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法治护我心】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
首页> 法治频道> 原创策划 > 正文

【法治护我心】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

来源:光明网2023-04-14 16:05

【法治护我心】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

  光明网记者 孙满桃整理

  作者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 赵晓琳

  今年4月15日是我国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

  维护国家安全,公民有哪些权利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公民的主要义务是:(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二)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三)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四)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五)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六)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公民的主要权利是:公民和组织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公民和组织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导致财产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公民和组织对国家安全工作有向国家机关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2022年6月6日我国公布了《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奖励办法》,明确公民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一)拨打国家安全机关12339举报受理电话;(二)登录国家安全机关互联网举报受理平台网站www.12339.gov.cn;(三)向国家安全机关投递信函;(四)到国家安全机关当面举报;(五)通过其他国家机关或者举报人所在单位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六)其他举报方式。公民可以实名或者匿名进行举报,当然国家提倡和鼓励实名举报。

  维护国家安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什么?

  首先,要公私分明,保守秘密。机关单位或者涉及国际秘密的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应当做到单位电脑内外网不混用,不在内网专用电脑上使用无线网卡、无线设备等;不要对外提供涉密单位尚未公开的内部信息等;不再互联网盘、云盘中存储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第二,三思后行,分享有度。东西不能随便买,不能非法购买或者出售卫星数据接收卡、GPS跟踪定位器、无线摄像笔等专用间谍器材;不要随意带回异国他乡的土壤、动物标本等,可能会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在社交媒体分享日常生活时,一定要三思后行,对于可能含有国家秘密的内容或者照片要做保密处理,比如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含有军事基地等涉嫌军事秘密的照片等。

  第三,理性上网,明辨是非。理性看待网络信息,不要被不怀好意的人挑唆;不利用网络途径传播美化西方社会,诋毁我国形象的内容,不宣扬含有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传播暴力、淫秽色情信息等信息。

  第四,保持警惕,及时上报。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生活中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和线索,要第一时间拨打12339向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和遵守有关法律规定,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安全并非遥不可及,在日常生活中要绷紧国家安全之弦,共筑国家安全体系。

【法治护我心】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孔子一辩》新书首发

  • 宁夏银川:倡导全民阅读 共享读书乐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只有加大惩处力度、让造假成本远高于造假“收益”,才能有效祛除学术造假这一顽疾
2025-04-21 09:19
不仅是花粉,杨柳树的种子、悬铃木的果毛等形成的飞絮,可能携带过敏原,也给人们带来困扰。
2025-04-21 09:18
不久前,北京成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领域,给“硬科技”企业送去“及时雨”。
2025-04-21 09:14
值得一提的是,“破晓”存储器件的稳定性高度依赖工艺流程的一致性,通过AI算法对工艺测试条件进行科学优化,能够推动技术创新与落地。
2025-04-18 10:03
向高处攀,能攻克“卡脖子”技术;往深里钻,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坚持面向应用,面向生产一线,注重产学研结合,培育兼具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工科人才——这是教育的有力支撑。
2025-04-18 09:36
春耕正忙,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的高标准农田,连片油菜花正被翻耕回田,为稻田积蓄肥力。
2025-04-18 09:29
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始终是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类多元化需求。
2025-04-18 09:27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来到禄劝县第一中学,为现场600名初中学生作当日首场讲座。
2025-04-18 09:23
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主泵成功吊装就位,这标志着“玲龙一号”进入系统安装关键期,为后续机组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04-18 09:22
瞪羚企业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推出的“瞪羚计划”,旨在通过金融支持帮助高成长企业跨越初创期困境。
2025-04-18 09:21
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也必须紧扣文化的特殊属性,把握好正确的方法原则。
2025-04-18 09:20
儿童是嗓音障碍的高发群体,更应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
2025-04-17 10:36
大数据若停留在实验室,便失去了意义。我们的目标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再升级为决策支持。
2025-04-17 10:30
面对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我们亟须构建完备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
2025-04-17 09:30
立足经验,破解问题,继续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2025-04-17 09: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