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新视角)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新视角)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11-21 08:26

  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提能”、青少年“学法筑基”、村(社区)人员“识法明理”、企业(单位)人员“守法聚力”……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扎实推进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行动试点工作。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探索实践,成为中国普法工作的生动缩影。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需要持续普及法律知识、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持续进行全民普法,是人类法治史上的一大壮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6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实施完成7个五年普法规划。去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通过不断深入的普法宣传,人们的法律意识、法治素养不断提高。此前一项全国性的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首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随着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迫切要求进一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坚持人民立场。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归根到底是为了群众。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和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普法重点,从群众所需入手,讲群众听得懂的话,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法律的温暖和力量。这正是“八五”普法规划强调的“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的题中之义。

  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法治教育应常抓不懈,并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对国家工作人员来说,通过教育引导其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重点抓好“关键少数”,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对青少年来说,通过教育教学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全社会不同主体来说,通过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提高各群体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让法治逐渐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推动实践养成。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需要融入到法治实践中。对每个公民来说,要从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垃圾分类习惯、制止餐饮浪费等日常生活行为抓起,从不断提高自身规则意识做起。对法治工作者而言,每一个个案公平正义的实现,都是法律权威的最佳证明。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群众能够深切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全社会将真正树立起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法治精神就会深入人心。

  古语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让法治素养成为公民基本品质,法治精神铭刻在人们心中,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彭训文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