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过半受访青年直指网络微短剧“硬伤”:制作粗糙、设定雷同
首页> 法治频道> 法眼观察 > 正文

过半受访青年直指网络微短剧“硬伤”:制作粗糙、设定雷同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12-25 09:18

  63.7%受访青年认为网络微短剧也要坚守正向价值观

  “本想睡前刷个视频,结果不小心刷到了半夜”“几天内充了100多元,太‘上头’了”……如今在社交平台,不少网友分享网络微短剧的观后感,直呼“又土又爽”。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129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5.5%的受访青年认为现在的网络微短剧“质量参差不齐”,37.4%的受访青年直言“精品少”。超五成受访青年认为网络微短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作粗糙经不起推敲(52.4%),以及故事和人物设定雷同(50.9%)。对此,63.7%的受访青年认为网络微短剧应坚守创作底线,倡导积极正向的价值观。

  近四成受访青年感觉当前网络微短剧“精品少”

  在杭州工作的95后王薇对网络微短剧的第一印象是“时间短、反转多”。在她看来,网络微短剧更像是一顿“快餐”,偶尔试一次会觉得比较有意思,但经不起细细“品尝”。“大多数网络微短剧的制作成本比较低,所以在剧情、场景上不太考究,有些演员的演技不够成熟,有时候看起来会感到尴尬。”

  在北京工作的80后李小雅(化名)是一名业余的短剧编剧,她觉得目前网络微短剧的创作是为了迎合特定的市场需求,“人物很简单,剧情也不需要层次和逻辑,主要追求感官刺激”。但随着更多资本入场,微短剧在制作上正朝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最近网络微短剧质量比以前提高了,观感上越来越接近长剧。”北京的00后大学生侯雨前段时间入了微短剧的“坑”。她记得刚开始刷到一些网络微短剧时,画面、配音比较粗糙,但现在的制作越来越专业了,拍摄场景、服化道以及后期剪辑都明显进步了。

  网络微短剧的质量如何?调查显示,37.4%的受访青年感觉“精品少”,35.5%的受访青年认为“质量参差不齐”,仅27.1%的受访青年觉得“精品多”。

  “尽管当前网络微短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认为,当前市场上的网络微短剧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一个主题火了便跟风拍摄,缺乏创新和独特性。另外有些网络微短剧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可能在故事情节和题材上比较夸张、离奇,甚至出现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这不仅违反了社会道德和平台规则,也损害了网络微短剧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

  调查显示,制作粗糙经不起推敲(52.4%)、故事和人物设定雷同(50.9%)是受访青年认为当前网络微短剧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他还有:内容浮夸俗套缺乏营养(40.4%),存在“洗稿”抄袭的嫌疑(40.4%),长剧的压缩版、低配版,拼凑感强(32.9%),为了“爽”而“爽”,存在过度娱乐化倾向(32.8%),包含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17.2%),付费短剧价格缺乏标准(11.0%)等。

  超六成受访青年期待网络微短剧坚守正向价值观

  “把好入口关是最重要的。”王薇觉得,伴随着网络微短剧“爆火”,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剧集,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备案审核,在故事情节和价值导向上为大众守住第一道关。

  侯雨认为,网络微短剧的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版权问题。“现在对网络微短剧洗稿抄袭的界定还不清晰,很容易产生版权纠纷,另外付费机制也需要完善,要在法律法规层面进行规范和引导。”

  针对网络微短剧存在的问题,黄楚新认为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广电总局要对网络微短剧的制作、审核、发行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管,也可以建立举报机制,鼓励观众对不良微短剧进行举报,及时发现并处理”。其次要加强对创作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第三,网络微短剧的制作方和发行方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同时,行业组织可以建立自律机制,对违反规定的制作方和发行方进行处理。

  规范网络微短剧健康发展,63.7%的受访青年认为要坚守创作底线,倡导积极正向的价值观,61.2%的受访青年认为播出平台应加强对内容的审核,47.8%的受访青年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剧集备案的审核和监管。其他还有:对少儿不宜内容进行提示和标注(41.1%),规范短剧收费标准和机制(31.9%),对涉嫌抄袭的情况进行打击和惩处(29.2%)等。

  李小雅希望在尊重目标市场的前提下,对网络微短剧的剧本创作进行创新,比如加强对角色的塑造、对社会问题的探讨,输出正向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我比较看好网络微短剧的未来发展。”黄楚新认为,网络微短剧作为一种适应移动端消费的内容形式,具有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符合年轻人群的消费需求和审美偏好,“但只有坚持以内容为王,加之形式创新,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伟 吴欣宇 记者 孙山 实习生 包鋆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编:余晓妍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