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万物生长,别让谣言也跟着“长”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万物生长,别让谣言也跟着“长”

来源:科技日报2023-04-06 09:31

  中国高铁一公里耗电一万度、白草莓是转基因水果……

  草长莺飞,春回大地,随着气温的回升,谣言也跟着躁动起来:“中国高铁一公里耗电一万度”“柑橘用保鲜剂泡过,有害健康”“吃叶黄素能预防近视”“白草莓是转基因水果”……这些谣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给大众带来很多困扰。

  今天,科技日报记者就对3月出现的谣言逐一进行盘点,帮您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中国高铁一公里耗电一万度?

  真相:每公里耗电不超过30度

  如今,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目前在我国近3200公里的高铁线路上,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国家。

  然而,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流传着这样一条消息:中国高铁耗电太多……一公里耗一万度电。该消息还将中国高铁与日本新干线进行对比,称后者每公里“只需43度电”。

  有关中国高铁的官方资料显示,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每小时耗电9600度,时速250公里的高铁每小时耗电4800度,照此推算,每公里耗电分别为27度和19度。网传所谓“一公里耗一万度电”是偷换了时间和里程单位的概念,毫无事实依据。

  相比其他交通工具,中国高铁不仅不是“电老虎”,反而更节能。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节能方面,中国高铁人均百公里能耗约为飞机的18%和大客车的50%。

  柑橘用保鲜剂泡过,有害健康?

  真相:按规定处理过的可放心食用

  柑橘富含维生素C且多汁味美,在感冒高发的季节,备受消费者青睐。不过,近日网上流传着“柑橘类水果采摘后都要喷洒或浸泡‘保鲜水’,吃了有害健康”的传闻。

  对此,天津科技大学教授王浩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柑橘从业人员严格遵照国家批准规定使用登记在册的保鲜剂,按照流程进行规范操作,遵守安全间隔期上市,且柑橘的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最低限量标准,那么浸泡过保鲜剂的柑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无须过分担心。

  柑橘果实表皮较为薄嫩,极易在采摘、包装、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当柑橘表皮出现伤痕后,潜伏在环境中的各种病原菌就会乘机从伤口处入侵果实,导致柑橘发生采后病害。“这些病害会让柑橘表面产生霉菌,进而导致全果腐烂,不能食用。”王浩进一步说,而且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柑橘会被堆放在一起,病原菌也会借机大肆传播,使更多柑橘感染疾病。

  为了让消费者吃到新鲜可口的柑橘,就要格外重视果实的保鲜工作。目前柑橘主要的保鲜方法有3种,分别是物理保鲜、生物保鲜和化学保鲜。

  “物理保鲜主要是利用低温、臭氧和紫外线等对柑橘进行处理,但是这些方法有局限性,而且成本较高。生物保鲜则是通过结抗微生物限制腐败微生物生长繁殖,但是该方法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王浩表示,因此目前应用最多的还是化学保鲜。用于柑橘保鲜的化学药剂主要有咪鲜胺、抑霉唑、枯草芽孢杆菌、甲基硫菌灵、百可得和噻菌灵等,它们均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的农药登记认证,均属低毒微毒药剂,可依规被用于柑橘杀菌保鲜。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行业标准《NY/T 1189-2017 柑橘储藏》规定,柑橘果实抵运采收处理厂后应在24小时内使用规定的保鲜剂进行处理。

  王浩表示,低毒和微毒的保鲜剂被用于柑橘表面后,再在标准的安全间隔期后上市,其农药残留已十分微量。消费者在购买后,清洗干净柑橘外表并剥皮食用,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吃叶黄素能预防近视?

  真相:可增强视力但不能预防近视

  开学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叶黄素等和眼睛健康相关的保健品销量渐长。一些商家宣称,“坚持吃叶黄素能预防近视,甚至能恢复视力”。

  对此,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成员杨晓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并无医学上证明叶黄素有防控近视的相关证据,因此叶黄素不能用来延缓近视进展或预防近视的发生。

  “叶黄素是类胡萝卜素也是脂溶性维生素,在视网膜中大量存在,尤其是在黄斑处,是合成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中视紫红质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帮助增强视力。”杨晓艳介绍,这是因为叶黄素可以吸收蓝光光谱,其所吸收的光谱含有近蓝紫光,能够帮助视网膜抵御紫外线,保护黄斑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同时叶黄素还是个高浓度的抗氧化剂,可以避免视网膜在吸收光线时受到氧化伤害。

  除此之外,叶黄素还可保护眼睛的微血管,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在保护视力的同时还有助于预防机体衰老引发的心血管硬化、冠心病等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叶黄素对于成人的黄斑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缓解黄斑病变。”杨晓艳说。

  人体一般不能自行合成叶黄素,只能通过外界摄取。通常可以通过食用菠菜、韭菜、香菜、橙子、玉米等食物来摄取叶黄素。经常摄入叶黄素,不仅可以帮助视网膜抵御紫外线的伤害,还可以提高视觉反应时间。

  “不过,增强视力不等于可以延缓和预防近视,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杨晓艳强调,近视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近视的防控还是要使用具有循证医学证明有效的手段,同时结合日常用眼行为改善来实现。

  白草莓是转基因水果?

