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公正路上,AI和法官并肩作战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公正路上,AI和法官并肩作战

来源:法治日报2024-05-29 09:43

  公正路上,AI和法官并肩作战

  江苏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建设“数字法院”

  打开AI小助手——司法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整理好当天的庭审阅卷材料,江苏省昆山市人民法院物业融合法庭员额法官赵雅婷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这是一起业主在小区健身区锻炼受伤,要求物业公司赔偿的案件。庭审前,AI小助手将所有案情材料都清晰地整理了出来,并提出关键点在于查清物业公司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开庭时,这些问题一一“过了堂”。庭审后,赵雅婷点击屏幕上的“一键生成文书”选项,只用了几秒,一份完成度超七成的判决书就自动生成了。

  “除了编排格式和语言风格有点‘机器人’的味道外,裁判理由和判决结果整体上都令人比较满意。”赵雅婷感叹道,随着AI小助手效率越来越高,复杂案件变得越来越透明,人工智能在追求公正的道路上与法官并肩作战,逐渐成为可靠的同行者。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进江苏省多家法院,实地深入感受“人工智能+审判”在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深度应用。

  智能处理立案信息

  为开庭做充足准备

  “法官已在‘诉服e空间’内发送消息,请您查看。”

  近日,刚向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申请立案的李先生,收到南通法院“诉服e空间”发来的微信通知,提醒他补充提交证据。根据指引,他随即将证据拍照上传,很快就收到立案成功的信息。

  “当事人经实名身份认证后即可进入微信端‘案件空间’,随时查看案件进展。”南通中院副院长周平介绍,通过“诉服e空间”,案件承办人可实时与当事人或诉讼参与人进行在线沟通、在线调解、在线送达、在线庭审等诉讼事项办理。

  来到南京江北新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要素审判平台正在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直接扫描当事人诉状,实现智能化提取和回填关键信息。据了解,该系统运用在立案庭之后,人工智能生成的要素表精准度达95%以上,立案耗时缩短60%。

  “针对家事、道路交通、商品房预售三类案件,分析提取审判规则要素,在裁判过程中解析案件事实要素,目前已经涵盖了约40%的速裁案件,并且促进了‘类案同判’问题的解决,让当事人更加能够预见、理解和认同裁判结果。”该院立案庭负责人说。

  常州中院在全市建立“龙城e诉中心”站点,实现在线立案、案件查询、网上交费、网上申请、案件调解、跨域诉讼、异步诉讼、线上庭审等各项诉服功能,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式的诉讼服务”。

  数据显示,常州共有此类站点28处,目前累计提供诉讼服务3400余次。“新建站点向政法综治服务中心、街道法律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交通巡回法庭、银行、律师事务所等地延伸,解决了频繁往来站点与法院之间的实际问题。”常州中院信息技术处处长谢周鹏说。

  苏州法院则运用多模态数据解析技术,将案件的电子卷宗知识化。法官接收案件后,系统自动对案件电子卷宗进行解析阅卷,根据要素式审判需求,智能抽取案情要素,辅助法官梳理案情脉络并生成案件要素表。法官在阅卷过程中可通过快速定位功能,查看系统生成的案情要素所对应的原始电子卷宗依据,并可快速修正、固定案件要素信息,在最短时间内为开庭做好充足准备。

  智能辅助法官办案

  精准识别各类方言

  目前基层法院受理的普通民事纠纷案件,大多会经历诉前、立案、庭前、庭审、裁判、结案、判后7个阶段,人工智能在审判全链条的运用上面临不少现实挑战。

  “当前‘案多人少’矛盾未得到完全缓解,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智能辅助功能,辅助法官又准又好又快地审理案件,成为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的重要突破口。”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与信息技术处处长潘军锋说,强化辅助电子阅卷能力、发挥智能辅助效能,是目前“数字法院”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江苏多地法院试点应用开发各类法律大模型,人工智能化辅助在要素提取、案情分析、类案推送、文书制作等场景上取得了飞速发展。

  据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装处处长张欣介绍,徐州法院人均审理案件数均超300件,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劳动强度久升不降,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司法工作的融合是缓解人案矛盾有效路径。2022年,徐州中院开展要素式审判试点工作,参与研发要素式审判系统。但系统上线后,实际运行质效未能达到理想状态,存在人工填写要素内容过多、生成文书说理缺位或不足、庭审笔录进行分析及提取能力欠缺等问题,导致法官感受不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红利,迫切需要引入前沿技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为此,徐州从法官阅卷习惯、批注习惯、开庭审理习惯、事实认定习惯、裁判文书制作习惯入手,研发了提供事实阅卷视图、快捷批注汇总动态庭审提纲随问随答、推荐法律知识等功能。

  “庭审前进行要素核验,庭审中采用要素式事实认定,庭审后可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文书说理,在数据生成和纠错方面起到辅助作用,科技赋能大幅度提升法官办案能力。”徐州新沂市人民法院速裁庭庭长张骞说。

  无锡法院于2022年率先完成移动办公办案平台建设,聚焦法官办案场景,提供个人语音转写、个人图文识别和多语种翻译等智能化辅助应用,实现法官个人移动领域应用全流程无纸化。

