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法学界人士解析“网课爆破”:用法律武器回击网络暴力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法学界人士解析“网课爆破”:用法律武器回击网络暴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11-11 09:21

  近日,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的一名历史教师,在遭受“网课爆破”后不幸去世,引发全网关注。记者搜索发现,此前,多地发生过类似网课入侵事件,“爆破”方式多样且人数众多,从开麦说话、刷屏骚扰信息,到辱骂师生、播放不雅视频等。不少学生直呼,“简直苦不堪言”“严厉制裁‘爆破手’”。

  “‘网课爆破’绝非简单的恶作剧,而是一种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的新型网络暴力行为,轻则违法,重则犯罪,依法应当予以制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新林说。

  11月4日,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对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等作出要求。

  “网课爆破”反映了网络暴力滋生土壤的哪些深层次问题?未成年“爆破手”能否免于处罚?是谁在给这些未成年人“递刀”?如何有效治理网络暴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连线法学界人士解析。

  “网课爆破”已触及法律红线 涉嫌违法或犯罪

  “‘网课爆破’属于网络暴力。”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陶宽指出,“网课爆破”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关系着学生和老师的个人权益,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网络暴力。

  陶宽解释说,“爆破手”这一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于有组织地跑到学校课堂破坏教学秩序,如大声喧哗、扔东西、辱骂他人等,阻止学生上课、教师授课。而“网课爆破”是将这种违法手段从线下转移到网络,“同样应当受到法律的约束”。

  彭新林分析认为,“网课爆破”行为违反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有关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名誉权等方面的规定。

  “不法分子‘入侵’在线课堂,对师生公然侮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情节严重的,应当以侮辱罪或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也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彭新林告诉记者,如果不法分子是通过黑客技术破解课堂密码,非法入侵网络课堂,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如果是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则应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彭新林提醒“爆破手”,若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犯罪的同时,又构成刑法第291条之一规定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第364条第1款规定的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则应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网络暴力违法成本过低 维权成本过高

  “五毛一节,十元永久”“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皆可爆破”“诬陷、表白等需求都可满足”……记者注意到,“网课爆破”在线下已逐渐形成一条黑灰产业链,入侵一节网课的价格最低仅需0.5元。

  彭新林指出,网课入侵的原因,多与部分学生反感网课或寻求刺激有关,进而动起了歪脑筋,或是雇用“爆破手”捣乱,扰乱教学秩序。据调查显示,很多“爆破手”为未成年人,甚至有的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不会因其特殊身份免责,这种情况也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彭新林说。

  “违法成本过低、维权成本过高,是网络暴力高发的主要原因。”陶宽认为,法律上对网暴进行惩罚的力度较轻,一般仅会被追究民事侵权行为,不外乎赔礼道歉、消除不良影响,或赔偿非常有限的经济损失,涉及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对个人而言,涉及刑事责任的网暴,搜集电子证据是个难题”。

  彭新林分析,网络暴力的滋生,既有部分网民网络素养不高的原因,也有相关网络平台“唯流量”的内容创作导向和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还涉及网络暴力背后的黑灰产业链条。“有效治理网络暴力,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既切除病灶,也铲除病根。”

  彭新林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依法履职,加大对网络暴力及其背后黑灰产业的打击力度,特别是重拳出击有组织、有策划、有产业链条的新型网暴;同时,要深化网络暴力专项治理,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推进网络素养教育,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丰富网络道德实践,推动网络暴力治理不断从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网课爆破”等网络暴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一些学校以网络形式开展教学,如何保障网课安全,全面阻击“爆破手”?

  彭新林指出,当前,一些线上教学平台,可能存在责任认识不充分、角色定位不准确、履职尽责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完善、管理操作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平台用户越活跃,社会责任越重大,线上教学平台越是要肩负起防范“网课爆破”的主体责任,构建网络安全防火墙;同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反“网课爆破”的能力,相关网络平台要进一步完善会议锁定、一键屏蔽、一键举报、踢出会议等快速权限控制功能,压缩“爆破手”胡作非为的空间。

  “治理‘网课爆破’必须‘零容忍’,重拳出击。”陶宽建议,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增加网暴违法成本。“通过对网暴行为的研究发现,网暴是有迹可循的,他们的行为模式可以通过技术建模,设立模型,通过‘提前预警+人工审核’的方式,提高网暴预警能力。”同时,将网暴者违法行为在社会诚信体系中予以体现,将其与就业、银行贷款等挂钩;如有情节严重的,予以行政拘留处罚甚至刑事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在彭新林看来,加强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关注疫情期间学生心理问题同样重要。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注意引导学生不将网课教室密码外泄,防止“引狼入室”。教育主管部门、线上教学平台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防范“网课爆破”的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应对“网课爆破”时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安全意识,消除网络暴力滋生的土壤,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韩飏 先藕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28日晚,2025中国・E-TOWN电竞节超级冠军杯开幕式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又称“北京亦庄”)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举行。
2025-11-28 20:51
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督促连锁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只开店、不管店”问题;“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全面停售……12月新规,一起来看!
2025-11-28 17:11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