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业22年为多起杀人案明确侦查方向 法医胡治国:与“亡灵”对话探寻真相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人物 > 正文

从业22年为多起杀人案明确侦查方向 法医胡治国:与“亡灵”对话探寻真相

来源:法治日报2023-02-22 09:43

制图/高岳

  本报记者  丁国锋

  本报通讯员 何志斌

  近5年来,检验尸体780余具,解剖尸体160余具,认定他杀性质50余起,通过尸检为20余起杀人案找出侦查范围、明确侦查方向、固定关键证据。死亡原因和死亡性质认定准确,致死工具判断准确率98%以上,死亡时间推断准确率90%以上,作案过程分析判断符合率95%……这些亮眼的数字和成绩,都归属于江苏省镇江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科所副所长胡治国。

  让死者“开口说话”

  法医,经常打交道的是尸体,是死者痛苦和恐惧的表情,以及尸体腐败产生难闻的有毒气味。这一份在常人眼中可能难以接受的工作,胡治国一干就是22年。

  2019年5月31日,镇江谏壁某钢铁厂内,有人坠楼身亡。经初步勘验,符合高坠特征。但胡治国却没有简单了事,他在现场和尸体上发现了几处细微疑点。胡治国当即一头扎进尸体与坠落现场的比对中。

  几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一身汗水的胡治国抬起头,镜片上也是一片湿漉水迹。“死者高坠不能形成头部部分损伤。”据此,他断定这是一起凶杀案。胡治国在死者住所处发现有疑似血迹伴有擦拭痕,两者对应,帮助被伪装高空坠落的死者“开口说话”找出真凶。

  “唉,太可惜了,一个大活人就这么烧没了。”一间烧毁的民房,一具烧焦的尸体,一个痛不欲生的儿子……2022年2月的一个中午,丹阳市河阳镇联观村,一处“失火”现场,听着死者家属的哭声和周边群众的阵阵议论,紧急赶到现场的胡治国冷静而细致地开展现场勘查检验。

  尸体体表烧毁严重,损伤消失,检验难度异乎寻常。但丝丝疑点让胡治国对死者儿子的陈述产生怀疑。“用事实说话,让死者瞑目。”秉持着这份信念,通过细致工作,胡治国明确死者系被他人杀死后焚尸。

  “每一起勘查、每一次解剖、每一起鉴定,不单单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责任。”搜集分析现场证据、尸体解剖,查明死者死因、死亡时间、死亡方式、致亡工具,为案件侦破找到重要线索和证据,这是胡治国的工作日常;让死者“开口”讲述真相,是胡治国的不懈追求。

  啃下块块“硬骨头”

  分尸、焚尸、白骨化尸体……这些恐怖的字眼,对胡治国来说已经稀松平常。“近年来,一些恶性案件的发生,对法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啃下这一块块‘硬骨头’。”胡治国说。

  查明死亡原因和致伤方式是案件侦办及后续工作的基础。

  发生在句容的一起杀人埋尸案中,尸体高度腐败,恶臭难闻,损伤因腐败而不明显,初步检验未见明显致命伤。胡治国不顾恶臭,反复仔细检验死者颈部,不放过任何可疑损伤,终于在死者咽喉部位发现少量黏膜及软组织出血,同时结合其他死亡征象,最终明确了死因及致伤方式,为案件侦办提供了重要依据。

  “看到暗藏的事实被我们抽丝剥茧,一步步揭开面纱,直至水落石出,我觉得付出再多都值得。”胡治国说。

  2022年3月,镇江一建筑工地宿舍发生火灾,多人死亡。接报后,胡治国立即带领同事快速完成了7具死者尸体的初步检验,为及时明确死者身份提供了依据。在该案事件的后续处置中,尸体需要进一步检验,以确认死者是否系火场死亡。

  尸体高度炭化且经过冰柜冷冻,极大地增加了检验的难度。没有片刻迟疑,胡治国和战友们立即放弃周末休息,加班加点。尸体冷冻无法检验,胡治国就反复用热毛巾给尸体解冻;为节约时间,午饭随便扒两口;吃完午饭顾不上休息,随即再次投入到检验工作中,争分夺秒,圆满完成尸体检验任务。

  为生者伸张正义

  作为一名法医,除了日常与尸体对话、为死者沉冤昭雪,胡治国还要为生者伸张正义、提供帮助。这就需要他做大量的活体检验、伤情鉴定等工作。在故意伤害类的案件中,被害人的伤情鉴定结果往往会左右判决结果。

  对于每一起鉴定,胡治国都慎重对待、仔细研判,充分发挥法医的专业技术水平,秉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最具权威性和科学性的行业标准要求,坚决不允许任何一处出现纰漏从而影响到案件的最终结果,力求公平正义得到有效保障。仅2017年以来,他就接待伤者1500余人次,审阅病历资料4000余份,受理疑难复杂鉴定及重新鉴定200余例。

  在其于2022年1月受理的一例伤害案件中,伤者被人用拳头打到眼部,眼球内部结构有损伤,会造成一定的视力障碍。在检验视力过程中,伤者极不配合,只说看不见。按照这个检查结果,鉴定意见将达到重伤程度,必然会加重对方的责任。

  伤情是真是假、是轻是重,关系重大。通过走访数名医学专家,研究病历及相关眼部检查资料,胡治国初步判断伤者的眼部损伤不会导致看不见,应该还有一部分视力,而如何获得客观的视力检查结果成为准确鉴定的关键。经过积极和医生沟通,胡治国针对性制定了视力检查措施,“戳穿”伤者的伪装,获得了客观的视力检查结果,最终评定损伤程度为轻伤,有效避免了一起错案的发生。

  22年的钻研与沉浸,胡治国的专业技能日臻成熟,入选公安部全国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库,并取得警务技术正高级任职资格(法医病理专业)。

  胡治国对工作充满热爱,对未来满怀信心:“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一步步踏实走下去。”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