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缉毒尖兵深入虎穴与毒贩正面交锋 参与侦破各类毒品案件一百二十余起缴获毒品一点四吨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缉毒尖兵深入虎穴与毒贩正面交锋 参与侦破各类毒品案件一百二十余起缴获毒品一点四吨

来源:法治日报2024-01-17 09:42

  本报记者 石飞 张贵志

  本报通讯员 高雅兰

  没有外人知道他的真实面容,也没有人知道他家里人的真实身份。

  十几年来,他戍卫着祖国的西南边境,一直战斗在边境维稳和缉枪缉毒斗争一线,多次深入虎穴与毒贩正面交锋,直面毒贩的刀刃和枪口,参与侦破各类毒品案件1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缴获毒品1.4吨,打掉多个贩毒团伙,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大要案尖兵”。

  他就是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移民管理警察、一等功臣李康(化名)。

  近日,由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组成的送奖报功团来到李康家,开展“一等功臣送奖到家”活动,为其一家送上“一等功臣功勋牌匾”和喜报、证书。荣誉送到家的这天,李康和家人难掩激动的心情,但在能公布的画面中,他和家人的脸部都被打上马赛克。因为,他是一名不能露脸的缉毒尖兵。

  制伏毒贩后才发现自己受伤

  李康今年40岁,2006年入伍成为公安边防部队的一名武警,2019年就地转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

  “我热爱我所从事的这份工作,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日不止,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在李康的心中,这是他执着禁毒工作的誓言,也成为打击毒贩的信念。

  2022年3月的一天,李康接到线索,一个长期盘踞于中缅边境的贩毒团伙,在境外囤积了一大批毒品,计划走私入境,再分批中转、贩运至内地。获悉此消息后,他立马带队开展侦查。

  抓捕毒贩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缉毒警察随时都会有付出生命的危险,而抓捕前夕的长时间潜伏,则是考验每位缉毒民警的意志力。潜伏,需要长时间保持安静,需要忍受蚊虫叮咬带来的瘙痒和疼痛,不然,只要有一丝的响动或差错就可能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

  这次,在经侦查得到准确情报后,李康和队友隐蔽在树上从白天蹲守到天黑,潜伏观察了整整4个小时,脸上和身上被马蜂蜇出了好多大包,他们愣是咬牙忍着一声没吭。

  “那个马蜂和一般的蜂子不一样,被叮一口感觉整个脑袋都木了。”李康事后向《法治日报》记者回忆道。

  “一个眼神,一个对话,一个手势,都要清楚,安全第一,祝我们大家都好运。”抓捕行动开始前,李康像往常一样叮嘱着队员们。

  当晚8时许,李康和队友发现一辆白色越野车在巡逻道上走走停停,形迹十分可疑。10分钟后,有一个人从车上下来钻入道边密林。

  李康判断毒品可能藏匿于附近,一旦毒品被转运至密林内,很难人赃并获,他立即跳下树带着队员上前抓捕,并通知周围抓捕小组前来支援。当靠近后发现,道路边还藏匿着另1名男子,该男子见到民警后迅速向密林深处逃窜。李康迅速一个飞扑将该男子扑倒在地,并与随后赶来的战友将此人制伏。而此时,李康发现自己的右手在流血,地上多了一把锋利的匕首。

  后经搜寻,在距抓捕地50米处的密林中发现3个蓝色编织袋,从编织袋内查获毒品可疑物净重139.27千克。由此,警方打掉了这个长期盘踞在边境从事毒品跨境走私、贩运的团伙。

  对视一眼即确认犯罪嫌疑人

  十几年的一线缉毒战斗生涯,让李康锻炼出了一双辨别能力特别强的火眼金睛,只要看一眼,就能迅速锁定嫌疑人。

  在打击一起零星贩毒案时,根据掌握的犯罪嫌疑人图像画面和资料,其中一名嫌疑人的身高应该有1.8米左右,但是在实施抓捕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与此相匹配的人。就在所有人准备收队回程时,嫌疑人骑着摩托车正好经过。李康抬头和嫌疑人仅对视了一眼,立马确认了那就是他们要抓的人。实际上,此名嫌疑人的身高不到1.7米,且身材偏瘦弱。

  嫌疑人随后逃窜,李康等人迅速追赶。因警车在胶林地行驶不便,李康和战友弃车在胶林地里徒步追了5公里左右,终将嫌疑人抓获。

  还有一次,李康化装成接货人,和毒贩面对面接货交易,在紧急情况下,他沉着冷静、抓住时机,及时将情报传递给队友,顺利完成了抓捕行动,缴获毒品100多千克。

  “李康很敏锐,有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这是与李康一同办案的侦查员对他的评价。

  “缉毒硬汉”也有柔情一面

  在外人看来,李康是一名“缉毒硬汉”,但他也有着浪漫柔情的一面。

  “虽然我的同事都没见过他,但都非常羡慕我,因为他几乎每周会订一束花送到我们单位。”谈起自己的丈夫,李康的爱人满眼温柔。

  “怕家里担心,他很少和我们提起自己的工作,有一次,5岁的儿子指着电视上正在播放的新闻里闪过的背影叫爸爸,我们才知道,他侦办了一起跨省特大贩毒案件,那时他已半年没回来了。”李康的爱人告诉记者,“这些年,他都在和禁毒打交道,拿过很多立功证书和军功章回家,比起这些,我更期待的是他每次平安归来的信息和电话。”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出差对于李康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在李康房间的角落里,有一个小行李箱,里面常备着两套换洗衣服,还有一件必带的物品,那就是女儿在父亲节给他画的一幅画,画上写着:“爸爸节日快乐,谢谢你陪我长大。”

  “我每次办完案子回到家,看到孩子们眼里闪着开心的光芒,对我来说太治愈了,可是我平时工作太忙,能陪伴他们成长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看着懂事的孩子,李康很是心痛。

  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的情景。那天,他去学校接女儿,因为老师从来没见过孩子的爸爸,竟然不让李康把孩子接走。“我对不起家人。”

  但李康和他的队友们深知,只要穿上这身警服,人民的利益就高于一切。

  “作为家属,我们能做的,是在他背后毫无怨言地支持他,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李康的爱人说。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