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法院报告中的这些“名词”,全国优秀法官和办案标兵为您解读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法院报告中的这些“名词”,全国优秀法官和办案标兵为您解读

来源:京法网事2023-01-17 22:03

  2023年1月17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向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

  报告中提到了多项北京法院的工作举措,网事君特意邀请到北京法院新近受到表彰的全国优秀法官 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为大家一一解读报告中提到的那些“名词”

  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2022年4月,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在全国正式启动。专项行动办公室由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牵头成立,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共同推进。坚持依法打击、整治规范、宣传教育“三箭齐发”,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养老领域涉诈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全社会反诈防诈意识明显增强,“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

  罗兰,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东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

  解读

  为期半年的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雷霆之势拉开序幕,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依法从严惩处了一批养老诈骗犯罪并全力追赃挽损,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积极发出司法建议,走访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彻底铲除养老诈骗滋生土壤;制作宣传手册,创作养老反诈情景剧、短视频,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声势、接地气的养老反诈宣传,以实际行动守护人民安宁、社会安定、国家安全。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已进入常态化阶段,我们将慎终如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构建多方位、全链条整治格局,守护好老百姓的养老钱,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司法程序质量指数

  该指标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中,“执行合同”指标项下的一个具体指标。“执行合同”指标评估的是各经济体法院系统质量和效率,又被称为“法院竞争力指标”。“执行合同”指标中的司法程序质量指数,是对法院结构、案件管理、法院自动化和替代性纠纷解决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北京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完善智能随机分案、加大电子化案件管理、互联网审判等举措得到了世行的高度肯定,连续两年位居该项目第一位,被世行评价为这一领域的“全球最佳实践者”。

  张晰昕,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审判员

  解读

  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我们深知骄人的成绩缘于北京法院近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缘于一系列创新性强、影响力大的改革举措。近年来,北京法院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提高案件审判质效,优化诉讼服务,加强司法公开,实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彰显“北京力度”;实现商事审判立、审、执全流程提速增效,提升“北京速度”;实现诉讼案件分流、调解、速裁、精审程序高效转换对接,打造“北京精度”;推进阳光司法,实现网上立案、网上交费、网上送达、网上开庭等诉讼全流程服务,推行接诉即答、接单即办,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为民,传递“北京温度”。

  营商环境的优化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北京法院的法官,积极融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作,运用司法手段规范市场边界、约束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是我们的职责使命。站在新起点,我们将锚定新目标,将北京司法审判的四个维度向纵深推进,为进一步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统一城乡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更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在全市法院推进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工作。全市法院受理的侵权行为发生于2021年10月1日后的全部人身损害赔偿类民事纠纷案件、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区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按统一赔偿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及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按照北京市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北京市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计算。

  陈扬,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

  解读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的试点工作,是对民意期盼的回应,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更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应有之义。从司法实践看,区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赔偿标准,赔偿结果会有较大数额的差距。改变区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确定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传统做法,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后,大量的医疗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涉民生案件,涉及的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等赔偿项目,均适用统一赔偿标准计算,促进了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最大程度地提升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统一城乡居民赔偿标准,既维护了宪法权威,又真正实现对城乡居民权利的平等保护,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接诉即答、接单即办

  北京法院针对找法官难问题,推出接诉即答、接单即办诉讼服务工作新机制。为确保及时回复诉求,北京法院建立了诉讼服务前端统一接收、法官后台分类办理的“收、转、办、督”工单办理模式。即对于从四种渠道收集的诉求,由诉讼服务人员接诉即答,以人工方式第一时间及时处理;对于确实需要法官行使审判权或者与案件密切相关的诉求,则向承办法官派发工单,要求法官接单即办,在规定期限内对工单进行处理和回复;到期未回复的发出催办通知,催办后仍未回复的发出督办提示,该提示同时被发送给庭室负责人和分管院领导,形成接诉、办理、督办、反馈的闭环式运行机制。

  徐明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通州区人民法院张家湾人民法庭副庭长

  解读

  实处利民才是情,司法为民是已任。北京法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12368诉讼服务热线作为当事人反映诉求的主渠道,通过多途径广泛宣传,推广应用,不断擦亮“12368”服务品牌,通过拨打“12368”热线可以实现联系法官、未及时接通来电回拨、工单办理回访、“一号响应”诉源治理等,切实解决群众找法官难的问题,提高诉讼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确实感受到司法温度。2022年,我全年参与办理“接诉即办”重难点工单520余单,诉求涉及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12368”热线搭起沟通桥梁,已成为人民法院倾听群众心声、承载群众关切的重要枢纽,北京法院将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

  北京云法庭

  新冠疫情发生后,为保障审判工作不停摆,在全市法院互联网法庭基础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紧急研发了全市法院统一的云法庭。云法庭2020年2月4日上线,与专网审判系统对接,能够实现多方视频开庭、多平台互联、智能庭审管理,提供PC客户端、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接入模式,以及案件信息同步、庭审过程记录、庭审身份核实、庭审笔录生成、电子证据上传、举证质证等多项服务,能够同时接入4000路视频,满足800个法庭同时开庭,有效提升庭审效率,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王雪,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密云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

