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雪中送炭 似冬日暖阳——青海玛多法院干警60多年扎根高原司法为民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人物 > 正文

如雪中送炭 似冬日暖阳——青海玛多法院干警60多年扎根高原司法为民

来源:新华社2022-10-31 11:24

  新华社西宁10月30日电 题:如雪中送炭 似冬日暖阳——青海玛多法院干警60多年扎根高原司法为民

  新华社记者薛玉斌、李宁、柳泽兴

  扎根海拔4500米高原,克服苦寒缺氧,释法说理传播法治,倾心守护牧民利益……60多年来,青海省玛多县人民法院百余名法院工作者,风雨无阻奔走草原,风餐露宿巡回审判,公平公正调处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用忠诚坚守在三江之源谱写“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时代赞歌。

  “哪里有法院,哪里不公平的事就能解决”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平均海拔超4500米,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牧民长期“逐水草而居”,鲜与外界接触,过去遇到各类纠纷,多寻求中间人解决。

  “法院帮我调解纠纷效果好,一听说他们今天要来宣讲,我一大早就骑摩托车赶过来了。”在玛多县花石峡镇维日根村,法院巡回审判车停稳后,村民才让旦巴连忙迎上去,卸下宣传展板,摆好折叠桌椅,将写有“玛多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横幅固定在车身上。

  2022年7月14日,在玛多县花石峡镇,玛多县人民法院法官在审理案件。新华社发

  56岁的才让旦巴家里饲养着上百头牦牛,每逢放牧时节,因草场分配有时会与他人发生纠纷,过去遇到问题就找村里老人解决,可调解结果常常是双方都不满意。“谁和中间人关系好,中间人就偏向谁。”一些不公平的民间调解让才让旦巴感到不痛快。“有次调解结果是要回5头牦牛,其中2头就要交给中间人,还得是青壮年牛。”

  2022年7月12日,在玛多县冬格措纳湖畔,当地牧民群众在听玛多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法律宣讲。新华社发

  在法院一次入村宣讲中,才让旦巴趁着纠纷双方都在场,提出调解诉求。“法官先询问我们的想法,然后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开始调解。”当天,才让旦巴便和对方达成协议,心悦诚服地在调解书上签字摁手印。

  周智是玛多县扎陵湖乡第一牧业社牧民,家中有6口人。2017年,他与花石峡镇措柔村3名牧民签订承包协议,将自家440多只母羊承包给对方,协议规定对方每年要给自己50只小羊羔。一年后,对方不按约履行协议,电话也联系不上。“这440多只母羊可是我们家全部财产,家里人吃的穿的都靠它们。”3年间,周智往花石峡镇跑了五六次,始终要不回自家母羊。

  “对方多年拖欠导致家里经济困难,实在没办法了,就找法院起诉。”2021年7月,经玛多法院3次调解,周智和被告协商一致,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现在哪里有法院,哪里不公平的事就能解决。”

  2021年12月20日,玛多县人民法院“马背法庭”成员在下乡途中。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为减轻偏远群众诉讼负担,玛多县人民法院利用“马背法庭”“车载法庭”等载体,将法庭“搬”到牧民身边,及时受理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类案件。“巡回审判力度加大后,牧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遇到困难会及时向法院求助。”玛多县人民法院院长钱快乾说。

  “哪里有案子,法官就巡回办案到哪里”

  玛多县地广人稀,1.5万余人散居在这片2.53万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上。牧民不方便离开草原,法官就走到他们身边。

  2021年12月20日,玛多县人民法院院长钱快乾骑着马,擎着“玛多法院巡回法庭”的旗子,下乡进行普法宣传。新华社发

  在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玛多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才侦措手拿话筒释明法律,换位思考做群众工作,身后的巡回审判车沾满泥巴,但车身上的“法院”二字被擦得清清楚楚。“下乡时,要省着吃馍馍、糌粑和风干牛肉。有时候带的干粮吃完了,工作还没干完,还要饿肚子。每次下乡结束,嘴唇因为缺乏维生素,经常溃疡。”

