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华全媒+丨警察节探营:全国第一声110警铃在这里响起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新华全媒+丨警察节探营:全国第一声110警铃在这里响起

来源:新华网2023-01-11 17:29

  新华社广州1月10日电 题:警察节探营:全国第一声110警铃在这里响起

  新华社记者毛鑫

  在广州起义路200号,筹备了数月的广州警史馆在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这天开馆了,一大早就迎来了不少参观者。

  1月10日,广州警史馆。新华社记者毛鑫摄

  在三楼展厅南墙正中,有一张黑白照片,不少人驻足围观,堪称“镇馆之宝”。照片里,着旧式警服的两位女警坐在一台满是按钮的设备前,一手拿起电话,一手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这张照片,定格了中国第一个110报警台最初的样子。

  1月10日,广州警史馆内展示的广州110第一代接警员工作照片。新华社记者毛鑫摄

  1986年1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在全国率先开通110报警服务台,“110”从这里走向全国。30多年后,1月10日这个日子,被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这是在国家层面专门为人民警察队伍设立的节日。

  杨蕴华是110报警台最初的6名接警员之一。37年过去,从一线接警员成长为110报警大厅的管理员,她笑着说:“我可能是全国在岗时间最久的110接警员了。”

  1986年2月,杨蕴华(右一)在开通初期的广州110报警服务台工作。周晓辉摄

  杨蕴华回忆说,当时警铃声响起,要一手拿起电话,另一只手按下录音机录音键,磁带开始转动,再拿起笔在接处警登记表上记录报警内容。所以每个接警员都要眼疾手快、头脑灵活,还要熟记城市的大街小巷,以便能最快速度通知派出所警力到场。那时候交通工具还不发达,民警出警经常是步行或骑自行车。

  她手里至今珍藏着一本《业务工作大事记》,翻开第一页,上面记录着广州110的第一宗报警电话内容。这也是新中国响起的第一声110报警电话铃声。

  1986年1月10日凌晨3时15分,广州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员报警,说店内财物被盗。值班员记录后马上通知辖区的派出所出警处理。民警很快到场,嫌疑人闻风抛弃赃物逃跑。

  那一天,6名接警员守着“一部电话一支笔”,一共接到24宗报警,这是我国110报警台的起点。

  1987年3月,公安部派出工作组赴广州进行实地调查,之后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大中城市公安局在一两年内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并尽快投入使用。1996年7月,公安部再次下发通知,要求在1997年年底之前,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建立、开通110报警服务台。

  在公安部的力推之下,110报警服务台遍地开花,公安机关接警量逐年增加,到1996年达到522万起(次)。

  “您好,广州110,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如今,在广州市公安局110接警大厅,这样的接警问候声此起彼伏,几十名接警员紧盯着电脑屏幕,边询问边记录边处置。即使夜深人静之时,接警大厅依然灯火通明,24小时工作的接警员们轮班守候在接警台前,用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牵起群众求援求助的希望,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平安。

  1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110接处警大厅。新华社记者毛鑫摄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一张110警情表,记录着一段持续23分钟34秒的生命通话。

  2020年6月4日晚上8时48分18秒,接警员黄情芬接通一个报警电话。连续问候了三声,那头才传来一句无力的声音“我好累啊,我想离开这里了……”,黄情芬瞬间明白了对方的境况。这个19岁的男青年因被公司辞退,又不敢回家,难以承受压力,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黄情芬凭借丰富的接警经验和娴熟的沟通技巧,一边不断鼓励和引导他敞开心扉,倾诉压力,一边安排辖区派出所民警跟进处理,最终成功劝慰其打消轻生念头。

  这张警情表上,处置流程以秒为单位不断更新,市局、分局、派出所的警力接力处警。这段持续23分钟的生命通话,用真挚的情感融化绝望的心。

  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110全年接警量达575.34万起,平均每分钟有近11个电话打进。如果将每宗警情都打印在一张普通A4纸上,叠放的厚度将超过525米;1名接警员1年生成的警情记录字数约2148300个。

  杨蕴华的感受更直观:“我们这里一个键盘两年多一点就敲烂了。”

  从“一部电话一支笔”,到“一台电脑一根线”,发展到现在“一串数据一个大脑”,37年来,公安现代化改革逐步推进,广州公安建成以110指挥中心为中枢的“情报、指挥、巡逻、视频、卡口、网络”六位一体的社会治安巡逻防控机制。

  电话报警、短信报警、网络报警……如今,警务技术不断更新,只为接警“再快一秒”,安全“再快一秒”,让报警人随时得到帮助,也让犯罪嫌疑人无处可逃。

  公安部数据显示,我国是命案发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枪爆案件最少的国家之一,每10万人口的命案是0.5起。我国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这背后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人民警察不辞辛苦的付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1.7万余名民警因公牺牲,其中3700余人被评为烈士,30多万名民警因公负伤。党的十八大以来,有3900余名民警因公牺牲,其中200余人被评为烈士。

  37年来,链接起人民警察和老百姓之间普通的三个数字“110”,常被百姓诠释为“一心一意零距离”的守护,如今也有了更深刻的更丰富的诠释——中国人民警察节。请相信,当你拨出这三个数字时,很快会有人民警察把安全带到你身边。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