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穿上这身警服,一生就是人民的公仆”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人物 > 正文

“穿上这身警服,一生就是人民的公仆”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2024-05-27 14:39

“穿上这身警服,一生就是人民的公仆”

追记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大院派出所原所长魏和友

  □ 本报记者 张晨

  “穿上这身警服,一生就是人民的公仆。”从警29年,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大院派出所原所长魏和友收获了很多个标签:“群众身边的亲人”“独当一面的专家”“百炼成钢的尖刀”……

  这一切猝然定格在了2023年的那个盛夏。2023年7月24日上午,魏和友因劳累过度倒下。那一刻,时光仿佛就此凝固。

  一片初心为民:他怀揣梦想、热血难凉

  “不敢相信!”得知魏和友牺牲的消息,东湖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吴城市悲痛不已。两人同年入警,同为战友,同在国旗下宣誓投身人民公安事业。如今,阴阳两隔。

  1994年,22岁的魏和友从江西省财务会计学校毕业。虽然不是公安院校生,但打小就怀揣着警察梦的魏和友毅然选择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严谨认真,心细如发。”说起这位老战友,吴城市由衷地赞叹道:“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魏和友始终初心不改、恪尽职守。”

  经侦、刑侦、派出所……无论哪个岗位,只要魏和友在,熟悉的人都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折服。

  2022年,魏和友赴任大院派出所,当时正赶上所里调整划分责任辖区,大院派出所接手了南昌市有名的酒吧一条街福州路的治安任务,这里一度夜晚治安环境复杂,滋事警情多发。魏和友甫一到任,立即深入辖区走访,逐一调度各项业务工作,组建了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两队一室”勤务模式,派出所各项工作成效陡然提升,仅用一个季度考核成绩就跃升至全局第三。

  东湖分局大院派出所副所长毛理辉至今都忘不了魏所长走的那天。“我和他刚讨论完工作,离开不久就听到他办公室传来异响。敲门进去时,发现他身体蜷成一团。”

  2023年7月24日上午,魏和友结束了周末两天的加班,例行晨会后,又和同事在办公室商量所里近期内务管理、缉毒打击、案件线索研判方面的工作。没想到转个身的工夫,同事们就见魏和友倒在了地上,这些没有完成的工作成了他最后的牵挂……

  矢志不渝护民:他好学深思、身先士卒

  走进魏和友的办公室,朴素、简洁,一切仿佛还停留在他工作的最后时光:整齐码放的文件,密密麻麻的笔记,摆满书架的书籍……

  魏和友从小善于学习,喜爱钻研。他经常推荐、赠送好书给同事,鼓励年轻民警多学习、多看书。在他的带动下,单位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想干成事,没股子劲儿是不行的。认识魏和友的人这样评价他:有好学深思、头脑快办法多的钻劲,有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的韧劲,有身先士卒、凡事亲力亲为的冲劲。

  1998年,魏和友因工作岗位调整,从办公室调至经侦大队。还是个门外汉的魏和友,面对不熟悉的经侦业务,下决心恶补专业知识。他在认真研读法律条文和业务指导方面书籍的同时,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对每一起案件都记录详细的笔记,还会总结经验教训。

  俗话说,一年跟着干,两年独立干,三年成骨干。寻访,摸排,思考;伏击,审讯,追踪。魏和友很快就成了办案的行家里手,屡破大案要案。

  担任经侦大队长期间,魏和友带领全队民警共侦办案件15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名,为群众追回损失超1亿元。

  作为大家口中的“会计”,魏和友对钱的事格外上心。“赃物没找到,受害人损失追不回来,案子办得再漂亮也是失败的。”魏和友经常告诫身边的年轻民警。秉承这一原则,他每次破案,都对赃物赃款应追尽追,最大程度帮受害群众挽回损失。

  2018年5月,南昌某养老公司资金链断裂后人去楼空,他带领大队民警日夜奋战,充分利用自己的财会专业知识,梳理涉案资金流水脉络开展侦查,为受害群众挽回损失1200余万元。

  针对辖区银行网点信用卡诈骗警情高发、企业屡屡蒙受损失的情况,他探索创建了全省第一个“警银共建联系点”,组建警银联系微信群,建立每日预警机制,常态化向辖区银行、企业、商户、居民发送防范宣传信息,将公安服务送上门,从源头上有效降低了金融风险。

