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雪中送炭 似冬日暖阳——青海玛多法院干警60多年扎根高原司法为民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人物 > 正文

如雪中送炭 似冬日暖阳——青海玛多法院干警60多年扎根高原司法为民

来源:新华社2022-10-31 11:24

  新华社西宁10月30日电 题:如雪中送炭 似冬日暖阳——青海玛多法院干警60多年扎根高原司法为民

  新华社记者薛玉斌、李宁、柳泽兴

  扎根海拔4500米高原,克服苦寒缺氧,释法说理传播法治,倾心守护牧民利益……60多年来,青海省玛多县人民法院百余名法院工作者,风雨无阻奔走草原,风餐露宿巡回审判,公平公正调处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用忠诚坚守在三江之源谱写“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时代赞歌。

  “哪里有法院,哪里不公平的事就能解决”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平均海拔超4500米,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牧民长期“逐水草而居”,鲜与外界接触,过去遇到各类纠纷,多寻求中间人解决。

  “法院帮我调解纠纷效果好,一听说他们今天要来宣讲,我一大早就骑摩托车赶过来了。”在玛多县花石峡镇维日根村,法院巡回审判车停稳后,村民才让旦巴连忙迎上去,卸下宣传展板,摆好折叠桌椅,将写有“玛多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横幅固定在车身上。

  2022年7月14日,在玛多县花石峡镇,玛多县人民法院法官在审理案件。新华社发

  56岁的才让旦巴家里饲养着上百头牦牛,每逢放牧时节,因草场分配有时会与他人发生纠纷,过去遇到问题就找村里老人解决,可调解结果常常是双方都不满意。“谁和中间人关系好,中间人就偏向谁。”一些不公平的民间调解让才让旦巴感到不痛快。“有次调解结果是要回5头牦牛,其中2头就要交给中间人,还得是青壮年牛。”

  2022年7月12日,在玛多县冬格措纳湖畔,当地牧民群众在听玛多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法律宣讲。新华社发

  在法院一次入村宣讲中,才让旦巴趁着纠纷双方都在场,提出调解诉求。“法官先询问我们的想法,然后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开始调解。”当天,才让旦巴便和对方达成协议,心悦诚服地在调解书上签字摁手印。

  周智是玛多县扎陵湖乡第一牧业社牧民,家中有6口人。2017年,他与花石峡镇措柔村3名牧民签订承包协议,将自家440多只母羊承包给对方,协议规定对方每年要给自己50只小羊羔。一年后,对方不按约履行协议,电话也联系不上。“这440多只母羊可是我们家全部财产,家里人吃的穿的都靠它们。”3年间,周智往花石峡镇跑了五六次,始终要不回自家母羊。

  “对方多年拖欠导致家里经济困难,实在没办法了,就找法院起诉。”2021年7月,经玛多法院3次调解,周智和被告协商一致,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现在哪里有法院,哪里不公平的事就能解决。”

  2021年12月20日,玛多县人民法院“马背法庭”成员在下乡途中。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为减轻偏远群众诉讼负担,玛多县人民法院利用“马背法庭”“车载法庭”等载体,将法庭“搬”到牧民身边,及时受理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类案件。“巡回审判力度加大后,牧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遇到困难会及时向法院求助。”玛多县人民法院院长钱快乾说。

  “哪里有案子,法官就巡回办案到哪里”

  玛多县地广人稀,1.5万余人散居在这片2.53万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上。牧民不方便离开草原,法官就走到他们身边。

  2021年12月20日,玛多县人民法院院长钱快乾骑着马,擎着“玛多法院巡回法庭”的旗子,下乡进行普法宣传。新华社发

  在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玛多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才侦措手拿话筒释明法律,换位思考做群众工作,身后的巡回审判车沾满泥巴,但车身上的“法院”二字被擦得清清楚楚。“下乡时,要省着吃馍馍、糌粑和风干牛肉。有时候带的干粮吃完了,工作还没干完,还要饿肚子。每次下乡结束,嘴唇因为缺乏维生素,经常溃疡。”

