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污水直排、黑水外冒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一批典型案例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污水直排、黑水外冒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一批典型案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5-27 16:28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今天(27日)通报一批典型案例,集中反映长江流域七省市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短板,造成污水直排、水体黑臭等现象。

  江西:污水冒白沫 哗哗进长江

  作者:蒋晓平

  2024年5月17日凌晨,督察组突击暗查发现,九江市经开区李家山泵站夜间直排生活污水

  泛着泡沫,喷涌而出!

  这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江西省九江市督察时发现生活污水直排的场景!

  九江市经开区李家山泵站距离长江干流不到3公里,但仍在夜间向长江直排生活污水。督察组取样监测,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分别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1.8倍、12.2倍和6.3倍。经过调查,2024年以来,李家山泵站已向长江排放了26.6万吨生活污水!

  督察发现,江西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在全国排名靠后,部分城市管网建设明显滞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低,污水直排、雨污混排和溢流等问题十分突出。鹰潭、上饶、萍乡、抚州、赣州等多地,都存在类似问题。

  2024年4月16日,督察组暗查发现,鹰潭贵溪市芗溪公园东北侧的污水排口,雨天大量污水直排

  2024年3月21日,督察组暗查发现,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大道东侧长约700米的水体散发明显异味,属重度黑臭

  浙江:河水变清 竟是清水冲出来的

  2024年5月12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台州临海市东大河调水冲污

  雨污不分,污水混排,河道反复出现黑臭!

  这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浙江省临海市看到的场景。

  台州临海市治理东大河不在截污控污、系统治理上下功夫,而是以生态补水名义大量调水冲污,导致东大河因为缺乏有效治理,多次出现黑臭,群众反映强烈!上游的山溪岗溪因污水长期直排,2023年水质已由Ⅲ类恶化为劣Ⅴ类。

  督察发现,浙江省一些市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绍兴、台州、宁波等地市县污水直排、超标排污问题依然存在。

  上海:大都市的形象 雨天露出另一面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上海发现,部分地区污水收集系统存在不足,污水处理工作推进缓慢,一些问题久拖不决。因为存在管网混接、雨污合流等问题,上海市部分区域在雨天出现大量污水溢流外排现象。据统计,2023年上海市共有3500余万吨污水直排长江,其中经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溢流口外排的就超过了2500万吨。现有的371座防汛泵站中,有124座存在雨季排污。

  另外,青浦、松江、浦东一些农村生活污水管网破损、污水直排问题也比较突出。

  2024年4月17日,督察组暗查发现,上海虬江沿线多座泵站排放大量雨污混合水

  2024年3月25日,督察组暗查发现,上海青浦区三塘村部分生活污水超标排放

  湖北:污水缺处理 河道就黑臭

  2024年5月16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武汉市黄陂区老泵站河水体重度黑臭

  这是一条长达3公里的黑臭水体!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湖北省发现,武汉市黄陂区滠口街道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导致老泵站河形成重度黑臭!监测结果显示,此处氨氮浓度为20毫克/升,已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19倍。湖景新苑附近钓场渠道因为接纳周边小区生活污水,黑臭同样明显。下游后湖水质已由2022年的Ⅳ类下降到2023年的V类。

  督察发现,湖北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孝感、天门、恩施、仙桃等城市管网改造建设等工作不到位,导致生活污水直排问题严重,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治理不力。

  2024年5月9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天门市文昌路与竟陵东街交汇处污水直排

  2024年3月4日,督察组暗查发现,恩施市大沙坝污水处理厂沿江污水管网大量生活污水溢流排入清江

  湖南:虚增数据 这样的污水收集率是假的

  湖南省绝大部分区域处于长江流域,但在2024年第一季度,湘江、沅江、澧水入洞庭湖断面污染物总磷浓度同比上升,洞庭湖入长江断面总磷浓度同样也不降反升!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湖南省发现, 按照国家要求,2023年湖南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高于100毫克/升的规模占比应达到70%,但实际仅为25.1%,长沙市的污水收集率不升反降,反而还由2021年的35.6%下降到2023年的26.1%。怀化市4次印发整治方案,整治目标连年落空。为完成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浓度考核目标,怀化市有关部门竟然指使污水处理厂从2021年开始,编造进水数据,将上报数据虚增50%左右,弄虚作假性质恶劣。

  由于湖南省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缓慢,污水直排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河流断面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长沙、岳阳、怀化、张家界等地此类问题突出。

  2024年4月26日,督察组暗查发现,长沙市南托港片区采取河道截污方式收集污水

  2024年5月13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岳阳市小港河流域截污不到位,仍有生活污水直排,水体黑臭

  2024年4月10日,督察组暗查发现,怀化市鹤城区湖天桥小学附近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太平溪

  云南:抽污水直排 这样处理倒省事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云南省发现,昆明、丽江、普洱等城市大量生活污水长期直排,城区黑臭水体整治不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2024年5月9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每天高达13万吨生活污水经西园隧洞直排

  督察发现,昆明市将主城区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抽排至西山脚下的西园隧洞,直排沙河后汇入螳螂川,导致螳螂川水质长期为V类甚至劣V类。西园隧洞污水直排已持续多年,但昆明市一直未给予足够重视,也未推动问题解决。

  丽江、普洱等地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昆明市老海河、新螺蛳湾排洪沟等处积存大量生活污水,水体黑臭问题仍然突出。

  2024年5月15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位于昆明市主城区的老海河为重度黑臭水体

  2024年5月15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昆明官渡区新螺蛳湾排洪沟下游100米段黑臭水体

  重庆:长期超负荷 污水岂能治好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重庆市发现,一些地方生活污水管网排查整治进展缓慢,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生活污水溢流问题依然突出!

  2024年5月18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重庆市三峡悦来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溢流生活污水

  重庆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2023年平均运行负荷为102%,其中8家长期超负荷运行。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太平门污水提升泵站累计溢流时间约1440小时,共向长江溢流直排污水约900万吨。重庆市三峡悦来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负荷率达166%,全年溢流时长605小时。

  督察发现,重庆市渝北区、北碚区、沙坪坝区等,因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管理不到位,出现错接渗漏等问题,导致生活污水直排,严重影响环境。

  2024年3月22日,督察组暗查发现,渝北区镜湖入口处存在约100米污染带,属黑臭水体

  2024年3月23日,督察组暗查发现,北碚区华星阁小区污水管网存在多处破损和渗漏点,生活污水经泄洪渠直排马鞍溪

  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责任编辑:李梦欣]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