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暑假青少年“整容热”的背后 究竟是谁在贩卖“容貌焦虑”
首页> 法治频道> 法治要闻 > 正文

暑假青少年“整容热”的背后 究竟是谁在贩卖“容貌焦虑”

来源:法治日报2022-08-11 10:00

漫画/高岳

  本报记者  赵 丽

  本报实习生 冯含饴

  “暑假必做项目——埋线做双眼皮+打玻尿酸;暑假探讨项目——某某明星的微笑唇+通过磨骨手术调整山根宽问题;大学必做项目——戴牙套整牙+蜜桃臀手术。”

  这是北京某高三毕业生刘夏(化名)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给自己立的新flag。谈及整容的原因,刘夏坦率地说道:“其实我想全脸整形,但没有勇气。变美了,运气都会好一点。”

  据了解,许多青少年和刘夏一样,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有调查显示,如今每到寒暑假、毕业季,都会出现学生扎堆整容的现象,“00后”们已成为医美消费的主力军。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尝试在多个社交、短视频App上搜索发现,“暑假整容”“暑假变美”“暑假变瘦”等,都是近一个月的热门话题。

  记者还发现,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11月曾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等广告乱象背后的九类情形,对医疗机构影响巨大。但有一些医美机构仍在打擦边球,以“面部美学”的名义讨论美,看起来是在做科普,实则制造“容貌焦虑”并借机牟利。

  对此,受访的整形外科医生们建议,网上的信息五花八门,内容也良莠不齐,误导信息很多,需要青少年们擦亮眼睛,学会辨别,建议从国家官方渠道了解整容的项目和内容。比如,国家批准的整形美容项目在国家卫健委的官网上是可以查询的。

  医美广告铺天盖地

  整形呈低龄化趋势

  北京一家整形外科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的赵医生告诉记者,他遇到过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对她说,“医生,我想要××(某明星)的大眼睛。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对孩子说,等长大点再来看看”。

  近年来,赵医生的诊室每年暑假都会迎来一批学生族,眼、鼻、唇等是他们的常规咨询项目,从前女孩多,现在男孩、女孩都有,且都带着明确目标——“某某明星的眼睛”“某某明星的微笑唇”。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不少有整容经历的博主所写的“暑期整容攻略”,他们详细地分享了暑期整容的一些经验,并表示“夏季整容可以恢复得更好”。也有部分博主是从“小心踩坑”,“一定要保护自己”的角度对暑假整容进行了分析,提醒大学生或者准大学生理性看待各种整形美容项目。

  “现在的孩子营养好了,体格发育超前了,但心智发育未必跟上,完整的健康审美观还没有形成。这种情况下,网络上、手机社交软件里充斥着单一审美的暗示,最终吸引许多人整的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脸。”赵医生说,整形美容手术区别于一些急症手术,一般是自主选择时间,寒暑假就很符合这个特点,再加上暑假时间比较长,有更多的恢复时间。

  主观意愿大且目标明确,是受访的几位整形外科医生对学生族中整形者的普遍感受,“还有不少人,甚至会带着一摞网上查阅收集的资料来问诊”。

  “近年来,暑假前来咨询整形的学生不少,年龄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了十几岁的初中生。”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从事10多年整形工作的王亮认为,面对青少年整形这件事要谨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合理选择一些整形项目,让一些孩子改变先天缺陷,重拾自信,对他们的人生是有益的。但如果就诊者年龄太小,她和同事都会婉拒。

  一份针对“95后”整形观念的调研报告显示,当前,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整形的原因,已从工作驱动转变为被单纯渴望变美所驱动,为悦己而容。报告称,当悦己观念普及后,无论职业、性别或年龄,医美消费者借医美巩固自信,在情感层面愉悦自己。机构又以此为抓手,满足医美消费者的悦己需求,重点关注项目的个性化、定制化。

  整形日益低龄化,原因何在?多位医生告诉记者,他们已关注到一批社交软件带起的“种草经济”,而消费医疗在学生族中也愈来愈火,即以改善型需求为主,而非治疗目的。

  在王亮看来,当“微笑唇”“童颜针”等美图与励志文案借助网络营销充斥社交软件时,不少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很容易被误导,被畸形的审美观带偏。

