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炽热的为民情怀,打造素质过硬的刑事监督和职务犯罪侦查队伍,在司法办案中获得突出办案业绩,护航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一、向“初心”要“干劲”,服务副中心人民群众获得感大局
1.紧盯影响人民群众司法公正获得感的立撤案监督环节,增强能动履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监督当事人申请案件立、撤案8件/16人。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与北京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合办的某民营上市医药控股集团合同诈骗监督案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十大优秀立案监督案件;金某等八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系十年陈案,申请人均为60岁以上老人,投诉无门近十年,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通州区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不构成犯罪,监督撤案,获申请人与听证员的高度认可。
2.紧盯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环食药案件,“一公里”工作法助力行刑衔接工作。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以纽带向外连接、职能向前延伸、监督向后扩展、强化反向移送的“一公里”工作法,建议六大行政机关移送行刑衔接案件23件;加强公益诉讼线索移送,其中某集团涉嫌滥伐林木案线索,成为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支持区首例林业生态环境损坏赔偿案;部署开展近两年不起诉、无罪判决案件筛查,利用大数据赋能筛查线索274条,反向移送17件。
二、向“匠心”要“韧劲”,服务副中心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开展经济案件挂案清理工作,助力营造副中心良好营商环境。通州区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联合出台北京市首个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合力攻坚清理“挂案”工作方案,检察长带头清理挂案,按照“一案一议”分类监督的原则,利用联席会议机制,召开10次联席会,凝聚办案共识,督促补充证据,分批次共监督经济案件撤案105件,比去年增长900%,实现撤案数量跨越式增长、监督工作突破性进展。
2.依托乡村检察联络室职能,护航于家务乡村振兴。从服务乡村种业振兴、乡村社会治理、乡村法制建设三个维度,服务于家务国家级法治示范村创建。牵头起草《关于服务保障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融聚多元力量共建“于府院”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为基层社会治理排忧解纷;运用多种渠道开展普法宣传,助力于家务乡南三间房村获得国家级法治示范社区称号。
3.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与北京卷烟厂开展支部共建。服务保障企业发展,依托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凝聚打击涉烟草类犯罪活动合力,通州区人民检察院与北京卷烟厂有限公司开展支部共建,主动问需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以更优质、更精准、更高质量的检察服务激发企业活力和自身创造力,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三、向“丹心”要“闯劲”,服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大局
1.敢于向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亮剑,加大自侦案件查处力度。加强全院“一盘棋”意识,由检察长亲自指挥,主管检察长带头办案,利用“三同步”线索移送法和“衔接配合、双箭齐发的”侦查战略”,顺利实现自侦案件立案2件/3人;采取“检察机关自侦取证+公安机关配合补证”的侦查取证模式,顺利实现侦查终结,移送起诉并提起公诉,一人获有罪判决一年六个月。
2.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专项监督,大数据赋能检察监督。起草《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检察院“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专项监督工作落实方案》,建立11张监督台账,筛查线索810条;对23件监督立案后案件、“压案不查”案件统一问询、分类施策、逐案监督;向市院报送工作专刊19期,多次获得市院肯定。利用“多次盗窃、寻衅滋事、敲诈勒索”行政处罚大数据监督模型,成品油大数据模型、强制戒毒大数据模型,筛查线索4000余件,审查案件23人,充分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深挖治安案件中“以罚代刑”,确保监督适用不降格。(作者: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