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狗血”解说引流的短视频何其多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用“狗血”解说引流的短视频何其多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2023-03-27 14:39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关楚瑜

  “这个傻子娶一个纸人当老婆,并且当晚还和纸人入了洞房,可没想到仅一晚上,纸人竟成功怀了孕,而父亲看到纸人成了儿媳,气得火冒三丈就要扔掉纸人,傻儿子却死活都不肯……”这是某短视频平台一位博主在解说新上映的电影《纸人回魂》。

  《法治日报》记者发现,这条短视频的点赞量高达1.2万次,但评论区有不少网友发言称“博主乱剪辑”“看过这部电影,故事情节不是这样的”。记者随后观看这部电影发现,剧中角色“傻子”陈国生与纸扎匠刘三是朋友关系,并非博主所称的“父子关系”,剧中也压根没有纸人怀孕这一情节。

  根据公开资料,《纸人回魂》是今年初上映的民俗悬疑电影,电影上映后,在多个短视频平台都有相关解说视频,其中一些解说博主掐头去尾,选取其中一部分剧情进行二次“创作”。

  类似的影视解说短视频在各个平台随处可见。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影视解说歪曲了原剧情,还有一些“科普”短视频传播伪科学、推销保健品,被网友们称为“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影视解说博主歪曲原剧情有哪些法律风险?传播伪科学的短视频泛滥又该如何治理?

  二次创作篡改剧情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来自广东阳江的林女士热衷看悬疑片、恐怖片,前不久,她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一部恐怖片的短视频解说,于是兴致盎然地去下载完整版看,结果发现电影跟解说的完全不一样。

  “这部电影根本不是恐怖片,实际上是一部温情片。电影里男主角有个梦境,解说把这个片段截取出来,配上恐怖音效和胡乱联想的词语,就成了整部电影的解说。”林女士颇为生气地说。

  记者注意到,此类短视频博主,通常会选取影视剧中较为暴力、恐怖、暧昧等片段进行二次加工、“创作”,有些“创作”与原影视剧情节风马牛不相及,匪夷所思。

  “女孩只是吃饭时掉了一粒米,就被继母狠狠扇了一个耳光,被逼着把脏米吃掉,暴怒的女人再次狠狠给了女孩一巴掌,直接把仅有10岁的女孩打得颅内出血。女孩半夜逃跑,果然很快就被人贩子盯上了……”某短视频平台博主如此解说影视剧《司藤》。

  记者对比原剧情发现,剧中的母亲并非女孩的继母,而是养母。剧中根本不存在“打得颅内出血”的情节,后续片段中出现的男主角更不是人贩子。

  当有网友评论“要不是我看过《司藤》,差点就相信男主是人贩子了”时,该博主回复了一个搞怪笑脸的表情包。

  《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是一部现实主义生活剧,对于其中一个桥段,某短视频平台博主“@碗中热影”这样解说道:“没穿内衣的小姨子正在车上睡觉,姐夫按捺不住把手伸过去,不料小姨子突然醒了,小姨子满意地看着姐夫,原来是姐夫关心自己怕她着凉,看着小姨子含情脉脉的眼神,姐夫不知如何是好……”

  记者查询发现,此桥段为剧中男女主角重逢后的一个场景,两人并非姐夫和小姨子的关系,而是前任关系。女主角的穿着十分得体,男主角伸手也不过是想去关窗户。非常正常的剧情,被添油加醋成伤风败俗的情节。

  有网友如此评论道:博主将男女主角的身份篡改为姐夫和小姨子,“没穿内衣”“按捺不住”“含情脉脉”……解说里的每个词语都像是特意设计的一样,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用这种“狗血”的解说来吸引流量。

  值得注意的是,该博主在对影视剧进行二次创作时,并没有在短视频中打上原作品的名字。记者登录多家短视频平台浏览一批影视剧解说发现,这一问题较为普遍。

  看似科普医学知识

  实则是推销保健品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所谓科普短视频中,也存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现象,误导网友。

  在某社交平台搜索“护肝”内容,跳出一堆科普短视频,一些短视频科普的内容与记者的认知不太相符,看到最后发现是在推销保健品。

  比如“护肝”话题下播放量最多的一条短视频,标题为《明明不胖怎么还有小肚子?口气口臭还噗噗不停?可能是身体某处亮红灯了!》,播放量高达1305.9万次,点赞量和收藏量均破10万次,评论却仅有180条。

  “看起来不算胖,但是却有小肚子,就是肝不好的表现。医生建议我少熬夜少喝酒,同时可以吃一些护肝的产品来养肝巩固。医生还贴心地告诉我一眼找到靠谱养肝产品的方法……”接着博主开始分享他推荐的护肝片有多好,在评论区置顶产品链接。

  评论区里,有网友附和“全中,看完感觉自己也要得脂肪肝了,害怕……”“难怪我最近气色不好还失眠,原来是跟肝不好有关系”。

  记者打开该博主的主页发现,其中有很多类似短视频,都是先“科普”再推荐产品。

  类似的“科普”博主不胜其数,充斥着各个短视频平台。例如,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养胃”主题,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视频同样存在着先通过“科普”再带货的情况,并且在视频中也出现了一位“医生朋友”。

  这条名为《警惕幽门这个阳!有口气、容易便秘、经常消化不良的看过来!》的短视频,带着“科普”标签,播放量高达1281.7万次。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级致癌物,平均每两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感染。如果你跟我一样有口气、经常打嗝、便秘、胃胀气、烧心,或者消化不良,很有可能就是中招了。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胃溃疡、胃癌……”博主在其“科普”视频中说道。

  博主还在视频中展示了他与“医生朋友”的聊天记录,随后在视频中介绍了一款养胃益生菌保健品。

  对于这类短视频,天津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一些病症的确诊,需要患者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后续治疗时用什么药、剂量如何,依据不同个体而有所不同,这类短视频“科普”的内容没有科学依据,推荐的保健品也不能代替药品。

  社交平台一位科普博主“@文宇今天吃哈姆”曾经发文批评这类“伪健康科普视频”:“要科普就正经科普,要带货就好好带货,非得搞得科普不像科普,到底是何居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史说”短视频也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种“冷门”朝代,“史说”夸大其词乃至胡说八道的比例相当高。

  平台制定相应规范

  建数据库比对过滤

  对于这些误导网友的短视频,该如何治理呢?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冯晓青说,“3分钟看完一部影视剧”这类影视解说短视频,通常侵犯了影视剧的著作权。博主如果在二次创作时歪曲、篡改原剧情,对原作品的声誉造成贬损的,涉嫌侵犯权利人的作品完整权。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对这些许可的情况作了说明,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等,并且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冯晓青说,如果是改编著作权人的作品,应获得许可。

  冯晓青认为,治理篡改原剧情的影视解说,需要多管齐下。最重要的是,权利人看到侵权的短视频后及时向平台举报,要求对方删除侵权视频。民法典、著作权法和电子商务法都有相关规定。

  “相关平台应该建立正版数据库,通过正版数据库对比自动过滤、发现侵权视频,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法律问题。”冯晓青说,还可以通过行政执法促使平台进行大规模整改,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此外,还要普及版权基本知识,提高大家尊重版权的意识。

  对于伪科普类短视频,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认为,其会向公众传播不正确的知识,误导公众。根据网络安全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利用短视频进行科普的前提是不可以发布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否则短视频平台可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对于不违反法律规定的伪科普类短视频,一方面,公众需要增强辨识能力,不盲听盲信;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可以制定相应规范,从平台角度进行有效治理,净化网络环境。”赵占领说。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成为“致富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