族乡东山村,法院干警和畲族群众同在屋檐下,同坐一条长凳,回忆“山哈”走出大山、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共唱畲族民歌。

  在霞浦县三沙镇,法院干警把宣讲平台建在景区,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好“四下基层”“茅草屋改造”“连家船民上岸”的故事,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群众心坎里,让游客们既能享受海的浪漫,又能感受党的温暖。

  在寿宁县,该县法院通过原创小品《冤家·亲家》,把扶贫政策与法治生动案例紧密结合,以文艺的形式把法治送到乡村百姓舞台,展现了基层法院不忘初心、司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深受群众欢迎。

  ……

  据统计,2023年以来,宁德法院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26场次,干警们用一场场生动的宣讲、一次次深入的解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偏不倚传到基层,种在群众心中。

  变“坐诊”为“出诊”

  把矛盾纠纷解决在一线

  闽东山海交融,多元的地域文化使得基层治理越加复杂。海上养殖高峰时期,宁德市有近60万人从事相关产业。

  三都海域是典型的“海洋牧场”。随着海上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因债权债务、渔排迁移、海域相邻权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2001年,蕉城法院在三都镇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海上巡回法庭,变“渔民上岸”为“法官下海”,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码头上、渔排上。

  日前,渔民陈某将一面写有“为民排忧 心系百姓”的锦旗送至三都海上巡回法庭。“以前,遇到一些小纠纷,我们都默默吃‘哑巴亏’,就怕耽误生产,而且海陆间往返费用也很高。如今,只要下了船就到了巡回办案点门前,随时都可以找到法官,实在省事省力。”陈某如是说。

  据了解,三都海上巡回法庭的发展建设经历了4次更新迭代。2022年,随着5G技术的引入,法庭实现了50公里海域5G全覆盖,有效解决了海上通信质量差、传输速率低等问题。海岛群众在海上就能完成诉讼全业务,真正实现了从群众“找上门”到服务“送上门”的转变,大大降低了海岛群众的诉讼成本。法庭成立以来,办结各类纠纷1652件,调解矛盾纠纷380余起,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

  “我们还深化与海警、边防部门共防共治,实现辖区边防管辖的矛盾纠纷100%及时流转解决。”三都海上巡回法庭法官陈庄介绍。

  与此同时,其他基层法院也纷纷结合本地实际,成立生态、交通、景区等特色巡回法庭,描绘出司法为民新“枫”景。

  近年来,宁德法院常态化开展“访百企、进千户、听民声、解民忧”活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贴民心,感恩奋进建新功”实践活动。法官们进乡村、入农户、走企业、访代表,听民声、接地气、化矛盾、解纠纷。“一线工作法”赋予了“四下基层”在宁德法院新的时代内涵。

  屏南县人民法院创新“司法夜调”工作机制,利用午间、夜间等时段为群众组织调解,在工作8小时外为群众解决纠纷;周宁县人民法院创新日常“义诊”、提前“约诊”、法官“坐诊”、综合“会诊”、上门“巡诊”的解纷“五诊疗法”,为矛盾纠纷一次性解决提供新解法;柘荣县人民法院精心打造“全域诉非联动半小时服务网”,为群众司法需求提供快速响应机制;霞浦县人民法院在七星海上社区设立“七星诉非联动工作站”,主动嵌入海上“1+6+N”法治服务矩阵,为霞浦县溪南镇“化解海上养殖纠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经验典型贡献法院力量。

  此外,宁德法院还创新开展“宁人息事”无讼活动。截至目前,宁德市共有1905个村(社区)实现“诉服村村通”,“法官e联”“法官e站”“共享法庭”等扎根基层,“四下基层”不断向网上延伸,司法便民网越织越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以“走心”换“民心”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法官,这个处理结果我很满意,我愿意息诉息访。”2024年2月2日,信访人老陈签下调解协议,一起信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此前,老陈认为他儿子的死亡与其子生前所在的某公司有一定责任,要求给予补偿。但某公司认为,老陈的儿子在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岗位、非执行工作任务时发生交通事故,与公司无关,且老陈提出的补偿金额过高,双方多次沟通未果。2024年1月,老陈走上了信访之路。

  福安市人民法院与福安市委政法委、信访局等7个部门联合,多次到老陈家中,与他面对面沟通疏导,耐心解释有关法律规定。最终,在农历春节前,老陈与该公司达成和解。

  “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近年来,针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的涉诉信访问题,宁德法院坚持“来信必批”“有信必复”,完善了领导干部包案接访、院领导接访日、中层领导轮流值班接访等制度,拓宽诉求反映渠道。

  一起讼争近33年的山林权纠纷,应如何妥善解决?

