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博出台新禁令,博物馆讲解乱象如何治理?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国博出台新禁令,博物馆讲解乱象如何治理?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7-11 10:26

  日前,国家博物馆发布通知,自7月16日起,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在此之前,许多研学机构推出第三方讲解服务且支持代订票,受到家长欢迎。在国家博物馆新规出台后,已有一些商家建议游客7月16日后再咨询预约。

  多地博物馆为“讲解”立规矩

  7月9日,国家博物馆发布关于规范馆内讲解秩序的通知,自7月16日起,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的单位,须提前5日提出申请,报备讲解内容、讲解人员、活动流程、安全责任等材料。

  早在国家博物馆之前,河南、辽宁、广东等多个省级博物馆就对导游、社会教育机构进馆讲解有明确的管理办法,原则上不允许社会人士在馆内展厅组织开展讲解活动。

  截图自国家博物馆官网

  博物馆禁止社会讲解曾引起较大争议。早在2018年,市民带朋友参观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为朋友介绍相关历史知识,结果被工作人员劝阻,当时许多人认为博物馆的做法不妥。恭王府博物馆对此解释,禁止外来讲解员讲解,是为了防止博物馆内游览混乱,以及“野导游”传播错误的历史信息。而制止该市民为朋友讲解,是因为在展厅内讲解的时候声音太大。

  在国家博物馆发布上述通知后,有不少网友也提出疑问,如何区分社会讲解活动和游客之间的互动交流?中新网就此咨询国家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目前主要看是否有导览设备,7月16日前还会有具体细则发布。

  可代订票,如何看待第三方讲解机构?

  对许多喜爱逛博物馆的游客来说,讲解是非常必要的体验环节。大多数博物馆都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项目,有公益和收费两大类。以国家博物馆官网公布的收费讲解项目为例,2小时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精品讲解团收费标准是每人每小时100元,每团观众上限15人。

  中新网在电商平台上发现,一些研学机构商家可以提供博物馆讲解服务,价格在168-388元不等,讲解时间为2-3小时。例如,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的讲解项目,某机构按照每人388元进行收费,讲解3小时,平均每小时129元,成团人数为12人起,满团25人。这家机构承诺提供订票服务,不用游客自行预约,保证顺利入馆。

  古代中国展收费讲解项目及标准 截图自国家博物馆官网

  国家博物馆并不收取门票费,但预定成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许多游客购买第三方讲解服务的主要是为了方便获得门票。暑期,许多家长带孩子来参观博物馆。按照国家博物馆的规定,门票需要提前7日预约。在店铺评论中,有消费者表示,“在根本预约不上门票的情况下,能让孩子顺利进入馆内已实属不易。”

  在国家博物馆出台新规后,这些第三方机构是否能继续保证游客顺利入馆并提供讲解服务?有部分商家对此表示,目前还不清楚接下来的相关细则,建议游客7月16日之后再来咨询。

  叫停“戏说历史”,博物馆讲解需规范化

  尽管一些第三方讲解机构声称保证讲解质量,但另一方面,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些主播声称是讲解人员,他们在博物馆进行现场直播,甚至大声喧哗;也有一些不明来历的导游以戏说历史等形式吸引游客,曲解文物的真正价值。

  前不久,故宫实施新规:禁止在展厅内开展自媒体直播、录播活动;未经故宫博物院允许,禁止进行各类表演、宣传、采访、社会调查、宗教活动、售卖商品或服务、商业性拍摄等非参观游览活动。

  去年8月,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关于规范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博物馆讲解服务立规矩。意见明确,社会团体及个人在博物馆内开展讲解服务要经过考核、培训,博物馆将建白名单,对考核通过者进行规范管理。

  在本馆讲解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博物馆可以允许社会团体、个人在馆内开展讲解服务,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通过事前培训、备案、事中事后监管,对讲解员、讲解词进行审核把关,规范讲解秩序,确保向观众传播科学、准确、正确的内容和价值观。

  针对有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在博物馆内开展社会讲解引发争议的问题,北京市文物局表示,各馆要及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对社会讲解工作进行规范,尤其应对现有存在“歪曲史实”“戏说历史”或者违反参观秩序等不文明的社会讲解行为及时叫停,避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韦香惠)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