  无锡法院还结合在线运行规则、无纸化办案、电子卷宗深度应用等工作指引,打造辅助调解、辅助诉讼、辅助案情梳理、辅助法官阅卷、辅助案件裁判、辅助文书生成全链条要素应用体系,目前已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类型案件中开展应用。

  据了解,江苏法院还持续探索智能语音转写在庭审中的深度应用,目前全省法院智能语音庭审已覆盖超过1500个审判法庭。通过提升智能记录能力,辅助书记员完整记录庭审实况,大幅度降低书记员笔录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江苏南北方言各异,有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三个方言区,且分成很多方言片系,给语音语义识别带来极大难度。”江苏省高院审判管理与信息技术处副处长邢斌介绍,通过深度运用,带口音的南京、苏州等方言的特定行业术语,如化工领域、知识产权领域专业语言模型、个人相关语言模型在实践中不断训练、优化,语音识别的准确性逐步提升。智能语音转写技术的深度应用,改变了传统庭审方式,普通案件节省庭审时间近30%,复杂庭审时间缩短超50%,庭审笔录完整度可达95%。

  案件质量智能监管

  综合质效一目了然

  AI技术延伸到司法领域,会给传统审判工作带来哪些深刻变革?

  “可能是重大突破,颠覆性的变革。”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科信处处长张祺激动地说,苏州法院通过和华为公司、清华大学研发团队合作,从今年1月起应用“AI未来法官助手”,截至今年4月30日,两级法院依托该新模式办理案件21229件,阅卷工作量减轻了80%,案件办理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

  相对于其他地区法院在个别案件类型上的探索,苏州AI辅助办案系统已经成功上线了信用卡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危险驾驶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物业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九类案件。

  “苏州法院AI辅助办案系统,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支撑的系统,目前在国内是领先的。”张祺说,以往的一些探索,选择在危险驾驶、交通事故等简单类型化案件的研发应用上,而苏州通过电子卷宗知识化、大模型数据推理能力安全可靠,以及生成信息可溯、可信、可用,已经拓展到合同纠纷和建设工程纠纷等复杂类型,并在国内率先实现在法官参与下构建的审判思维链,使其具备法律关系识别、争议焦点分析、证据链构建等深度案情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进化能力,以保证人工智能生成信息的可用性。

  “之前完成一篇类似的裁判文书,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现在不到20分钟。”苏州中院民二庭法官丁兵说,利用“一键阅卷”功能,系统便能形成一份初步的阅卷报告,并自动按照民事判决书的格式,将案件信息清晰地分为“主体信息、程序性信息、诉辩意见、查明事实”四大部分,并直接链接到相应的证据材料。

  在苏州,越来越多的法官熟悉了这种工作方式。据统计,苏州两级法院总计有539名法官在“九类案件”中运用AI系统审理办案,占全部员额法官的40%,占全部案件总量的25%,平均每个工作日法官使用系统为121.31个案件进行智能阅卷,一键生成47.17份文书。此外,两级法院共有96.88%的法官使用或体验过智能阅卷功能,有96.56%的法官使用或体验过一键生成文书功能,有89.94%的法官使用或体验过AI助手问答功能。

  苏州中院还研发了辅助院庭长案件阅核模块,目前已具备自动生成案情报告、文书纠错、自动推送类案三大核心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帮助院庭长在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之余,在数万件乃至数十万件案件中,快速精准掌握案件核心要素,从而辅助判断事实认定和适用法律是否准确,大幅提高院庭长阅核案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苏州中院院长蔡绍刚说。

  徐州法院则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平台,通过优化及改进平台算法性能,已完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商品房预售纠纷、离婚纠纷等三类案由研发工作,并在全市两级法院上线运行,预计每年将为2.2万件案件提供实体化阅卷、要素式庭审、文书自动生成等智能服务。

  徐州中院通过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办案系统深度融合,功能和数据实现无缝对接。通过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案件评查、裁判文书纠错、庭审规范性巡查、网络舆情研判预警等方面的应用,有效提升司法管理质效,促进廉洁司法。

  江苏高院则在“数字法院”建设中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审判”应用探索,提前做好人工智能与“一张网”的对接,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案件排期、送达、报结等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方面的应用,运用人工智能赋能提质增效,提升自动化审判质效评价与监督能力,积极推进案件质量智能监管,构建科学智能的审判质效管理指标体系,让司法管理者对案件办理情况、法官综合质效“一目了然”。(丁国锋)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快速推进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二

  •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今日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首次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揭示了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代方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家蚕等鳞翅目昆虫的性别调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并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的前景。
2024-06-24 02:45
育种不能停留在实验场,必须把好品种推广出去,到市场上去比拼。
2024-06-24 10:11
前不久,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14万元。在医疗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常规数据推送过程中,该支付信息触发了自动预警。
2024-06-24 02:45
中国海油23日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2024-06-24 10:11
研究人员通过氢与氘的比值分析证明,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最表层的水都是由太阳风高速注入月球表面的。
2024-06-24 10:11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2024-06-21 10:2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2024-06-21 10:27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2024-06-21 10:26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24-06-21 10:25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4-06-21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