  据了解,某林场位于宁德市寿宁与周宁两县交界处,存在林权证交叉重叠、界限及地名不统一等问题,争议历史跨度久远,村际民间积怨颇深,给案件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

  “坐在办公室,这个案件永远化解不了,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2023年5月,宁德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林松涛带队对该案发起新一轮攻坚。他们把“会场”搬到争议点“现场”,联合林业等部门实地勘验、调查取证,掌握一手准确信息,分析各方当事人争议点和经济利益预期,尽最大努力平息案涉两县三村群众之间的纷争。

  汗水浸湿了衣服,也慢慢融化了涉案三个村群众心中的矛盾“坚冰”。

  经过一次次析理、协商、疏导,2023年6月23日,各方当事人最终形成搁置林地权属争议、维持山林管护现状,促进乡村发展增效、生态森林固碳增汇的共识。原告撤回起诉,这起近33年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是宁德法院深入一线,把心贴近人民、把人民的事情办好的一个缩影。

  福鼎市人民法院创造性地推出“六入村居”工作法,在赤溪村设立巡回办案点,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霞浦县人民法院建立健全“四门四访”群众工作机制,在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期间,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化解大量矛盾纠纷;古田县人民法院设立“晨巡晚议”诉非联动工作室,在“晨巡”中察民情,在“晚议”间解民忧,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

  “把心贴近人民,把信访变成信任。宁德法院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用行动诠释了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的担当。”福建省人大代表吴明如是评价。

  转“问题”为“解题”

  把司法期盼从纸上落到事上

  “这份法治体检报告帮我们精准找到了风险漏洞,让我们能够止损于未然,经营更规范,创业更安心。”近日,一公司代理人向宁德中院东侨巡回法庭法官致谢。

  原来,2023年3月,宁德中院东侨巡回法庭办理了一起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案涉公司用工需求量大,新入职员工小王的工伤保险还未办妥,就发生了工伤事故,后双方因工伤保险待遇发生争议。

  这样的“失误”是个案,还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下好“先手棋”,引导企业加强合规建设,帮助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对此,宁德中院开展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

  “调研中,我们发现,工伤保险、社会保险、异地就医未报备等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宁德中院东侨巡回法庭庭长彭祖斌说。

  如何通过解剖一件案例进而推动彻底解决一类问题?宁德法院从个案分析、类案提炼到实地调研,先后深入348家企业、园区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把脉问诊”。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出具法治体检报告36份,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16条,为企业、重点产业“找漏洞”“治未病”。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近年来,宁德法院执源治理成效明显,8个基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数减少。但调研中同时发现,2021年以来,宁德法院受理的首次执行完毕案件中,小于1万元的执行完毕案件量占总量的54.07%。究其根本,在于内部立审执衔接不畅。

  为解决这一问题,宁德中院调研课题组深入分析问题,充分研讨论证,归纳实践经验,提炼解决措施,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立审执协调运行 加强裁判文书可执行性的操作指引》,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制度,实现执行从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的转变。这一制度得到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肯定,并在全省法院推广。

  转化应用是调查研究的落脚点。宁德中院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围绕进一步加强案件审理期限管理、推动破产事务高效办理、构建“海上枫桥”司法协作机制等出台文件、完善制度。一项项调研成果迅速转化落地,推动调查研究从“纸上”落到“地上”。

  从“小切口”突破,从“具体问题”出发,从“关键小事”入手,宁德法院干警深入代表委员、企业学校、基层群众中,征集解题之策。如今,下基层、办实事、解民忧、促发展在宁德法院已蔚然成风。

  “宁德法院坚持把心贴近人民,把‘四下基层’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作为答好为民服务考题的重要抓手,服务群众,密切干群关系,贴近民心,为群众纾困解忧。我们将不断丰富发展‘四下基层’工作机制,以实干求实绩,为奋力谱写宁德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宁德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陈镇说。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快速推进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二

  •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今日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首次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揭示了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代方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家蚕等鳞翅目昆虫的性别调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并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的前景。
2024-06-24 02:45
育种不能停留在实验场,必须把好品种推广出去,到市场上去比拼。
2024-06-24 10:11
前不久,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14万元。在医疗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常规数据推送过程中,该支付信息触发了自动预警。
2024-06-24 02:45
中国海油23日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2024-06-24 10:11
研究人员通过氢与氘的比值分析证明,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最表层的水都是由太阳风高速注入月球表面的。
2024-06-24 10:11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2024-06-21 10:2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2024-06-21 10:27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2024-06-21 10:26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24-06-21 10:25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4-06-21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