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虚构“剧本”发布98条涉警谣言视频,网络博主被拘!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虚构“剧本”发布98条涉警谣言视频,网络博主被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5-27 16:32

  江西鹰潭警方近期公布了一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鹰潭的一位网络博主用手机随手拍了一些警车、派出所等画面,然后他配上文字和画外音,这些内容就被说成了“我同学竟然坐上了警车”“校霸竟然把警察叔叔给撞飞了”等。

  校园欺凌?

  视频称“校霸”被警察拉进派出所

  这段视频是从去年开始持续在某网络平台播放的系列视频之一,视频里提到鹰潭的这位网络博主的同学被警察拉进了派出所,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校霸。同学、校霸、警察这些关键词组合到一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校园欺凌”这个社会关注度高的话题。而这些视频一经传播就迅速引发关注,相关视频播放量达2800万,点赞转发收藏22万。鹰潭真的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了吗?

  今年2月,江西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网安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网络上有人持续发布涉及当地公安机关的谣言视频,视频中出现有鹰潭辖区警车、派出所、南昌经开区派出所等公安标识信息。视频经网络博主编辑后,加上了一系列标题和文字内容,包括:“副局长竟然把城市人校霸给放了”“城市人校霸竟然把警察叔叔给撞飞了”等。

  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网安大队民警鲁家骏:我们调查之后发现这个警情是不属实的,然后又发现他发布了许多类似的相关涉警视频。

  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视频的发布者是当地的一个网络博主杨某。2月22日,杨某被警方抓获归案。据警方了解,杨某是当地一所职业学校的在读学生,未满18岁。在2023年5月以前,他网络账号的内容以校园生活为主,播放量并不多。自从2023年5月,他以公安机关的相关元素为背景虚构“剧本”,在多家网络平台发布系列涉警谣言视频多达98条,不仅播放量大涨,粉丝数量也是突飞猛进,最高的账号增加了20多万。

  为吸粉引流编造涉警虚假视频

  造成不良影响

  杨某在视频中为什么要以公安机关为背景进行造谣呢?他在视频中提到的内容是否属实呢?

  据鹰潭警方调查核实,网络博主杨某视频中提到“同学被警察抓”“副局长竟然把校霸给放了”等情况,全都是捏造的虚假内容。

  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网安大队民警鲁家骏:他为了博眼球、蹭流量、涨粉丝等目的,去编造一些虚假的信息或谣言,会给相关当事人员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这些不良影响是很难去除的。

  据警方了解,杨某通过发布系列涉警谣言视频,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粉丝关注、点赞、评论,其中一些谣言视频的播放量甚至达到了上百万,杨某借此还接到了推广广告。鹰潭警方在甄别相关视频内容、收集证据后,2月22日将杨某抓获归案。

  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网安大队民警鲁家骏:杨某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目前我们已对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具体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还原网络博主造谣套路

  为了蹭流量吸引眼球,网络博主杨某故意拍一些与公安机关有关的画面,并且以此为背景进行编造、杜撰涉警的网络谣言,然后发布到网络平台。

  记者分析,江西鹰潭这个网络博主的造谣套路大致分以下几部分:

  第一步,该博主先拟定了以公安机关为主题的相关视频背景,因为此类内容的社会关注度高,很容易吸引流量;

  第二步,在系列视频中加入“警车”“派出所”等画面,增加所谓“在现场”的真实感;

  第三步,编写谣言剧本,以某起事件的现场亲历者自居,通过发布系列视频介绍所谓“事件”的进展情况,并且配上吸引人的文字内容和画外音。

  在这起网络谣言案例中,该博主将捏造的虚假事实传播到网络平台,以此来吸粉引流,甚至还以此牟利,给当地公安机关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近期还有哪些是谣言?

  除了上面披露的这起造谣案例之外,近期还有哪些网络博主为了赚取流量,虚假杜撰谣言呢?

  1.编造“受人庇护入职国税系统” 谣言

  近日,山西太原男子史某在社交平台发布大量“辱华”言论,并且自称受父辈庇护,近日将入职国税系统。

  接到举报后,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依法对发帖人史某传唤审查。经调查核实,史某为博人眼球,煽动网民对立情绪,故意编造散布了“受人庇护入职国税系统”的谣言。其言行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已涉嫌犯罪。目前,史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2.河南小麦单产破2500公斤?谣言

  5月21日,网络博主“大时代故事”发文称,“惊人!河南小麦单产破2500公斤,粮食安全秘籍曝光”。网络平台多个账号转发、评论相关信息。

  随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进行辟谣,河南省小麦平均单产历史最高水平为447.3公斤/亩。个别高产试验田、高产攻关小麦田单产超过900公斤/亩,但没有突破1000公斤/亩的纪录,且高产田都是在极为严格的生长条件下实现的,一般大田想要达到相应产量极其困难。网传相关信息均为不实信息。

  3.民警与运钞车发生激烈枪战?AI造谣

  5月18日,在某网络平台上,一篇题为《一场惊心动魄的“钞票大战” 巴中市警民对峙引发轰动谁将成为胜利者》的文章引发关注。

  经巴中警方核实,该事件真相为4月30日上午9时许,在四川巴中,一辆运钞车因在公交车站牌处占道停留,交警发现后请运钞车驶离。网络博主尚某在网上获悉相关图片后,为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和利益,未经核实使用“AI”软件生成相关虚假信息,并在网络平台发布,误导网民,引发社会恐慌。事发后,四川、河南两地公安机关协作,迅速将涉案人员尚某抓获归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巴中警方依法对尚某予以行政处罚。

  [张岗 赵学锋]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