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整治短视频乱象,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整治短视频乱象,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03-13 09:42

  “有的农村孩子刷短视频已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君在工作生活中接触了很多未成年人。

  他发现,未成年人刷短视频时,经常遇到虚假和低俗信息,包括炫富、铺张浪费、躺平等。部分短视频创作者刻意设计一些不良内容,主要为了博人眼球,毫无底线,甚至专门“套路”未成年人。

  他认为,这样的内容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极大,不利于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对他们‘三观’的确立有非常大的影响。”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发展得如火如荼,依托于短视频下的衍生内容,例如短视频营销、短视频带货、短视频+直播等模式逐步出现,依靠短视频平台的各类内容创作者、直播主播数量也以雨后春笋之势迅速扩大。

  但随之而来的是众多问题。虚假低俗内容充斥网络、算法推送让人愈加沉迷、“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今年全国两会,有代表委员认为,亟须规范整治网络短视频平台,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门槛低、内容俗、精准推送 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短视频平台准入门槛低,对内容创作者身份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什么人都可以成为内容创作者。”说起短视频低俗内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一针见血地指出。

  他认为,在网络有保证的基础上,利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视频拍摄、制作、发布等一系列流程,因此短视频平台的低俗内容、色情擦边内容、非专业人士指导专业内容等不良情况非常普遍。

  《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而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视频、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当前未成年人获取新闻事件、重大消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内容质量会对未成年人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影响。

  “除了门槛低,内容低俗之外,我还发现短视频平台的推送有问题。”李君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未成年人打开短视频平台,平台就会推送一些低俗的短视频或直播表演,内容不堪入目,甚至还诱导未成年人点赞、打赏、消费。“这些平台极不负责任,通过算法推送,精准地把低俗内容让未成年人看到,他们看得越多推荐的就越多,陷入无限循环。”

  姜耀东举例说,用户就像一个小孩,AI算法为用户推荐内容就像是糖果,小孩无法抵抗糖果的吸引力。

  “但每天不停地吃糖,对小孩来说真的是一件好事吗?不停地被算法喂养内容,最终小孩会长成什么模样呢?”他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成年人都无法抵抗短视频平台AI算法的推荐而沉迷于其中,未成年人就更加无法抵抗。

  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各种管理办法对短视频平台进行规范和整治。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明确要求,短视频平台也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供用户自行选择,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依赖和网络不良信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经过调查发现,尽管85.9%的未成年人和91.6%的家长都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和家长均不到五成,四成家长认为青少年模式效果不够明显,一成未成年网民表示对青少年模式不满意。

  探索多元监管举措 加大平台违规惩罚力度

  姜耀东建议,想要规范整治短视频平台,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就要探索多元监管举措。他建议进一步细化平台内容,专业领域短视频内容只能由完成专业认证的人员提供。

  “进行实名登记和认证,一方面可以对短视频内容提供者自身起到警醒作用;另一方面,如发现有违规违法现象,相关责任单位可在第一时间准确迅速找到责任人对其进行处理。”他说。

  “在平台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后,要对未成年用户强制开启青少年模式。”姜耀东认为,短视频平台目前所使用的青少年模式只在用户每天第一次打开平台时进行提醒,且是由用户自行选择。如果平台要求用户进行身份认证,针对完成身份认证的用户,平台可根据身份认证对未成年用户开启青少年模式。

  而针对没有进行身份认证的用户,平台可默认该用户进入青少年模式,“这样可以最大范围地保护未成年人浏览适龄内容”。

  在内容推送方面,姜耀东认为,平台对于未成年用户的算法推送机制应区别于成年人用户,不应该无限制地给根据喜好向未成年用户推荐视频,导致未成年人沉迷平台。

  姜耀东认为,同时还要设置明显的观看时长提醒,引导青少年有节制地观看短视频。“最重要的是加大惩处力度,责任由短视频平台和主播共同承担。”

  2022年6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制定了《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短视频行业有所好转,但不良短视频内容生存的土壤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依然频频爆出各种事件,李君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平台承担的责任远远不够。

  他举例说,在目前的处理过程中,没有经过专业或者身份认证的账号大量存在,如许多发布穿着白大褂的人讲解传播医学领域相关知识的账号,而对不当视频的处罚时,经常仅限于对违规内容创作者的处罚。

  他认为,平台的收入并没有受到损失,当监管和处罚内容创作者时,提供“舞台”的平台就会坐享其成,毫发无损,“这样只会鼓励他们默许更多主播的违规创作行为,并以各种理由推搪本应承担的责任。”

  李君建议,要对网络上的虚假和低俗短视频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对恶意创作和传播虚假低俗内容的创作者进行封杀,还要追求平台的连带责任。

  姜耀东也认为,除了违规视频下架外,不仅违规主播、内容创作者本人要受到相关惩处,所在平台也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从而让平台主播不敢、不想、不能有违规违法行为,也让平台对主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切肤之痛,在源头上切断不良行为的产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华锡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江苏无锡:一把二胡奏响富民曲

  • 贵州:观百里杜鹃花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近一看,“小房子”好像挺简单——灰顶是覆盖的太阳能板,蓝色外壳下的两条履带,恰好跨在两道茶垄上。
2023-03-29 09:18
安市白甸镇瓦甸小学学生在科技社团活动中体验操控机器人。
2023-03-29 10:59
重点加强教师配备、实验室建设、实验员配备、课时总量和结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等科学教育条件和活动的监测。
2023-03-29 10:59
利用纳米技术控制日常环境温度的多功能“相变油墨”是一种概念验证,可以层压、喷涂或添加到油漆和建筑材料中。
2023-03-29 09:24
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只有邮票大小的可穿戴超声贴片设备,可以24小时对心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即便剧烈运动时也不妨碍其正常工作。
2023-03-29 09:40
总的来说,他们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2023-03-29 09:38
当微塑料在海鸟的肠道中大量存在时,干燥棒杆菌这样的有害细菌似乎会茁壮成长。对人类来说,干燥棒杆菌可致人罹患心脏炎症、脑脓肿和感染。
2023-03-29 09:25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