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两会时间】来了!2023年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文字实录)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两会时间】来了!2023年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文字实录)

来源:重庆检事儿2023-01-15 22:36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23年1月15日在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贺恒扬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检察机关理念、机构、职能重塑性变革的五年。在市委和最高检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大力支持下,全市检察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以及中央、市委、市人大重要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坚持“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总体要求,坚持“党建抓细抓长、案件办准办好、队伍带精带强、工作做实做稳”总体思路,依法正确履行检察职责,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司法保障。

  ——五年来,我们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推动检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牢记检察机关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争创“学习型”检察院、争当“放心型”检察官活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制定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及市委贯彻措施的分工方案,把党赋予检察机关的更重责任落到实处。全面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坚决肃清邓恢林流毒影响,全市检察干警“政治三力”不断增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在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的斗争中作出了检察贡献。

  ——五年来,我们能动履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出台10条意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检察履职从依法办案向能动服务转变。2020年起持续开展“保市场主体、护民营经济”专项行动,联合公安机关清理涉企“挂案”“积案”1775件,为650家企业解除诉累。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检察改革试点,部署推进“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专项行动,办理侵犯专利、商标等刑事案件290件,帮助60余家知名企业“打假维权”。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省检察机关建立76项协作机制,在交通物流、生态环保、经济金融等领域统一司法标准。牵头与广西检察机关签署协作意见,携手服务“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建立长江上游六省市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设立长江生态检察官,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五年来,我们践行为民宗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尽心尽责。起诉黑恶势力犯罪2612人,起诉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严重刑事犯罪五年下降21.6%,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五年下降29.7%。大力开展办实事活动,直接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745件。创新12309检察云呼叫平台。建立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做到七日内程序性答复、三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两个100%。创新律师互联网阅卷平台,实现律师阅卷“一次也不用跑”。做实做靓“莎姐”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引导3944名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帮助2029名受害未成年人走出阴霾。积极支持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维护合法权益,深入开展专项行动,五年司法救助3300多人,发放救助金5000多万元,市检察院对口帮扶的武隆区文凤村整体脱贫,成为乡村旅游重点村。

  ——五年来,我们强化法律监督,公平正义得到进一步彰显。刑事检察优中有升。对构成犯罪的追诉3051人,对不构成犯罪或犯罪情节轻微的不起诉28246人;监督立案1679件,监督撤案5261件,开展侦查活动监督7319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抗诉416件;对1990年以来的31万件“减假暂”案件全面复查,获得中央督导组肯定;起诉原县处级以上人员职务犯罪174人,立案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83人。民事行政检察弱项变强。办案数从2018年的3513件上升到2022年的4826件;探索运用大数据平台,监督纠正虚假诉讼706件;发挥行政检察优势,促进审判机关依法审判,推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主动与法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沟通协作,画好依法治市“同心圆”。

  ——五年来,我们当好公益代表,公益诉讼检察之路越走越宽广。认真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不断拓宽公益诉讼保护范围,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587件,其中生态环境领域7120件,食品药品、公共安全等领域2172件。诉前检察建议整改率由2018年的97.2%上升至2022年的99.9%。推行“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检察模式,让生态环境得到更广泛的保护。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与有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200余项。

  ——五年来,我们加强溯源治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追求“明辨是非、定分止争,息诉罢访、案结事了,促进管理、创新治理”的司法办案三重境界。持续落实最高检一至八号检察建议,督促整治校园安全、窨井伤人、虚假诉讼等突出问题。针对办案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向党委、人大、政府提交专题报告1197份,向有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2044份,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全面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全市检察机关审查逮捕人数逐年下降,不起诉率从2018年的8.8%上升到2022年的24.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平均适用率88%,认罪认罚被告人服判率保持在97%以上。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创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力更足。圆满完成职务犯罪侦防职能、机构、人员转隶,蹄疾步稳推进公益诉讼制度,先行先试开展内设机构改革,顺利实现检察体制、机制、机构的华丽“转身”,形成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新格局。设立重庆两江地区检察院,在全国率先迈出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第一步。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基层检察院员额比例由2018年的29.5%提高到2022年的37.1%,检察人员职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稳步推进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构建捕诉一体化、类案专业化办理机制,检察机关诉前主导、审前过滤作用得到强化。全面开展监狱巡回检察改革,相关做法被最高检推广。大力推进数字检察改革,建成智慧检务应用中心,研发量刑建议智能辅助系统、智慧民事监督办案系统,让数字检察更智能。“莎姐”未成年人检察品牌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十大检察文化品牌”;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被评为重庆市“我最喜欢的10项改革”和首届重庆市政法领域改革十佳范例。

  ——五年来,我们坚持强基导向,队伍素能更加过硬、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基层检察院建设的意见,抓基层、强基础,开展“一区”“两群”结对共建、相对薄弱院“脱薄争先”等活动,12个基层检察院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和先进检察院,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出台激励全市检察人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意见、加强优秀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10条举措,市检察院离退休干部第四党支部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支部书记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接受最高检党组政治巡视,深入推进政治巡察、政治督察,检察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我们自觉接受监督,切实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检察工作各环节。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了法律监督、公益诉讼、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民事行政检察等工作。主动接受代表委员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9件、政协委员提案73件,切实把代表委员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改进工作的硬招实招。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3万余人次走进检察机关、监督检察工作,检察权运行更加规范透明。