  “草原上鲜有人家,哪里有案子,法官就巡回办案到哪里,有时一待便是几个星期,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天一身雪。”

  “刚才还是晒得脱皮的大晴天,一会儿就冰雹当头雨雪交加,稍不慎就会陷入泥泞沼泽。”玛多县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郭海洋额头上有一道伤疤。一次下乡办案途中,汽车转弯时侧翻倒地,前挡风玻璃直接碎裂,划破了他的额头,头发都粘上了带血的玻璃碎片。

  2022年5月26日,在玛多县扎陵湖乡多涌村河源新村,玛多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才侦措(右)在进行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新华社发

  一次到海拔4300多米的黄河乡办案,郭海洋和同事挤在一间没有屋顶的废弃砖房里。高原深夜,冷风呼啸,不知是谁先起了头,唱起《在那遥远的地方》。随后大家齐声合唱,歌声穿过砖房,流向广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我们迎难而上、乐观面对。”

  常在草原办案,与家人久难相见。提起女儿,玛多县人民法院原副院长赛措吉心中五味杂陈:“女儿看见我就像陌生人一样,连晚上睡觉都不让我陪她,只要睁眼看到是我,就把我往外推。后来,每次分别她都搂紧我脖子,舍不得让我走。”

  2021年12月20日,玛多县人民法院院长钱快乾(左一)给当地牧区群众宣讲法律知识。新华社发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长期扎根高寒缺氧牧区,玛多法院法官和司法警察多数落下心脏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等“高原职业病”,兜里也常备速效救心丸。在玛多县人民法院工作7年的法官助理李明,脸蛋上已留下两坨深深的“高原红”。“牧民通过法院感受到公平正义,每当听到群众对法院的称赞,心里就不觉得那么苦了。”李明说。

  “村民们打心眼里把法官当亲人”

  “瓜珍切(藏语,谢谢),还是瓜珍切,感谢法院帮我要回了看病的救命钱。”在玛多县人民法院“姊妹湖调解室”,花石峡镇花石峡社区党支部书记更尕搀扶着69岁的藏族阿妈卓玛吉,送来一面写有“一心一意为民办事,依法办案快速到位”的锦旗。

  2021年12月20日,玛多县人民法院院长钱快乾(左三)给当地牧民宣讲法律知识。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4年前,被执行人租下卓玛吉等30多名村民扶贫项目的房屋,恶意拖欠房租21.3万元,也拒不执行和解协议。”经法院不懈努力,被执行人支付了执行款,卓玛吉隔天便收到应得的租金。

  2021年5月22日,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后,玛多县人民法院搭建临时办公板房,确保司法服务“不停摆”。近日,记者走进临时办公板房,看到四周悬挂有12面锦旗,许多都是基层村民送来的:“维护群众利益如雪中送炭、情系联点群众似冬日暖阳”“头顶国徽执法、心存正义公正”“人民公仆、情系百姓”……

  2021年5月26日,在抗震救灾临时办公点的帐篷内,玛多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更周措(右)在手电筒照射的灯光下进行立案登记。新华社发

  “我们法院八成案件都与牧民有关,大都涉及藏汉双语,一字一句彰显着法律尊严,不能马虎大意。”今年26岁的更周措,201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已担任法官助理2年时间。

  2022年7月12日,在玛多县花石峡镇吉日迈村,玛多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才侦措(中)在开展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宣传。新华社发

  今年秋天,更周措今年第二次来到玛多县花石峡镇东泽村,用藏语宣讲着民法典,为村民发放汉藏双语法律宣传手册。高原缺氧,每次蹲下站起,她都大口喘着粗气。东泽村党支部书记关确说:“法院进村宣讲效果很好,村里违法犯罪案件少了,村民们打心眼里把法官当亲人。大家一听说法院来宣讲,总会端来家里最香的奶茶、献上最洁白的哈达。”

  视频记者:薛玉斌 李宁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逐梦海天 青春滚烫——记海军山东舰起降保障中队

  • 创新潮涌链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