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关注老年人精神赡养 子女勿忘“常回家看看”
首页> 法治频道> 原创策划 > 正文

关注老年人精神赡养 子女勿忘“常回家看看”

来源:光明网2024-02-26 11:41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随着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空巢老人不断增多,老年人精神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子女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常回家看看”。近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父母起诉女儿要求定期探望的赡养纠纷案件。法院经审理后支持了父母的诉讼请求。

  小王一直是父母心中的“乖乖女”,一路走来,上学、工作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小王对父母也是言听计从,未做过忤逆出格的事情。2017年,当小王把偷偷交往一段时间的男友带到父母面前时,一切都改变了。面对父亲的强烈反对,小王与父亲大吵了一架,父亲一时气急操起菜刀将小王赶出家门。从这以后,小王和父母的关系急剧恶化,就连结婚时小王父母都未到现场。后来小王生子、搬家也就未再通知父母。接下来的几年,除了偶尔给母亲打个电话、寄个礼物,小王未再回家见父母一面。2023年,小王的父母起诉至北京市通州区法院,要求小王每月及法定节假日期间对其进行探望。

  当法官联系到小王时,小王对于父母的起诉并不感到意外,哭诉其父亲性格强势,从不尊重自己的意见,一旦其反抗,不是打就是骂。父母拒绝参加她的婚礼,现在她对父亲除了怕就是恨,即使开庭也不想与父亲见面,要求法院采取云法庭的形式线上审理此案。而小王的父亲则不相信这是孩子对其的真实想法,认为小王是因为老实被女婿控制,不得已疏远父母。

  法官经审理认为,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赡养老人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定义务,父母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应相互理解、彼此照顾,父母应体谅子女的实际困难,子女亦应尊重和照顾父母,在双方发生家庭矛盾时应多进行沟通,努力化解矛盾,尽弃前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齐家美以孝”,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养口体、养心智”皆为孝之内涵。小王身为子女,不仅应当对父母进行经济扶助,亦应当进行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小王理应经常问候、看望其父母。故本院判决小王自2023年10月起每月探望父母一次,于每月第一个周六进行探望。

  判决作出后,小王及其父母均未提起上诉,亦未因后期执行事宜产生争执。

  《民法典》第1043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之间应当相互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老,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年修正)》第14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第18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根据上述规定,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供养;2.生活照料;3.精神慰藉;4.照顾特殊需要。其实后三个方面就是老年人精神层面的赡养问题。虽然我国现有的立法对于精神赡养仅仅是倡导性的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决对于子女探望父母等事项的确定,强化、引导子女积极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义务,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一方面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了敬老爱老良好风尚;另一方面增强了亲情重塑外驱力,为亲子有效沟通桥梁搭建。

  法官提示

  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慰藉。关爱老人,情暖人间。百善孝为先,对老人的赡养绝不是一纸判决就可以完成的。正值春节临近,也是全家团聚、亲朋相会的重要时刻,留守的孩童在期盼打工的父母归来,年迈的父母在等待远走的孩子回家,思念在此时仿佛也充满了节日的喜庆。

  爱别迟,孝别等,常回家看看吧。(王海陆)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