  解读

  云法庭将信息技术和审判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审判工作“两不误”,操作方式简单,流程顺畅,其中实名认证、在线提交证据、录音录像、手写签名等功能不仅全面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大大提高了审判效率。如今疫情防控政策已经调整,但我们依然更愿意选择云法庭,它打通时空限制,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庭审,是便民为民的实举措,是智慧法院的建设成果。

  全国首个“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

  北京互联网法院建设的“天平链”,利用区块链技术多方参与、防篡改、可追溯的特点,解决了互联网审判当中电子证据的取证难、存证难、认定难“三难”。目前,“天平链”已完成版权、著作权、互联网金融等9类25个应用节点数据对接,北京互联网法院上链电子数据超过1000万条,跨链存证数据量已达上亿条。

  颜君,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副庭长

  解读

  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成立之初就建设了全国首个以法院为主导的“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实现在司法场景下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在审理案件时,法官可以对当事人上传的上链证据一秒验证,更好解决电子证据存证难、取证难、采信难的问题。对于当事人来说,“天平链”降低了维权的时间、金钱成本,提高了审判效率。在执行场景下,利用天平链技术实现嵌入智能合约的调解案件一键执行立案,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收获了当事人的好评。同时,北京互联网法院“以链治链、规范用链”,对第三方接入平台资质、应用接入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提出明确、严格的要求,为全国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推广提供可借鉴的北京经验。“天平链”还和北京版权局“版权链”跨链对接,实现对数字版权确权、授权、交易、维权等各环节的全面覆盖,推动版权纠纷案件诉源治理,并在2020年和2022年两次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作为首都法院大家庭的一员,我会和所有的首都法院人一样,继续在漫漫征途中努力奋斗,不断为首都“两区”建设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互联网司法服务!

  类案检索、参阅案例制度

  类案检索、参阅案例制度是促进类案裁判标准统一、法律适用统一的重要措施。对存在法律适用争议或者“类案不同判”可能的案件,承办法官应当制作关联案件和类案检索报告,并在合议庭评议、专业法官会议或审判委员会讨论时说明。参阅案例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过选编发布的对本辖区内相关案件法律适用具有参考意义的典型案例。

  龚晶,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西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团队长

  解读

  法官通过裁判来树立规则、引领风尚、传递正义。如何实现法律适用标准和裁判尺度的统一、严格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是首都法院落实司法责任制、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抓手。全市各家法院积极推广、落实、细化、规范类案检索、参阅案例制度,通过调研、评比、座谈、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实现审执业务与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为法官精准裁判提供了平台、拓宽了思路,提升了裁判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律确定性和预见性,确保每一个案件的办理都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审级职能定位改革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批准开展试点工作,北京是12个试点地区之一,试点期限两年。北京法院严格贯彻落实改革试点各项工作要求,在实现审判重心进一步下沉的同时,推动将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具有普遍法律适用指导意义的案件交由较高层级法院审理,逐步实现基层法院重在准确查明事实、实质化解纠纷,中级法院重在有效终审、精准定分止争,高级法院重在依法纠错、统一裁判尺度。试点以来,全市三级法院上下联动、一体推进改革任务落实,提级管辖案件43件,其中2件转化为全市法院参阅案例,达到审理一件、指导一片的效果,高院优化再审案件职权配置和运行程序,再审改革经验被最高法院推广。

  龚勇超,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

  解读

  完善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对于更好地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随着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的持续推进,北京法院的案件结构和分布日趋合理,司法职权和资源配置更加科学,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有效提升。作为中级人民法院,我们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关于提级管辖的工作要求,制定实施细则,建立提级管辖工作台账,建立审判庭与辖区法院对口庭室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判后答疑、公开推送裁判标准等方式加强对二审案件当事人的服判息诉工作,进一步推进了中级法院有效终审、精准定分止争的职能定位改革。相信未来,随着改革的推进,人民法院审级设置将会更为科学,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将会得到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的多元司法需求将会得到更好满足。

  基层党建“两项制度”

  为加强法院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制定《关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首都法院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首都法院党小组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两项制度,推动党建工作与审判工作的深度融合。

  谢耀宗,全国优秀法官,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斋堂人民法庭庭长

  解读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人民法院的光荣传统,是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取得历史性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新征程上人民法院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北京高院制定关于基层党建和党小组的“两项制度”,将党小组建到审判团队和工作团队,抓实抓牢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民司法高质量发展。以落实“两项制度”为基础,北京法院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履职尽责,在服务保障冬奥会、“两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展现新作为;推行党建引领“双百分百”参与诉源治理机制,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冲在全市疫情防控第一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展现北京法院队伍的政治担当和为民情怀!

  “四大高地”

  为加快推进首都法院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结合北京法院实际,研究提出“一个统领、四个高地”建设规划,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打造审判业务、审判研究、改革创新、人才聚集“四大高地”,大力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陶钧,全国优秀法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

  解读

  北京法院按照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深入打造“四个高地”,大力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法院队伍履职能力建设。2022年,北京法院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审判业务高地、审判研究高地、改革创新高地和人才聚集高地建设为抓手,在“四个高地”建设方面取得丰富成果。在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我见证了北京法院围绕服务国际科创中心和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的目标,完成《“两区”建设知识产权全环节改革行动方案》,制定《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审理指南》,在昌平未来科学城增设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将继续扎根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前沿,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和履职能力、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审判工作质效,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与保障,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策划:张忠涛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百年大集热闹迎新春

  • 芳容初露 雪雕高手“冰城”秀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