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春走基层丨北纬53度 守卫零下50℃的中国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丨北纬53度 守卫零下50℃的中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01-06 11:42

  位于北纬53度的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是我国边境线上的最北乡镇,这里的冬季长达8个多月,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2.3℃,极寒是这里的代名词。

  我国最北的边境派出所就设在这里,23名移民管理警察,担负着173公里中俄边境线的戍边和治安管理任务。

  在我国的最北端,中俄两国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隔江相望。黑龙江江面往往10月就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新年前夕,新春走基层的记者来到了中国最北端的派出所——北极边境派出所。

  对中俄边境173公里的边境线进行分段徒步踏查是北极边境派出所的重要任务,12月28日早上八点,天还没大亮,派出所的教导员牛书磊和民警们就开始了踏查前的各项准备。

  北极边境派出所教导员 牛书磊:咱们今天的任务是对小马厂到大马厂方向进行边境踏查, 主要就是看是否存在越界捕捞及越界行为的发生,大家对这个任务是否明白?

  当天,教导员牛书磊带领踏查民警们要往返步行10多公里,目的地是中俄边境第137号界碑。江面上刚走出不到10分钟,大家秒变“白眉大侠”。尽管临行前,我们做足了防寒的准备,穿上了最厚的衣服,但江上的寒冷程度还是让我们始料未及,江面上刚刚行进了十多分钟,一位记者的耳朵就冻伤了。

  拍摄仅仅进行了半个小时,我们的摄像机就因为温度太低,停止了工作。在对摄像机进行了保暖防护后,我们再次出发。江面行走与陆地不同,凛冽的江风吹在身上,再厚的衣服几分钟也能吹透,极寒气温下,每迈出一步都是与大自然的抗争。巡江踏查行进了一个多小时,一名民警突然坐在了地上。

  除了冷,考验人的还有江上的路,民警告诉我们,现在冰冻三尺的江面还算安全,初冬与初春的江面才是最危险的。有一年在一次巡江踏查中,就有一位护边员掉进了冰窟窿里。

  民警史先强:我们在江面走着走着,冰面碎了,人瞬间就掉下去了,当时我们几个得亏是挨得近,反应得也快,当时我们几个也没多想,一使劲给捞上来了,瞬间这名护边员浑身就冒白烟了,身上立马就结了一层冰,像冰屑子似的。

  每三天一次对173公里的边境进行分段踏查是23名民警雷打不动的任务。在体感温度接近零下50摄氏度的江面行走,热量消耗极快。午餐显得尤为重要,馒头顶饱,方便面能喝口热汤。

  原本在陆地上两个小时就能走完的路,我们跟着民警们走了近5个小时,下午两点多,我们到达了当天巡查的终点,中俄边境137号界碑。

  守卫边疆、服务百姓,是北极边境派出所的双重责任,2010年,为了推进警务前移,北极边境派出所在距离北极镇100公里外的北红村和洛古河村分别设立了两个常驻警务室,每个警务室配备1-2名民警长期驻守,在寒冷的冬夜,他们和村民一起去找过丢失的牛羊,帮老百姓打井劈柴盖房种地,化解邻里纠纷,遏制非法作业,清理界江隐患,驻村民警成了村里的编外成员。

  北极边境派出所驻北红村警务室民警张春亮:你走过的路体现了你心里的认知,因为我没有浪费啊,至少是在我最宝贵的时候,我用在了我自己感觉应该付出的地方。

  北极边境派出所教导员牛书磊:虽然我们戍的是边,但我觉得就像咱们二十大报告里面说的,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都是舍家撇业的,在这里边大部分都是外地过来的,但是在这里远亲还不如近邻,我们慢慢跟老百姓当亲人一样。

  北极边境派出所的20多名戍边民警,平均年龄30岁,他们中最长的驻守在边境地区已经21年,最短的也有4年多。在北纬53度,中国纬度最高,冬季最冷的地方,一代代民警扎根“北极苦寒之地”,日复一日守卫着祖国的边境安宁,无怨无悔。

  民警们:这里是北纬53度,我们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敬礼!

  (总台央视记者 项飞 白央 李文杰 武兵 刘刚 邱小平)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