  “对于‘00后’尤其是未成年人来说,很难分清到底是广告催眠,还是自己需要。”心理咨询师朱晓辉认为,现在互联网上关于小鹿眼、嘟嘟唇、A4腰等的宣传铺天盖地,生活中也充斥着医美广告,都在潜移默化地营造着“容貌焦虑”,让大家的审美趋向于单一化。

  不少受访群众反映,这种制造“容貌焦虑”的广告无处不在。

  “六月底,我就经常在网上看见一些医美机构打出和暑期档、毕业季有关的营销活动,有的甚至喊出了‘毕业季、整容季’的口号。”北京市民朱晓丹告诉记者,她在浏览网页时还经常看到牙齿矫正广告,比如“××整牙人必看,暑期特惠来了”“换头式整牙”“最佳正畸是几岁,错过还有救吗”等,“越看越焦虑,也越想尽快矫正”。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建议,青少年应当调整自己对美的认知,正确认识美,充分意识到人的魅力最终来源并不是美貌,而应该努力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

  医美机构贩卖焦虑

  利用话术刺激消费

  究竟是谁在贩卖“容貌焦虑”?

  有业内分析,受商业利益驱动,一种简单粗暴的心理暗示正随着各类网络推文,推送给渴望变美的年轻人群:首先,制造“容貌焦虑”,以“单一审美”推翻“各美其美”,刺激整容消费。其次,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作不当关联,以“用半年工资改变自己,漂亮了每一分钟都是运气”等推文,在年轻人中实现“整形种草”。

  为了进一步了解医美机构的营销策略,记者以“希望成为合伙人”为由添加了深圳某整形医院的负责人孙女士。在其朋友圈内,各类贩卖“容貌焦虑”的话术让人眼花缭乱,如“好额头七分财,不富也镇宅”“一面好相,十年好运”“好看的人不管做什么都有更多机会”等,通通是将能力、人格、财富、运气与容貌联系在一起。

  “合伙人的系统管理费是1980元,享受团队线下培训,包括来院对接流程、谈单技巧、咨询配合、助理交接、避坑指南、专业知识等,团队会协助成交。”据孙女士介绍,团队会给大家教授这些营销话术,合伙人可获取一对一线上引流、获取精准粉丝的课程,学习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推广的方法。

  在记者对一些医美培训机构的调查中发现,营销都是培训教案中的重点篇章。比如有的介绍,营销方法都是穿插在医美课程当中的,不同的项目如何营销,如何跟顾客介绍,都是有区别的,“一次性缴费终身免费进修学习,后期出新技术还有营销课程,学员都可以免费再次学习”。

  在有的医美培训机构,营销教案则更加细致,包括医美咨询师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医院接诊和触诊的流程、医美销售心理学、咨询师应掌握的十三类顾客心理、微信拓客心得、如何更好利用身边资源成交大单的技巧以及如何进行术前术后跟单等。

  通过网络搜索,记者还添加了数位医美机构业务人员的微信。在他们的朋友圈里,则充斥了“整形逆袭”的故事。

  比如成都一家整形医院的工作人员,在朋友圈里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一位顾客的整形故事:整容绝对是逆袭的捷径,美女做了双眼皮,打了瘦脸针,垫了下巴,隆了鼻子,没有变成网红脸,只是越来越好看了,出去逛街,销售变得格外热情,回头率也增加了,换了新工作,同事都很友好,还遇到了现在的男朋友,对方身高1.88米,长相英俊,还经营了几家公司,现在他们就要结婚了,原来美丽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某医美在线平台的工作人员透露,医美机构在网络上找年轻小博主体验项目,就是拓客的方式之一。对于这样的方式,上述工作人员透露,因为这个方向变现快,很多网红在往医美博主转型,而他们就是全国各大医美机构的渠道,以科普的形式暗中为机构引流。

  专业医生缺口很大

  医美培训乱象丛生

  记者了解到,医美营销背后乱象丛生,涉过度营销、虚假夸大、价格虚高、非法行医等,近年来被曝光、取缔的机构、案件不少。

  “在正规整形医院,如果患者不满18岁,需要监护人同意。”有医生告诉记者,碍于“监护人同意”原则,一些瞒着父母整形的未成年人可能会选择非正规机构,失败后不得不回来找医生“翻修”(指对在其他机构做坏手术后予以补救)。

