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 孙满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日联合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8(2024)》(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总结2023年中国法院执行信息化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展望2024年法院执行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信息化是纾解执行“案多人少”矛盾的现实需要。司法改革在深化人员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对一线办案人员有所倾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案矛盾,但鉴于人财物资源整体有限性,要解决人案矛盾,较为现实的路径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提高单位产出效能。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信息化是数字时代破解执行难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确立了大数据战略,法院信息化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期。各级法院加大执行信息化投入力度,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逐步建成由全国统一的执行案件管理系统、网络查控系统、询价评估系统、网络司法拍卖系统、失信限消系统、执行指挥管理平台、执行信息公开网、移动执行平台、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等组成的相对完整的“1+8”执行信息化体系,促进法院执行模式的变革与现代化转型。同时,全社会跨入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发展,也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执行难综合治理机制。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信息化是建立执行长效机制的可靠路径。为破解执行难,中国开展了多轮专项行动,但执行难极易反弹回潮,究其原因是未建立执行长效机制。专项行动虽然对清理历史积案、集中整治某些类型案件有所裨益,但这种运动式执法未能对法院的执行工作产生革命性影响,也未留下太多有价值的制度机制。2016~2018年,信息化在“基本解决执行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完成了历史积累与沉淀,形成较为完整的执行信息化体系,实现了执行模式变革和执行生态重塑。要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防止执行乱象反弹回潮,须依托信息化建立执行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