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污水处理推进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5省因同一问题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污水处理推进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5省因同一问题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

来源:法治日报2023-12-22 10:52

  图为12月2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陵水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仍在施工,未按期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供图)

  核心阅读

  在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近日集中公开通报的第三批典型案例中,生活污水直排、环境治理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触目惊心,有的地方甚至在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就已被点名批评,却迄今仍未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本报记者 张维

  无论是地处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福建,还是位于西北偏远地区的经济欠发达省份青海、甘肃,抑或中原腹地河南及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的边陲海岛海南,其部分城市都因为同一问题,出现在了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近日集中公开通报的第三批典型案例中。

  这一问题即污水处理,上述通报中生活污水直排、环境治理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触目惊心,有的地方甚至在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就已被点名批评,却迄今仍未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存在污水处理短板的地区如此广泛,且相关问题久拖不愈,究竟是什么情况?对于污水处理这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能“躺平”,如何稳扎稳打补齐短板,已经成为各地的必修课。

  三轮督察点出同一问题

  12月2日,当督察组来到海南省陵水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所在地时发现,该工程仍然在施工过程中。

  而按照《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要求,2020年应完成133个污水处理项目,上述工程正是其中之一,但直至2023年5月才开工建设。

  不仅仅是陵水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督察组发现,截至目前未完成的共有10个。而即便是完成的,能够做到按期完成的也仅有50个,有的还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海口市江东新区水质净化中心2022年1月建成投运,但建成以来长期“吃不饱”,计划建设的66.9公里污水干管实际建成36公里,正常通水的仅6.9公里,且管网破损严重,导致进水浓度低。

  污水处理工作推进的滞后还体现在:2019年9月印发的《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实施方案(2019—2021年)》明确,全面实施排水管网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破旧管网修复改造和雨污分流改造,但全省大部分城市直到2021年才启动。琼海市327公里的排水管网缺陷高达12898处,平均25米就存在一处缺陷。截至目前,海口市仅排查清楚1个片区情况,该片区配套的61.8公里管网缺陷高达1349处。

  此外,大量污水直排海湾河道。海南省城市建成区普遍存在雨污不分流问题,大量城镇生活污水排入城市内河和排洪渠。2021年以来,全省纳入监测的88个城镇内河(湖)水体,48个水质频繁超标。

  目前海口市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722.3公里,占污水收集管网总长度的41.1%,雨季大量雨污水直排。2023年以来,2000多万吨雨水夹杂大量污水通过龙华区电力沟河道,排入海口湾海域。监测结果显示,高锰酸盐指数34.3毫克/升、氨氮浓度8.5毫克/升,分别超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4.7倍、7.5倍。

  督察还发现,2022年琼海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27.8%,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沐佑沟、双沟溪等沟渠水质长期为劣Ⅴ类甚至出现黑臭。儋州市生活污水收集主干管严重缺失,只能用城市排洪箱涵收集生活污水,雨季大量雨污水直排光吉河,导致下游水体黑臭。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均指出海南省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存在问题。在此次督察中,该问题依然突出。另有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5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工程完工时间一拖再拖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滞后或推进缓慢,在对青海的督察中也发现了类似问题。

  督察组督察青海省发现,西宁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历史欠账多,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排水管网中雨水、污水管道多处混接错接,污水溢流或直排影响周边河流水质。而流经西宁市的正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如今却成为“纳污河”。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收集和处理生活污水,成为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而当地却存在着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的问题。

  西宁市城区现有8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9.8万吨,实际处理能力缺口约11万吨。《西宁市“十四五”城市排水建设规划》将第三污水处理厂8万吨扩能工程列为重点工程,要求2022年底完工,实际2023年4月建成投运。投运后处理能力缺口仍然很大,5月至10月通过溢流口直排雨污水408万吨,平均每天直排2.2万吨。

  在河南省,督察发现,开封市杞县应于2022年底建成的杞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至今未完工;应于2022年底完成的护城河二期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自2019年动工以来,至今无实质性进展。濮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应于2021年建成,但至今未完工。

  在福建省,督察发现,龙岩市中心城区的铁山污水处理厂早在2019年就已满负荷运行,且收集区域内污水产生量不断增加,但相关部门推动污水处理厂扩建工作进展缓慢,直到2023年6月才开工建设。大量生活污水通过铁山污水处理厂进水总管的溢流口直排龙津河。

  在甘肃省,督察也发现了黄河流域部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运行管理不到位,存在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风险隐患的问题。2013年起兰州市开发建设白道坪片区,目前片区常住人口已达6.5万,日均用水量约1.7万立方米,但至今未按规划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也未建设管网与其他污水处理厂连接,片区生活污水仅靠临时设施收集处理,实际处理水量约0.7万立方米/日。12月10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该片区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黄河干流,监测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为372毫克/升、70.2毫克/升、4.59毫克/升。

  基础设施仍是突出短板

  “污水直排”“雨污混流”“建设推进不力”“建设滞后”,在本次集中通报中频频出现。

  在11月21日本次督察启动时,就明确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作为督察的重点之一。毫无疑问,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及时妥善处理,作为水污染防治关键环节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与否,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早在202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就提出,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城市和县城,要加快补齐处理能力缺口。

  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生态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还不健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仍是突出短板。

  同样是在7月,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共同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部署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针对部分城区截污纳管不到位、管网老旧破损混接错接,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仍存在短板等问题,提出要加快填补污水收集管网空白,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快补齐城市和县城污水能力缺口等。

  “各地方政府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实际,提前谋划和预判未来的环境治理需求,跑在污染前面建设好环保基础设施等,而不是跟在污染后面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阳平坚说。

  尽管此次公开通报的只有5个省份,但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污水处理问题,必定不仅仅存在于上述被点名的地方。正如有评论所指出的那样:“其他省份,尤其是曾经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类似问题的省份,也需要举一反三,自我排查,积极改进,彻底解决好污水处理这一大重要难题。”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 百舸争流迎开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