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污水处理推进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5省因同一问题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污水处理推进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5省因同一问题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

来源:法治日报2023-12-22 10:52

  图为12月2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陵水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仍在施工,未按期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供图)

  核心阅读

  在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近日集中公开通报的第三批典型案例中,生活污水直排、环境治理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触目惊心,有的地方甚至在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就已被点名批评,却迄今仍未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本报记者 张维

  无论是地处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福建,还是位于西北偏远地区的经济欠发达省份青海、甘肃,抑或中原腹地河南及作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的边陲海岛海南,其部分城市都因为同一问题,出现在了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近日集中公开通报的第三批典型案例中。

  这一问题即污水处理,上述通报中生活污水直排、环境治理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触目惊心,有的地方甚至在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就已被点名批评,却迄今仍未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存在污水处理短板的地区如此广泛,且相关问题久拖不愈,究竟是什么情况?对于污水处理这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能“躺平”,如何稳扎稳打补齐短板,已经成为各地的必修课。

  三轮督察点出同一问题

  12月2日,当督察组来到海南省陵水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所在地时发现,该工程仍然在施工过程中。

  而按照《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的要求,2020年应完成133个污水处理项目,上述工程正是其中之一,但直至2023年5月才开工建设。

  不仅仅是陵水县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督察组发现,截至目前未完成的共有10个。而即便是完成的,能够做到按期完成的也仅有50个,有的还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海口市江东新区水质净化中心2022年1月建成投运,但建成以来长期“吃不饱”,计划建设的66.9公里污水干管实际建成36公里,正常通水的仅6.9公里,且管网破损严重,导致进水浓度低。

  污水处理工作推进的滞后还体现在:2019年9月印发的《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实施方案(2019—2021年)》明确,全面实施排水管网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破旧管网修复改造和雨污分流改造,但全省大部分城市直到2021年才启动。琼海市327公里的排水管网缺陷高达12898处,平均25米就存在一处缺陷。截至目前,海口市仅排查清楚1个片区情况,该片区配套的61.8公里管网缺陷高达1349处。

  此外,大量污水直排海湾河道。海南省城市建成区普遍存在雨污不分流问题,大量城镇生活污水排入城市内河和排洪渠。2021年以来,全省纳入监测的88个城镇内河(湖)水体,48个水质频繁超标。

  目前海口市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722.3公里,占污水收集管网总长度的41.1%,雨季大量雨污水直排。2023年以来,2000多万吨雨水夹杂大量污水通过龙华区电力沟河道,排入海口湾海域。监测结果显示,高锰酸盐指数34.3毫克/升、氨氮浓度8.5毫克/升,分别超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4.7倍、7.5倍。

  督察还发现,2022年琼海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27.8%,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沐佑沟、双沟溪等沟渠水质长期为劣Ⅴ类甚至出现黑臭。儋州市生活污水收集主干管严重缺失,只能用城市排洪箱涵收集生活污水,雨季大量雨污水直排光吉河,导致下游水体黑臭。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均指出海南省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存在问题。在此次督察中,该问题依然突出。另有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5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工程完工时间一拖再拖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滞后或推进缓慢,在对青海的督察中也发现了类似问题。

  督察组督察青海省发现,西宁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历史欠账多,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排水管网中雨水、污水管道多处混接错接,污水溢流或直排影响周边河流水质。而流经西宁市的正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如今却成为“纳污河”。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收集和处理生活污水,成为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而当地却存在着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的问题。

  西宁市城区现有8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9.8万吨,实际处理能力缺口约11万吨。《西宁市“十四五”城市排水建设规划》将第三污水处理厂8万吨扩能工程列为重点工程,要求2022年底完工,实际2023年4月建成投运。投运后处理能力缺口仍然很大,5月至10月通过溢流口直排雨污水408万吨,平均每天直排2.2万吨。

  在河南省,督察发现,开封市杞县应于2022年底建成的杞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至今未完工;应于2022年底完成的护城河二期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自2019年动工以来,至今无实质性进展。濮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应于2021年建成,但至今未完工。

  在福建省,督察发现,龙岩市中心城区的铁山污水处理厂早在2019年就已满负荷运行,且收集区域内污水产生量不断增加,但相关部门推动污水处理厂扩建工作进展缓慢,直到2023年6月才开工建设。大量生活污水通过铁山污水处理厂进水总管的溢流口直排龙津河。

  在甘肃省,督察也发现了黄河流域部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运行管理不到位,存在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风险隐患的问题。2013年起兰州市开发建设白道坪片区,目前片区常住人口已达6.5万,日均用水量约1.7万立方米,但至今未按规划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也未建设管网与其他污水处理厂连接,片区生活污水仅靠临时设施收集处理,实际处理水量约0.7万立方米/日。12月10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该片区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黄河干流,监测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为372毫克/升、70.2毫克/升、4.59毫克/升。

  基础设施仍是突出短板

  “污水直排”“雨污混流”“建设推进不力”“建设滞后”,在本次集中通报中频频出现。

  在11月21日本次督察启动时,就明确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作为督察的重点之一。毫无疑问,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及时妥善处理,作为水污染防治关键环节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与否,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早在202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就提出,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城市和县城,要加快补齐处理能力缺口。

  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生态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还不健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仍是突出短板。

  同样是在7月,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共同印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部署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针对部分城区截污纳管不到位、管网老旧破损混接错接,污泥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仍存在短板等问题,提出要加快填补污水收集管网空白,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加快补齐城市和县城污水能力缺口等。

  “各地方政府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实际,提前谋划和预判未来的环境治理需求,跑在污染前面建设好环保基础设施等,而不是跟在污染后面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阳平坚说。

  尽管此次公开通报的只有5个省份,但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污水处理问题,必定不仅仅存在于上述被点名的地方。正如有评论所指出的那样:“其他省份,尤其是曾经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类似问题的省份,也需要举一反三,自我排查,积极改进,彻底解决好污水处理这一大重要难题。”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 重庆巴南:非遗展演迎新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