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小超市为何成为知识产权侵权高发地
首页> 法治频道> 知识产权 > 正文

中小超市为何成为知识产权侵权高发地

来源:法治日报2022-11-07 11:22

  老居民楼下的小店,城郊乡村的小卖部,这些中小规模的超市,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近些年,随着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一些假冒品牌商品在城市大超市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后,开始向这些中小超市转移。

  今年1月,浙江省慈溪市新浦镇的一家小超市就收到了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的传票和起诉书。因为店里销售假冒伪劣的“七度空间”品牌卫生巾,被该品牌卫生巾商标注册公司告上慈溪法院,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最后,小超市与原告公司经过协商,确定赔偿数额后案件以和解告终。

  工商登记显示,慈溪以超市、日用品店等冠名的零售业商店近4000家,其中像新浦镇这家小超市一样惹上知识产权侵权官司的小微超市不在少数。这一现象引起了慈溪法院的关注。通过对近3年知识产权案件的统计分析,慈溪法院发现近3年来平均每年有100起知识产权案件和中小超市有关,且此类案件多为系列案件从而批量维权。被起诉侵权的中小超市,大多集中在乡镇地区,且多为关联案件,同一权利人同时起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超市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原告起诉本地中小超市的案件多达55件,同一超市因销售多种侵权商品而多次被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此外,慈溪法院法官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这类案件案由集中,其中大部分是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占比达89.58%;另一类是侵害著作权案件,占比达10.42%。从侵权表象来看,侵害商标权纠纷是小超市经营者销售了侵犯原告在有效期内依法享有商标专用权的、在相同或相似核准使用类别的商品,比如有小超市售卖“猴姑”饼干,被“猴菇”饼干厂家告了;著作权侵权多为侵害美术作为的发行权,主要表现为销售的商品包装上使用的产品名称字体使用了权利人作为美术作品登记的字库内作品,或是销售的商品上使用了与知名动画形象或绘画美术作品相同或实质性相同作品。

  为什么中小超市容易惹上这类官司呢?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慈溪法院发现主要与经营者有关。由于超市准入门槛低,不需要特殊技术和特殊知识支撑,经营主体的个人素质和知识储备参差不齐,大部分经营主体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缺乏概念,对仿冒商品存在识别障碍,加之进货渠道不规范,成为假货重灾区。

  前不久,慈溪一家小商品百货店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在店内售卖印有“超级飞侠”文字及多个“超级飞侠”卡通角色的风车等商品,被权利人起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作为涉案产品的销售商,未能提供产品有合法来源的有效证据,其行为已侵犯原告对涉案作品享有的发行权,最终判决被告立即停止销售侵权商品并赔偿权利人经济损失5000元。

  也有些经营者虽然意识到销售的相关商品可能侵权,但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进货价格低廉有较大利润空间、别人也在卖没有被查处或者自身经营规模小不会被发现等心理作祟,铤而走险知假卖假。

  另一方面,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很多时候消费者囿于购买能力或者对质量要求不高等因素,往往会在一些玩具、文具、日用品等小商品的购买上选择知假买假。

  这类案件多是商业维权,原告一般会委托专业律师,事先收集了充足证据,而一些中小超市因日常经营不规范、证据意识淡薄等原因,较少能形成有效抗辩。

  在日常走村入社下网格的普法活动中,慈溪法院法官经常告诉一些前来现场的中小超市经营者,如何避免经营方面特别是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风险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根据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销售与生产是各自独立的行为,具有不同的侵权构成要件,侵权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其中一种行为,即可能构成对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的侵害,知识产权权利人可选择认为合适的对象进行诉讼。”慈溪法院民三庭副庭长张小玲建议,销售者如认为其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则应当举证证明其所销售的商品具有合法来源。

  那么,如何证明合法来源?张小玲说,首先,销售者应当明确销售的货物具有合法正规的来源、途径,并保存好相应的证据,比如进货单、支付凭证等;其次,销售者要履行甄别义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若发现供货商提供的商品存在侵权情况,要及时与供货商联系,立即停止销售,在进货时要仔细查询生产厂家,必要时要求供货商提供商品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文件;最后,一旦涉诉,销售者要及时向法院提供证据证明涉案货物的合法来源并说明提供者,避免因供货商侵犯知识产权而造成自身损失。(王春 路余 张小玲)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