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法治“金钥匙”开启民生“大幸福”
园区全国首创法治社工分阶培养和评定体系 加速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从首创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到首创县域基层治理司法指数,再到首创法治社工分阶评定制度……苏州工业园区用一次次新探索、一项项新举措绘就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底色”。
自2020年起,园区社会事业局就联合园区法院创新设立“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基地”,以专业化实训培养“法治社工”;2023年,园区在学习借鉴新加坡国际调解协会调解员资格评定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法治社工评定体系,提高社会对实训社工专业水平的认可度。
阳春三月,金鸡湖畔生机勃勃,园区迎来首批法治社工颁证,第七期法治实训同时开班。针对基层治理中法治力量不足、法治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园区一步一个脚印,持续深化探索,通过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加速打造良性社会治理生态,推进“枫桥式”社区建设。
从“讲情”到“讲法”基层解纷有了“新法宝”
“楼下邻居搭了玻璃顶棚,一到下雨天,雨水滴滴答答的声音特别响,严重影响我们休息。”“这个顶棚是前房东搭的,跟我们没关系。”对于娄葑街道苏安北社区的社工金湘雄而言,调解这样的邻里矛盾纠纷是他的日常工作。该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常住居民中超三分之一是老年人,超三分之一是流动人口,房屋漏水、噪音扰民等问题十分常见。
2022年9月,金湘雄参加了园区第三期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在园区法院立案庭实训学习三个月,法律思维和调解技能得到极大提升,如今经过严格考核选拔,他正式成为首批初阶法治社工,这个新身份让他对邻里纠纷的调解更加得心应手。
“在参加法治实训之前,我们的调解更讲情,无法做到完全公平公正,导致部分居民不满意,最后还是诉诸法院。”金湘雄说:“现在我们会更讲法,双方也更容易接受。比如玻璃顶棚那次调解过程中,我们详细阐述了《苏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和《苏州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最终联动居委会、物业、公安、消防等部门顺利将玻璃顶拆除,保障了二楼居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根据一楼居民的诉求,主动为其联系制作可移动顶棚的厂家,最终双方都挺满意。”
在金湘雄看来,社区矛盾调解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如今,有了法治这把“金钥匙”,更容易解开居民之间的“矛盾结”。
从“实训”到“实践”法治思维入脑入心
与金湘雄所在的社区不同,社工罗露工作的金鸡湖街道香茂社区邻里纠纷不算多,却常常碰到棘手的新难题。
“之前有一位老先生乘坐电梯被困2小时,因年纪较大且受到惊吓,事发后去医院治疗产生了9000多元的治疗费用。他认为这笔费用是由被困电梯后产生的,理应由电梯维保人员全额支付。但电梯维保人员认为这笔费用治疗的都是老年病,与被困电梯无关,最多支付精神损失费1000元,双方协商无果就找到了我们。”结合法治社工实训班时在民事审判第一庭的学习成果,罗露与其他同事协作,先是寻找证据,调取楼道监控,查看老先生被救出电梯后的身体状况以及医院诊断书,同时向维保人员普及被困电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开展“背对背”调解后,老先生愿意降低赔偿,维保人员同意适当提高赔偿,最终达成一致。
“法治实训课程覆盖面广,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更学到了调解技巧。但只有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一名专业的法治社工后,罗露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调解工作有了更充足的信心:“作为矛盾调解员,既要熟悉法律,知法懂法,同时还要掌握丰富的案例,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对比评说,能够有效提高当事人对调解方案的认可度,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从“试水”到“升华”力推社会治理法治化
四年前,园区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基地成立。作为省内首家由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共建的法治培训基地,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引导,每期遴选优秀社工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解纷实务脱产实训,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才资源”与法院解纷的“经验资源”,开设“每周一讲”专题,建立“一对一”导师制,解决社区人民调解员、社工等基层调解队伍在调解技巧和操作实务方面经验不足的“痛点”。
随后,园区又在全国首创县域基层治理司法指数,同步建设“园区基层治理司法指数协同”平台,通过深度分析五大类十八小类基层治理案件,提供风险预警、指数画像、态势分析等多项功能,量化社区治理精度。
到了2023年,随着法治社工分阶评定制度的启动实施,园区的社区治理法治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升华。园区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流程,对受训社工的法治解纷能力进行分阶评定,构建了初、中、高三个阶梯式的法治社工评定体系,一方面可以有效检验法治实训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实训社工持续提升法治素能的内生动力。该做法为全国首创,是园区继民众联络所、社情民意联系日之后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具有首创意义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我们明确申评条件,强调逐阶申评,规范评定流程,强调‘考评结合’,同时建立复评制度,强调不断学习。”园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田太促表示,以法治社工学员为纽带,园区建立起了法院与社区之间的矛盾纠纷联调联处机制,形成了“诉讼源头治理+纠纷前端化解+终端裁决保障”多维社区治理模式。“未来我们还计划联合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实现实训扩面,也会积极推进打通各个社区,让法治社工成为园区基层调解的‘金名片’。”
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开展6期实训,174名社工顺利结业并被聘为园区法院特约调解员,41名实训学员被评定为园区首批“初阶法治社工”,累计为群众提供咨询1300余次,实际化解纠纷1800余件。
实实在在的数字,是园区深化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有力印证。新时代新征程,园区正加速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探索,让矛盾调解有“人”,让矛盾调解有“招”,为社区基层治理充实法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