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缉毒民警张玲珑:唯愿以身照亮黑暗的角落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人物 > 正文

缉毒民警张玲珑:唯愿以身照亮黑暗的角落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2023-02-06 14:42

  □ 本报记者 石飞

  □ 本报通讯员 杨漾 邹昌义

  破获毒品案件21起,抓获涉毒人员45人,先后查获毒品200余千克,缴获制毒化学品10余吨,斩断多条由云南通往内地的贩毒通道……2005年入伍,2010年参与到禁毒工作一线,荣获全国爱民固边先进个人、三等功2次、优秀共产党员3次;从军营到警营,云南红河边境管理支队河口边境管理大队执法调查队民警张玲珑战功赫赫。

  大量毒品、巨额毒资被查获,犯罪嫌疑人尽数落网,每起案件的背后,都是张玲珑与毒贩的智勇较量。张玲珑说:“毒品之恶,能扭曲人性。战斗在禁毒一线多年,我唯愿能以身照亮那些黑暗的角落。”

  耐心蛰伏抓获毒贩

  “二审维持原判,死刑!”2022年5月27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一起特大贩卖毒品案进行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该案主犯李某和“娜姐”分别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和无期徒刑。

  历时3个月,河口边境管理大队联合河口县公安局禁毒大队破获一起特大贩卖毒品案,缴获毒品8.47千克、毒资613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

  2020年11月,张玲珑带领执法调查队民警抓获吸毒人员8名。经初步调查发现,吸毒人员吸食方式均为注射海洛因,且从毒品包装方式、纯度基本特征来看,毒品来源应为同一家。追寻这条零星贩卖毒品的线索,一名疑似长期在个旧市贩卖毒品的女子李某进入张玲珑视线。

  在外人眼里,李某以打零工为生,但实际上她名下有多套房产,资金交往动辄就是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她的丈夫因贩卖毒品入狱,她的亲弟弟也因为贩毒被判处死刑。对李某的调查牵扯出其依靠贩毒的暴富、一家人沉沦毒网的堕落和背后无数家庭的支离破碎。

  在调查过程中,张玲珑无数次咬紧牙关告诉自己:必须侦破此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为了一举拿下该贩毒团伙,张玲珑辗转于云南普洱、红河等地收集证据,寻求抓捕良机。“可以说,我们双方还没碰面就已经在较量了。”

  李某的反侦查意识很强,手段隐蔽。为了获取更好的蹲守视野,专案组不得不在车上吃饭睡觉;为了隐藏行迹,即便是高温下,张玲珑等人也不敢发动车开空调。侦破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专案组数次出击,都因没有发现毒品而临时撤退,为了现场固定证据,民警只得继续耐心蛰伏。

  终于,在2021年2月19日,民警将正在交易的李某和其上线“娜姐”抓获,并分别从李某的出租屋和住处翻找出剩余毒品和上百捆包裹的毒资。

  历经艰险从未言弃

  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我国西南中越边境,滇越铁路、昆河公路、红河航道在此形成枢纽与越南对接,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通向东南亚、南太平洋最便捷的陆路通道。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常有贩毒分子在此试图潜藏并转运毒品。

  2016年12月某个深夜,张玲珑参与一起贩毒案件的抓捕行动,犯罪嫌疑人几经周折藏匿在河口。民警掌握犯罪嫌疑人行踪后,提前布控在黑暗中,张玲珑默默观察局势,看着目标人员骑着摩托车由远及近,他意识到时机到了。

  正待民警准备上前执行抓捕之时,犯罪嫌疑人像是突然瞥见了什么,扔下装有毒品的背包,掉转车头逃向公路。张玲珑和一名战友迅速冲上前,拉住摩托车龙头,将其制伏,并从其随身携带的背包中缴获海洛因约8千克。

  此时犯罪嫌疑人开始猛烈挣扎,手使劲伸进怀里试图掏东西。这一异常行为让张玲珑十分警惕,当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一次仔细搜查。结果令在场民警脊背发凉——嫌犯上衣夹层里居然藏有一支美式军用手枪,弹夹中有8发子弹,且已经上膛。

  “我们所有人都在射程范围内,至今想起来还感到后怕。我仍清晰记得那把枪的样子,这也是一种警醒,提醒我,危险一直都在。”从事禁毒工作以来,惊心动魄的时刻常有发生,至今仍历历在目,但张玲珑从没想过放弃。他对工作的使命感,随着日积月累的一线缉毒经历变得更加充沛。“我有这么多的经验和教训,还想多带几个徒弟出来。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劲儿可以使。我热爱一线的工作,愿意一直继续干下去。”

  毒品不绝禁毒不止

  从事缉毒工作12年,张玲珑看到过太多因毒品导致的家庭辛酸和人性丑恶。

  张玲珑永远忘不了一双满是泪水、充满期待的眼睛。2019年,张玲珑在辖区强制收戒了一名长期吸食毒品的青年。此前,该青年就因吸毒被多次查处过。第一次被发现时,该青年的身体看上去还健康挺拔,可那天张玲珑看见他时,他已经骨瘦如柴,肌肉萎缩,一身是病。

  押解该青年离开时,张玲珑看到青年的父亲因为吸毒逝世后摆放的灵位,而他70多岁的老母亲踉踉跄跄走到张玲珑面前,双眼噙满泪水,用壮族语言交代:“把他带走吧,不再让他吸毒了。”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日不止。

  2019年与爱人结婚后,张玲珑有了更多的身份。然而,缉毒民警通常不能在公开场合暴露自己的身份,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也常来不及给家里一个嘱托就奔赴现场。

  “每次执行任务前,我只能告诉我媳妇儿,有事要忙,忙完再打电话。”张玲珑说,怕妻子担心,他已经习惯了这样“善意的谎言”。2022年初,妻子临盆在即,正在办理案件的张玲珑,还是主动承担起最苦最累的外线侦查和跟控工作。短短几天,张玲珑的办公桌上就摞了数百页的案件卷宗,电脑里存满上千字的起诉意见书。

  在专案延伸打击的关键阶段,张玲珑等民警开始了为期十余天的行程,专案组一路从云南到贵州、广东,辗转五六个城市,行驶3000余公里。

  不是在办案,就是在办案的路上,这已经成为张玲珑的真实写照,而他也将一如既往地战斗在缉毒一线。“我的孩子马上就满周岁了,每次和家里视频,听见孩子咿咿呀呀的声音,我都更加坚定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想法,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值了!”张玲珑说。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