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福建宁德蕉城:延伸司法触角护航海岛腾飞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福建宁德蕉城:延伸司法触角护航海岛腾飞

来源:人民法院报2024-02-05 16:32

  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触角,用“小切口”“微创新”“细举措”,激发大治理“乘数效应”,打造服务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以“普惠金融”强赋能

  “非常感谢法院帮我们养殖户解了燃眉之急。”拿到调解协议书后,吴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吴某向银行申请了8万元的普惠金融贷款,养殖了鲍鱼和龙须菜。2023年8月,受“杜苏芮”台风的影响,吴某受灾严重,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于是,他向蕉城区法院普惠金融纠纷调处中心寻求帮助。

  当天,蕉城区法院就组织干警前往吴某的渔排现场查看情况,经过法官与银行多次沟通。最终,银行同意特事特办,为吴某及有困难的其他受灾户整体延期还贷两个月。目前,吴某已还清全部贷款,避免了因灾致贫、因讼返贫。

  普惠金融多为无抵押信贷,贫困户和小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容易受到信贷政策、自然灾害的影响,且普惠金融纠纷持续增长、区域信贷和金融风险突出,银行收贷难度越来越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20年3月,蕉城区法院联合宁德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了全国首家普惠金融纠纷调处中心,创新构建普惠金融司法协同机制,通过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退休法律工作者等具备金融和法律专业知识的个人担任调解员,织密金融解纷服务网,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最末梢。

  “诉前调解及对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都不收取任何费用,使当事人的调解积极性明显提高。”蕉城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宋小平介绍,法院还积极引导农村商业银行出台针对普惠金融纠纷调处的优惠政策。

  握指成拳,合力致远。2023年8月,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发改委、金融办等部门成立宁德市普惠金融司法协同中心与宁德市金融纠纷化解中心,创新推行跨域共享调解员机制,在全市法院形成“多元互动”解纷模式。

  有为逐先,创新不止于此。“我们还自主研发‘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打造‘诉服村村通’工程建设,群众可通过自助终端、手机端选择诉讼服务事项,预约法官在线服务,打通普惠金融纠纷调、立、保、审、执全流程闭环,线上调解成功的金融案件占比达60%以上。信息化赋能,最大程度减轻群众‘问累’‘诉累’‘跑累’。”宋小平说。

  数据最有发言权。三年来,蕉城区法院诉前成功化解普惠金融纠纷2764件,为借款人节省诉讼费325.12万元和律师费514.07万元,实现了金融机构贷款收回率提升、金融消费者主动偿债率提升、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诉前化解率提升的多赢效果。该院“运用诉源治理化解普惠金融纠纷助力乡村振兴机制”入选福建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精品项目。

  “法院以能动司法实践,为金融纠纷当事人提供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解纷服务,为助力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推动闽东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福建省政协委员、宁德新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新称赞。

  以“巡回办案”助民富

  “全体起立,现在宣判……”2023年4月,蕉城法检“两长”同庭履职,公开宣判被告人陈某非法采砂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一案。

  据了解,2022年5月,陈某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权证及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到某海域进行非法盗采海砂作业,被宁德海警局执法人员现场查获。经评估,案涉盗挖海砂行为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损失价值29.7万余元。

  “在追究被告人非法采矿的刑事责任外,我们更注重贯彻落实民法典绿色原则及损害担责、全面赔偿原则,努力达到惩治违法犯罪、赔偿经济损失、修复生态环境、普法宣传教育‘一判多赢’的目标。”该案主审法官说,该院通过积极探索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多元化修复机制,灵活适用“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缴纳修复金”等责任承担方式,构建“原地修复+异地修复+替代修复”的多元化修复模式,促使行为人积极修复生态环境、赔偿损失。

  早在2001年,蕉城区法院在“海洋牧场”三都海域成立了三都海上巡回法庭,打通海岛司法服务“直通车”。自法庭成立以来,审结各类案件1689件,调解矛盾纠纷500余起,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海漂垃圾清理、增殖放流、联合巡河等志愿活动,累计放鱼449.03万尾。

  这是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更是写在人民心里的答卷。2023年11月,蕉城区法院“海上枫桥”司法品牌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

  “我们践行能动司法理念,积极探索府院联动、诉源治理、生态司法新模式,全面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协同推进大治理,让司法改革‘红利’惠及更多海岛群众,为三都海岛经济腾飞、打造和谐生态平安海岛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蕉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立峰说。

  以“多元解纷”促和谐

  蕉城八都镇猴盾村是闽东知名的畲族聚居村,2023年8月,蕉城区法院立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地域特点,成立了猴盾畲村法官工作室,组建了一支“1名双语法官+特邀畲族调解员”工作团队,每周固定驻点提供司法服务。

  工作室“开张”不久,就有两名畲族群众找上门请法官主持公道。

  2023年6月初,两人以每年1.8万元的租金承租了猴盾村居民林某的茶园用于种植脐橙。因降雨等原因,致使排水沟渠淤泥堵塞,茶园被淹。两人认为排水沟渠存在安全隐患,要求出租方林某退还9个月的租金。

  因该纠纷涉及的当事人不擅长用普通话沟通,懂畲语的法官通过无障碍沟通,准确了解当事人诉求,并耐心地安抚情绪。

  同时,特邀畲族调解员耐心做出租方林某的工作。最终,林某同意负责疏通排水沟渠,以排除安全隐患,两名畲族当事人亦愿意继续承租案涉茶园,一场干戈得以化解。

  在蕉城,海上有三都的故事,山里有畲族特色,还有夜里的霍童实践。

  夜幕降临,伴着微凉的晚风,蕉城区法院霍童人民法庭的夜间普法走进乡村,庭长王鑫熟练地调试着放映机、投影幕布,乡亲们早已坐好,等待着“法律夜谈会”开讲。这样的普法方式,在霍童已开展了近19年。

  “白天群众外出务农,我们就利用夜晚群众空闲的时间开班,山村条件有限,夜谈会往往不拘场地,村委楼的庭院、会议室、农村学校,摆上桌椅板凳就是我们的讲堂,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讲群众身边发生的案例。”王鑫介绍。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霍童法庭在夜谈普法的基础上还创新了“夜调纠纷”“夜访民生”工作法,实实在在为群众送服务、讲法律、解难题,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好风气,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2023年,霍童法庭开展夜谈普法7场,夜调纠纷30个,夜访民生61次,法庭案件受理数仅占全院的2.22%。

  “这些年,我深切感受到法院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中,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为乡村振兴注入司法动能。”福建省人大代表钟仕美说。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