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自作聪明”投假案 “火眼金睛”擒真谍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自作聪明”投假案 “火眼金睛”擒真谍

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2024-06-11 14:47

  12339举报受理电话、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等是国家安全机关受理公民和组织举报的官方渠道,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支持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有极个别人员把举报当成儿戏甚至是表演的舞台,通过假装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或投案的方式,妄图混淆视听、逃避制裁。下面让我们通过一则典型案例,看看这起自编自导的“举报”是怎么一回事。

  主动投案疑点重重

  2023年6月,国家安全机关接到一通蹊跷的举报电话。举报人自称是某高校学生,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勾连,对方要求他提供“红头文件”,被他断然拒绝;但举报人又称,为了帮助国家安全机关“抓获间谍”,自己在不久前主动联系了境外间谍,还“骗取”了对方数万元间谍经费,遂拨打国家安全机关12339举报受理电话主动反映情况。

  一个普通学生为何会被境外间谍紧盯不放?为何能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建立联系?又为何能从专业的境外间谍手中骗取经费?接线的国安干警疑窦丛生。

  做贼心虚 露出马脚

  虽然心存疑虑,但国安干警仍秉持对举报线索认真负责的态度,依法及时约见了举报人,详细询问相关情况。谈话期间,举报人闪烁其词,围绕其反映的遭到勾连、骗取间谍经费等情况,回答前后矛盾,对于其中一些细节更是漏洞百出。

  在国安干警询问其具体过程和详细情况时,举报人常常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伺机套问国家安全机关是否掌握其他涉及此案的线索情况,反映出其做贼心虚的心理状态。

  缜密侦查 真相大白

  经国家安全机关缜密侦查,相关案情终于水落石出。举报人贺某,系某高校在读大学生,日常花销大手大脚,导致年纪轻轻就负债累累。为牟取经济利益、填补亏空,贺某竟产生了主动投靠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搜集出卖国家秘密赚钱的想法。他借助某境外社交软件,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建立联系,并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蛊惑和指挥下,多次非法赴我军事禁区附近拍照,并向有关人员套取涉密信息,前后共收到间谍经费数万元。

  贺某深知自己的行为是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内心十分惶恐焦虑,于是自编自导了主动投案的戏码,妄图通过反映虚假线索、刺探国家安全机关掌握证据情况,逃脱法律制裁。

  国家安全机关在依法开展案件侦办过程中,对贺某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贺某认识到错误后,对自己的行为悔恨不已,主动交代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勾连细节。据此,国家安全机关顺藤摸瓜破获了一起重大间谍案件。贺某也因主动彻底交代问题、积极认罪悔罪并提供反间谍工作线索,被依法从轻处罚。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规定,实施间谍行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给予奖励。

  《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奖励办法》规定,对于恶意举报或者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国家安全机关工作的,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肩负国家未来和希望的青年学子,更应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一旦遭遇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拉拢策反,要第一时间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主动保护自身,避免自毁前程。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有关人员如果行差踏错实施了间谍行为,不可心存侥幸,更不可隐瞒事实真相,妄图逃避法律制裁。遇有相关情况,应及时通过12339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者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自首或举报,并配合协助开展调查取证。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平均亩产592.6公斤!四川广汉市小麦获丰收

  • 河北衡水: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77.17%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