  真相:系自然繁殖中的基因突变

  “白雪公主”“白色妖姬”“淡雪”……如今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不同品种的白色草莓,它们通体雪白的颜色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草莓的认知。然而,网上有传闻称“白草莓是转基因水果”,这让一些消费者对其望而却步。

  对此,大连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教授王贺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色草莓所含的基因与红色草莓相同,之所以草莓被“美白”,是因其在组培过程中产生自然变异,花青素的基因表达弱化,跟转基因没有任何关系。

  草莓外表呈红色,是因为草莓细胞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但草莓是一种很容易出现基因变异的浆果植物,当草莓快速繁殖时,会产生组培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导致草莓发生这种变异的原因有很多,有外在原因也有内在原因,而白色草莓就是在基因突变后才出现的颜色变化。

  “这种基因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就可以发生。在草莓自然繁殖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草莓颜色变白的自然变异,工作人员便将其保存下来,随后通过杂交等多种育种手段培育,才有了这类白草莓品种。”王贺新介绍道,其实不只是草莓,通过人工育种,目前还有黄色、红色等颜色的蓝莓。

  在全世界范围内,杂交育种一直都是草莓品种选育的主要手段。中国草莓品种审定信息显示,从1953年到2018年,65年间我国共培育了112个草莓品种,其中98个都是通过杂交选育的,而剩下的14个则是通过实生选种、诱变育种和芽变选种等传统育种方式育成的。

  “目前在我国,转基因草莓并未被批准上市售卖。”王贺新说。(陈 曦)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队首次参加世运会软式曲棍球比赛

  • 贵州加快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林炳亮:基孔肯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传播。林炳亮: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一样,都是由伊蚊传播,因此防控措施也一样。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并做好防蚊隔离。
2025-08-05 10:16
黄皮、龙宫果、嘉宝果、蛇皮果……不少爱吃水果的消费者发现,无论是在线下超市里,还是在线上购物软件里,市面上出售的新奇小众水果越来越多了。泰国的榴莲、山竹都是很热门的水果,我们在泰国采购过程中发现,当地的榴莲果园里会混种一些龙宫果的树木。
2025-08-05 10:15
》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
2025-08-05 10:14
近30年来,程芳琴带领团队聚焦煤、电、冶等产业中产生的工业固废处理处置问题,致力于工业固废的低碳化、高值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通过“预处理活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技术链条,让工业固废逐步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5-08-05 10:13
物理学家利用一种仅几千克重的装置从核反应堆中捕获了中微子,这种装置的重量比标准的中微子探测器小几个数量级。Scholberg的COHERENT探测器首次利用了一种名为相干散射的现象,即中微子与整个原子核发生“散射”,而不是与构成原子的粒子发生散射。
2025-08-05 10:11
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王建刚守在水田边,脸上的汗连珠落下,在稻秆上摔出水花。在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下,再生稻种植在湖南年推广面积已超400万亩,越来越多种粮大户从中受益。
2025-08-04 09:43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韩文标团队首次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为揭开双黑洞的形成之谜提供了全新线索。研究团队注意到,若双黑洞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并合,绕第三个天体的轨道运动会产生沿着观测者视线方向的加速度,进而通过多普勒效应改变引力波频率,在信号中留下独特“印记”。
2025-08-04 09:40
经过近10年的持续攻关,研究团队采用单晶石墨作为前驱体,在金刚石压砧内的准静水高压(2亿兆帕)、高温(1400摄氏度)条件下,成功合成百微米级大小、高度有序的六方金刚石三重孪晶样品。
2025-08-04 09:37
现在,深海所的科学家与合作者首次在深渊极限深度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化能合成群落,几乎覆盖了整个北太平洋的深海俯冲带,在海沟中绵延超过2500公里。“我们的分析显示,深渊冷泉甲烷的碳和氢同位素值非常负——指示甲烷是微生物成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的。
2025-08-04 09:36
光明日报上饶8月3日电 记者王洋、李玉兰、胡晓军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蜘蛛物种多样性初步调查中发现了跳蛛科合跳蛛属新物种——婺源合跳蛛。
2025-08-04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