  “你与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是魏和友生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亲友同事印象里的魏和友,总是穿着一身警服,肩上系着一条执勤“红袖章”,走到哪儿想的都是人民群众。

  于魏和友而言,警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值得用一生去践行的使命。

  使命,需要赤诚奔赴。精益求精办好每一起案件,是魏和友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东湖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漆晓明对2013年的一起珠宝盗窃案仍记忆犹新——

  那年9月,东湖区发生一起价值百万元的盗窃保险柜案。魏和友主动请缨,带领专案组民警辗转浙江嘉兴、绍兴,江苏苏州,贵州铜仁,陕西西安等地,追捕犯罪嫌疑人。因过度劳累加上水土不服,魏和友出现了严重的头晕、呕吐症状。同行民警纷纷劝说:“你都成这样了,先回去吧。案子有我们追。”

  “再苦再难的时候我们都过来了,这点小毛病不算什么。”魏和友的刑警本色从未淡过一丝一毫。最终,历时70余天,专案组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成功将百万涉案财物全部追回。

  警装在身,不负荣光。魏和友心中的那团侦查破案的火在熊熊燃烧——在刑侦大队,魏和友直接组织参与侦破各类刑案7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0余名。在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个通宵蹲点、无数个与犯罪分子交锋的瞬间,无不尽显魏和友面对危难勇往直前的刑警本色。

  满腔热忱爱民:他急人所急、帮人所难

  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魏和友总是不遗余力。在扬子洲派出所工作期间,三联村村民岳某的两个孩子是在家里接生的,没有办出生证明,多年来一直未上户口,上学成了大问题,父母急得团团转。魏和友得知情况后,多次出面协调区卫健委等部门,联系分局和市局户政部门落实解决途径。每增加一份旁证材料,都要户籍民警周兰抓紧时间代办相关事宜。

  “当时办这件事的时候非常烦琐,因为缺少硬性文件,先后申请了三四次都被退回,但魏所还是一直坚持,我当时觉得他太执拗了。”周兰坦言,当时的她心里有了抱怨。原来,岳某一家极为贫困,做亲子鉴定要花费八千多块钱,魏和友担心给这个家庭增加负担,便想着帮他们减免相关费用。

  “你们在城里长大,没吃过农村的苦。对于有困难的群众,除了按照流程办理外,能协调的就尽量协调,能关照的就尽量关照。”魏和友真诚恳切的态度逐渐打消了周兰的误解。在他的努力下,岳某成功申请到经济困难补贴,很快地做了亲子鉴定,顺利地办好户口。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守万家灯火。

  2020年7月,因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扬子洲镇赣江堤坝水位持续上涨,远超警戒线,防汛抗洪形势异常严峻,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那段时间,魏所天天忙到凌晨。”扬子洲镇圩堤管理站站长郭君荣回忆,当时魏和友带领全所民辅警在抗洪一线连续奋战10余小时,协助紧急疏散受灾群众600余人,逐一安抚受灾群众情绪,并不顾一身疲惫连日通宵值守,巡查安置点设施、水电安全等。

  派出所的事情看起来小,却连接着民心民生。当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魏和友总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守万家灯火,也护一方平安。

  对魏和友越了解,就越敬佩;越熟悉,就越惋惜。

  “他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岗,无论前一天工作到多晚。”在同事的记忆里,魏和友从来没有迟到或早退。对魏和友而言,只要群众有需要,他总在第一时间出现,为百姓纾困解难。

  “他常常凌晨3时就带队到现场执勤,天亮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所里。”大院派出所民警钟恢勇说。

  2023年4月底,江西首家商业综合体武商Mall开业,崭新的商场里一时间人潮涌动,安保压力巨大。又是魏和友带头站出来。从4月28日至“五一”假期结束,他连续几天在商场安保指挥部值守。

  “在商场日均客流量超12万人次的情况下,未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大院派出所的安保工作得到商场业主的高度称赞。”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局长洪龙说。

  生而平凡,却因责任而浑身发光。从警29年来,不管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魏和友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奋斗激情、顽强拼搏的战斗作风,用无私奉献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朴素情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魏和友用一颗真心服务群众、用一颗诚心感动身边人。他像一块朴实无华的砖,俯身耕耘、无怨无悔,倒在了他挚爱一生的岗位上,用生命兑现了从警初心。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