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女孩网购毒蛇被咬不幸身亡,谁该担责?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女孩网购毒蛇被咬不幸身亡,谁该担责?

来源:扬子晚报2022-09-30 13:58

  女孩网购毒蛇被咬不幸身亡,谁该担责?

  家人索赔近172万,法院判决女孩自担80%责任,卖家、二手平台、快递公司等六被告赔偿33万余元

  21岁女孩在二手交易平台网购两条剧毒的银环蛇,被咬后不幸中毒身亡。女孩的父母将出售方、平台和快递公司共六名被告诉至法院,要求赔偿172万余元。该案案情复杂,除涉及六名被告人外,咬伤女孩的究竟是哪条银环蛇也无法确定。那么,法院会如何认定划分各方责任呢?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布了该案的判决书。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这份长达37页的判决书对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法院最终认定买蛇女孩承担自身损害80%的责任,六名被告按比例赔偿33万余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承源

  网购“第四大毒蛇”,21岁女孩被咬数天后身亡

  2018年6月和7月,21岁的陕西女孩杨菱共花费225元,先后两次通过二手交易平台向邵某购买了两条银环蛇。邵某并没有直接“发货”,而是在接到订单后通过微信联系杨某,分别支付70元和80元,要求其向杨菱的地址邮寄。杨某通过快递寄出了第一条银环蛇,第二条则联系了王某,由王某通过另一家快递公司寄出。

  银环蛇是我国“三有”保护野生动物,但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毒性极强,是陆地第四大毒蛇。邵某在平台发布出售信息时,在标题上加上了“未去毒”“超级毒物”等字样,并对杨菱进行了提醒。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2018年7月9日,杨菱左手食指被银环蛇咬伤。当天下午,她在电话里告诉母亲自己在公园被蛇咬伤,但未说蛇的种类。母亲将杨菱送到医院救治。尽管注射了抗银环蛇毒血清,但已无力回天,杨菱于7月15日不幸去世。

  该案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杨菱先后购买了两条银环蛇,而各方提供的证据均无法确定她是被哪条蛇咬后致死的。

  于是,杨菱的父母将邵某、杨某、王某、二手交易平台及两家快递公司全部诉至海淀法院,要求六被告连带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近172万余元。

  六被告则抗辩称,杨菱自愿购买银环蛇,应预见饲养毒蛇风险,自行承担责任,且其被咬伤后存在隐瞒事实、延误治疗的行为,导致损害后果扩大。

  六被告应承担何种责任?法院这样认定

  那么,该案六被告的行为与杨菱的死亡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该案判决书分别从六被告整体交易行为和个体行为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从整体交易行为角度分析,法院认为,根据“如无则不”的判断标准,推定六被告实施的两组行为与杨菱损害之间均存在因果关系。并表示若想否定这一推定因果关系,应负担“另一组行为是造成杨菱损害的唯一原因”的举证责任。

  而从个体行为角度判断,邵某等三人实施了出售、交邮银环蛇的行为,是危险源的提供者;二手交易平台为银环蛇交易提供了线上交易场所和服务;两家快递公司接受了装有银环蛇的包裹并运输投递。法院认为,六被告若不实施各自行为,则不会产生银环蛇交付给杨菱的后果。

  判决书中同时指出,六被告实施的提供银环蛇网络交易服务、出售、交邮、运输、投递的不法行为均具有过失,均应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女孩自身行为是损害主因,自担主要责任

  关于六被告之间的责任承担方式,法院认为,其行为符合“行为间接结合导致同一损害”的特征,因此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同时,鉴于杨菱是主动联系邵某要求订购银环蛇,邵某已说明银环蛇的危险性并提示做好相应保护措施,杨菱遭受咬伤后未在第一时间寻求救治并如实告知情况等,法院认为杨菱自身行为是使其遭受损害的主要原因,判定由其承担80%的责任。

  根据各被告所处交易环节、发挥功能等因素,法院判定邵某、杨某、王某三人对外连带承担15%的侵权责任,并指出王某承担的责任应低于另两人;二手平台承担2%的侵权责任;两家快递公司分别承担1.5%的侵权责任。经核算,该案合理损失共计168万余元,法院最终判决六被告按照认定的责任比例赔偿合理损失。

  律师:各被告均有违法行为,故需承担部分责任

  一些网友认为,购买毒蛇相当于自陷风险,为何卖家、平台、快递也要担一小部分责任呢?

  江苏亿诚律师事务所的徐旭东律师表示,这起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涉及的法理非常复杂,简言之就是卖家、平台、快递均存在违法行为,需按照各自的过错分别承担责任。

  徐旭东告诉记者,从判决中可以看到,法院认为该案中银环蛇的卖家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相关民事法律,所以除受到行政处罚,还需要承担买家身亡的民事侵权责任。平台对违法交易审核不严,管控不力,违反了《电子商务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快递公司则在收件验视方面存在过错,邮寄剧毒活物,违反了《邮政法》《快递暂行条例》。因此,平台和快递公司显然同时违反了行政法和民法,应当同时承担两种违法责任,且两种责任不能互相替代。(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 责编:陈畅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八甲遥五火箭成功实施转运

  • 全国冬小麦播种近七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