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亟需“三个弄清楚”
首页> 法治频道> 理论·实践 > 正文

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亟需“三个弄清楚”

来源:光明网2022-11-25 12:32

作者:郑生

近期,中央网信办持续深入推进“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针对近期疫情防控、突发案事件、社会民生等领域谣言问题,督促指导网站平台加强监测查证,全面排查整治,处置传播网络谣言账号5400余个,第一时间溯源并关闭首发账号,有力打击造谣传谣行为。特别是公开通报了三批首发谣言典型案例,尤其值得肯定。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谣言散布的温床。网信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和网络巡查,及时对各类谣言进行辟谣澄清;公安机关对谣言制造者、蓄意传播谣言者一追到底、依法惩处。这是依法治网应有之义。以此为鉴、以网为镜,依法打击网络谣言亟需“三个弄清楚”:

一要“查证溯源”,弄清楚是什么人在造谣、为什么要造谣。过去,对“受阅飞机有物体掉落”等一些危害空中安全网络谣言的打击批驳,只做了“及时辟谣”的上篇文章,缺少了“查证溯源”的下篇文章,使触犯刑法的谣言制造者一直逍遥法外,有的“辟谣者”反而被污蔑陷害为“造谣者”。由此来看,打击批驳网络谣言,需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把查证溯源作为第一选项,切实弄清楚是什么人在造谣、为什么要造谣,是利欲熏心还是受人指使,都应该弄清楚,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唯有这样,才能打击“造谣者”,保护“辟谣者”。

二要“有法必依”,弄清楚造谣者行为是违规是违法还是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等内容的信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对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将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由此来说,打击网络谣言需要“有法必依”, 以此正告谣言制造者,“手指动一动,圈群造谣言”等行为违规违法甚至犯罪,必将受到法律惩处和社会谴责。

三要“有破有立”,弄清楚真相是什么、事实是什么。比如,查处批驳一起危害空中安全的网络谣言,既指明这一谣言出自哪里、是谁炮制的,又及时公开了事实真相。由此说来,打击网络谣言需要“有破有立”,不搞“简单否认”,阐明“事实真相”,切实提升公信力。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回应公众关切,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要引导社会公众增强辨别网络谣言能力,主动拒绝传播谣言,共同维护健康有序清朗的网络空间。

网络无限,道德有界;网络无形,法律有绳。无论人们在网络中怎样虚拟自己,都必须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