  五年砥砺奋进,重庆检察工作发生了整体性、重塑性变革,从固强补弱到整体提升,从依法办案到能动履职,从平稳推进到高质量发展,持续保持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一方阵。回首过去五年,我们深切体会到: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笃定前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才能行稳致远。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才能无往不胜。始终坚守宪法定位,才能自强自立。始终发扬斗争精神,才能有为有位。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才能赢得未来。

  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紧扣服务保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中央《意见》和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最高检要求,依法能动履职,全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一年来,批捕10655人、起诉32121人;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3633件、行政诉讼监督案件1193件;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246件,提起公益诉讼189件;监督纠正刑事执行违法违规1855件次;审查办理控告申诉案件11873件。

  一、坚决维护稳定,全力保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严惩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积极参与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深入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等专项行动,起诉黑恶势力、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犯罪1872人,起诉盗窃、诈骗、“黄赌毒”等犯罪14498人。深入开展专项行动,三级检察院领导干部主动接访2953人次、检察听证927场次,中央联席办和最高检交办的14件重复信访案全部化解。全面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险性小的犯罪嫌疑人不批捕2009人、不起诉8549人、建议或决定变更强制措施585人。主动与市邮政管理局加强寄递安全监管协作,与市应急管理局制定“十项任务清单”促进安全生产,向有关单位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636份,清隐患、防风险、堵漏洞、促治理。

  二、主动融入大局,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开展“保市场主体、护民营经济”专项行动,起诉侵犯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犯罪826人,对犯罪情节轻微的市场主体负责人不批捕321人、不起诉352人。联合市工商联等部门对111家涉案企业启动合规整改,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更好发展。依法严厉打击金融领域犯罪,起诉洗钱犯罪58人,起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犯罪313人,追回资金5.8亿元。与四川省检察院签订协作意见,由五分院统一履行对成渝金融法院的法律监督职责。持续开展“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专项行动,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57人,办理有关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1件。在西部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在有关企业设立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相关做法列入《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

  三、坚持司法为民,助力提升群众高品质生活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依法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1633件。设立“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携手1397名志愿者共护公共利益。扎实开展“公益诉讼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起诉破坏耕地犯罪14人,办理耕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等公益诉讼案件140件,帮助农民工讨薪1013万元。对1165名生活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2889万元。对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人不起诉939人,适用附条件不起诉684人。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及重庆条例,发出“督促监护令”544份,深入学校开展普法宣传470场。

  四、强化法律监督,切实维护司法公平公正

  强化刑事检察监督,与公安机关联合设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在全国首创“110可视化系统监督平台”,监督立案数、书面纠正违法行为数同比分别增长29%和15.9%;坚持“派驻+巡回”检察模式,提出书面纠正意见73件,对“减假暂”案件提出纠正意见1098件。强化民事检察监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诉及再审检察建议433件,监督纠正虚假诉讼370件。强化行政检察监督,以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等为重点,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193件,联合市高法院、市司法局出台《意见》,化解行政纠纷93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立案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22人,起诉职务犯罪264人。制定检察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行动方案,研发的4个监督模型在全国获奖,研发的“渝e管”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试点”重点应用场景。

  五、做到严管厚爱,努力锻造过硬检察队伍

  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干警培训“第一课”,在全市检察系统全覆盖宣讲,检察干警政治立场更加坚定。常态化开展法律职业共同体同堂培训,举办业务竞赛、实战实训班32期、培训干警8671人次,聘请319名行政机关专业人员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提升检察办案水平。持续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扎实开展政治督察和警示教育,促进队伍清正廉洁。

  六、深化检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

  认真落实市委第六次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市、区县检察院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130余次。市检察院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并全面落实审议意见。对2022年全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提出的760条意见建议逐条梳理、全部整改回复,全年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35件,满意率100%。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代表联络工作的意见》,邀请代表委员等视察检察机关7300余人次,依法依规公开案件信息4万余条,以公开促公正提公信。

  过去一年,全市检察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发展,113个集体、369名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涌现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以及党的二十大代表梅玫、全国青年能手崔念、重庆五四奖章获得者黄奕玮等一批先进典型。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和2023年工作建议

  未来五年,全市检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市委六届历次全会、市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市委和最高检工作部署,聚焦“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这个主题主线,自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遵循、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中谋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见实效。2023年,我们将奋力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更高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引领检察干警践行“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对标对表,以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为重点,全力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新的政治答卷。

  二是以更强担当服务保障新重庆建设。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危害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各类犯罪,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对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司法保护,服务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深化川渝、桂渝等跨区域检察协作,服务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完善长江生态检察官制度,服务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力做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新的时代答卷。

  三是以更深情怀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持续加强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法律监督。扎实做好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检察听证、司法救助等工作,促进矛盾源头治理。坚持将法、理、情融为一体,办准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全力做好为人民服务新的民生答卷。

  四是以更大力度深耕法律监督工作。坚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不断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和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持续做优刑事检察、做强民事检察、做实行政检察、做好公益诉讼检察。深化数字检察建设,全力做好维护司法公正、守护公共利益新的履职答卷。

  五是以更严标准打造过硬检察队伍。持续加强检察队伍专业培训和人才培养,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检,不断提高检察干警履职能力和斗争精神,锻造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检察铁军,全力做好检察队伍自我革命新的廉政答卷。

  六是以更实举措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办好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深化检务公开,全力做好接受人民评判新的监督答卷。

  来源 | 市检察院办公室 图片 | 齐岚森 封面 | 石涛 编辑 | 张博、詹佳慧 排版 | 岑欣颖 审核 | 马弘 主编 | 侯映雪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 甘肃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春播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