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隔空助力他人自杀”被判故意杀人罪,是一记法律警钟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隔空助力他人自杀”被判故意杀人罪,是一记法律警钟

来源:羊城晚报2023-08-17 13:35

  □李英锋

  2021年12月1日,马某在某酒店自杀身亡。检察机关的公诉意见显示,网友冯某曾主动向马某推荐、传授自杀方法,发送自杀工具购买链接,提供虚假的自杀成功范例,诱导并促使马某实施了自杀行为。今年4月,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冯某有期徒刑5年。冯某对判决结果不服提出上诉。近日,二审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8月16日《法治日报》)

  在网上教唆、诱导、帮助甚至催促他人自杀,算犯罪吗?这一案例给出了法律答案。冯某因“隔空助力”他人实施自杀行为,被法院判定构成故意杀人罪,并领刑5年,实在是罪有应得。此类案件此前鲜见报道,因而该案具有司法实践层面的突破意义,颇具典型性。该案既给司法机关提供了一个办案标杆,也给所有人敲响了法律警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本来,马某对自杀曾表现出犹豫、纠结的心态,也因对死亡过程中痛苦的恐惧,一度放弃了自杀念头。但冯某在与马某取得联系后,向其发出“一起走”的邀请,提供虚假的自杀成功范例,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无痛死亡”的方法详细展示给马某,还多次视频教授自杀方法,保证其自杀一次性成功。冯某在与马某频繁的文字、语音、视频聊天交流中,不停地对马某“洗脑”、诱导,催促马某“尽快走”,让马某轻生的念头愈发强烈,并最终决定在宾馆自杀。在马某自杀后,冯某还对马某的死亡结果进行了“验证”,并无耻地向其他网友炫耀其诱导自杀的“成效”。另外,冯某还有向马某发送自杀工具购买链接等行为。虽然冯某不是以传统的暴力等手段杀人,但冯某具有积极追求马某死亡结果的发生而予以帮助的主观故意,实施了诱导、帮助他人自杀的行为,且其诱导、帮助行为与马某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因而,冯某的行为具备了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司法机关的定性是准确的,契合了法律要求。

  一些人因种种困难、压力或抑郁症等疾病而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他人拉一把,善心开导、劝慰、帮助,或许就能给他们的心灵投射一缕阳光,就能打消他们的自杀念头,就能让他们走出阴霾,重回生活的正轨。而如果有人像冯某一样,通过种种手段欺骗、诱导、催促,帮助有轻生倾向的人“一起走”“尽快走”,甚至传授其自杀方法,势必就会让其更加绝望、悲观、消极,进一步坚定自杀的决心,也会大幅增加其自杀率和自杀成功率。

  在互联网上,以各种心态“隔空助力”他人自杀者大有人在,他们是罪恶的摆渡者,向社会释放了满满的负能量,也对他人的生命构成了威胁、伤害。而司法机关判决认定“隔空助力”他人自杀的冯某犯故意杀人罪,既让冯某付出了法律代价,也进一步划清了网络交流、“助力”行为的法律红线,对诱导、帮助他人自杀行为必将起到震慑、警示、拒止效应。(羊城晚报)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