  “草原上鲜有人家,哪里有案子,法官就巡回办案到哪里,有时一待便是几个星期,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天一身雪。”

  “刚才还是晒得脱皮的大晴天,一会儿就冰雹当头雨雪交加,稍不慎就会陷入泥泞沼泽。”玛多县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郭海洋额头上有一道伤疤。一次下乡办案途中,汽车转弯时侧翻倒地,前挡风玻璃直接碎裂,划破了他的额头,头发都粘上了带血的玻璃碎片。

  2022年5月26日,在玛多县扎陵湖乡多涌村河源新村,玛多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才侦措(右)在进行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新华社发

  一次到海拔4300多米的黄河乡办案,郭海洋和同事挤在一间没有屋顶的废弃砖房里。高原深夜,冷风呼啸,不知是谁先起了头,唱起《在那遥远的地方》。随后大家齐声合唱,歌声穿过砖房,流向广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我们迎难而上、乐观面对。”

  常在草原办案,与家人久难相见。提起女儿,玛多县人民法院原副院长赛措吉心中五味杂陈:“女儿看见我就像陌生人一样,连晚上睡觉都不让我陪她,只要睁眼看到是我,就把我往外推。后来,每次分别她都搂紧我脖子,舍不得让我走。”

  2021年12月20日,玛多县人民法院院长钱快乾(左一)给当地牧区群众宣讲法律知识。新华社发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长期扎根高寒缺氧牧区,玛多法院法官和司法警察多数落下心脏病、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等“高原职业病”,兜里也常备速效救心丸。在玛多县人民法院工作7年的法官助理李明,脸蛋上已留下两坨深深的“高原红”。“牧民通过法院感受到公平正义,每当听到群众对法院的称赞,心里就不觉得那么苦了。”李明说。

  “村民们打心眼里把法官当亲人”

  “瓜珍切(藏语,谢谢),还是瓜珍切,感谢法院帮我要回了看病的救命钱。”在玛多县人民法院“姊妹湖调解室”,花石峡镇花石峡社区党支部书记更尕搀扶着69岁的藏族阿妈卓玛吉,送来一面写有“一心一意为民办事,依法办案快速到位”的锦旗。

  2021年12月20日,玛多县人民法院院长钱快乾(左三)给当地牧民宣讲法律知识。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4年前,被执行人租下卓玛吉等30多名村民扶贫项目的房屋,恶意拖欠房租21.3万元,也拒不执行和解协议。”经法院不懈努力,被执行人支付了执行款,卓玛吉隔天便收到应得的租金。

  2021年5月22日,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后,玛多县人民法院搭建临时办公板房,确保司法服务“不停摆”。近日,记者走进临时办公板房,看到四周悬挂有12面锦旗,许多都是基层村民送来的:“维护群众利益如雪中送炭、情系联点群众似冬日暖阳”“头顶国徽执法、心存正义公正”“人民公仆、情系百姓”……

  2021年5月26日,在抗震救灾临时办公点的帐篷内,玛多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更周措(右)在手电筒照射的灯光下进行立案登记。新华社发

  “我们法院八成案件都与牧民有关,大都涉及藏汉双语,一字一句彰显着法律尊严,不能马虎大意。”今年26岁的更周措,201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已担任法官助理2年时间。

  2022年7月12日,在玛多县花石峡镇吉日迈村,玛多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才侦措(中)在开展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宣传。新华社发

  今年秋天,更周措今年第二次来到玛多县花石峡镇东泽村,用藏语宣讲着民法典,为村民发放汉藏双语法律宣传手册。高原缺氧,每次蹲下站起,她都大口喘着粗气。东泽村党支部书记关确说:“法院进村宣讲效果很好,村里违法犯罪案件少了,村民们打心眼里把法官当亲人。大家一听说法院来宣讲,总会端来家里最香的奶茶、献上最洁白的哈达。”

  视频记者:薛玉斌 李宁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乌旦塔拉 美如童话

  • “良渚之光”中美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