  赵医生的同事专攻鼻部整形,接触过许多做坏的遗憾病例。比如,有的因填充物栓塞,导致半个鼻子烂掉,只好做鼻子再造手术,“这种案例的很大一部分患者的操刀医生都是不合格的”。

  “行业待合规,专业医生缺口大。”采访中,有医生向记者讲述了目前医美行业的痛点。

  记者在网上以“医美培训”进行搜索,排在第一位的是标有广告字样的安徽某医疗美容诊所,点击链接后即可看到其“轻医美精英培训班”的宣传图,课程介绍页声称学员将在4天3夜内学习除皱、溶脂、无针线雕、面部填充、富贵耳等多种项目,而且保证学会。

  按照广告提示,记者添加了微信名为某轻医美教育学院的陈老师,陈老师给记者发来了详细的课程内容图。这套课程主要分为“营销运营宝典”和“八大顶尖技术”两个版块,前者包括店铺运营管理、美业市场发展演变、自媒体互联网营销和百万拓课营销系统4个内容,后者则涵盖了除皱、瘦身、细胞填充、隆鼻、发际线移植、溶脂、美白、线雕等60个项目,可谓应有尽有。

  按照陈老师的介绍,学会上述所有内容只需6天。当记者强调自己从未接触过医美时,对方称:“我们的课程主要就是针对零基础,‘小白’学员都是可以学会的,我们承诺包教包会。”

  费用方面,陈老师表示,全国统一收费6800元,但总部这个月给到的优惠活动是路费补贴1000元、疫情补贴1000元,优惠过后是4800元,且只限于本月的参加学员。

  陈老师还提到,学员学完轻医美的课程后便能开工作室、开门店、开美容院,只要办理美容类营业执照就可以。

  但记者咨询相关从业者得到的反馈是,不同于生活美容机构,涉及抽脂、隆鼻等有创伤性项目的医疗美容机构必须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实施手术的人员必须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负责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条件。

  这样的医美速成培训机构并非个案。

  根据网络搜索,记者又添加了另一家医美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微信名为A国际医美培训中心杨老师,当记者表示自己想咨询微整形课程时,杨老师发来了一个名为“微整全科班”的文档。

  文档显示,微整全科班历时六天六晚,包含针剂类课程、线雕类课程、无痕双眼皮课程、面相风水学课程、医美咨询师课程和市场营销学课程。其中,针剂类课程涉及肉毒素注射、玻尿酸填充、溶脂针、美塑疗法、PRP自体血清美容抗衰、6D/7D小脸针、人胎素注射、嗨体等众多项目和微整形的术后护理,以及微整形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价格方面,杨老师表示学费共6800元,现在交200元定金报名即可享受立减1000元的优惠。杨老师还提到,他们拥有自己的整形医院,授课学习也都是在自家医院内进行,学习期间他们会为学员免费提供酒店住宿。

  当记者强调自己从没接触过医美,也不是医学专业时,杨老师表示大部分学员都是零基础的,包教会,他们能确保学员毕业后可以独立操作客户。

  记者询问杨老师,缺乏相关许可证和证书是否对开店有影响,杨老师称:“整形医院需要有医疗机构经营许可证,当医生需要有医师资格证,这个你基本上满足不了,但你又不是在医院当医生,而且你不涉及手术类的一些项目,简单微整形项目的话,其实合理规避一些风险性的问题就可以了。”

  杨老师表示,现在很多工作室、美容院都附带微整形项目,他们不可能有医疗经营证或者医师资格证,但他们不都一样在正常营业吗?“你自己要合理地去规避一些后期问题,比如说最基本的,你店里不要存放药品,就算相关部门过来查你,也查不到什么东西,这些就是知识点,到时候上课老师也会跟你讲的”。

  

[ 责编:孙满桃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夜迎“双十一”

  • 大理崇圣寺三塔安装避雷装置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顺应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产业需求侧职责定位,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等,依托项目培养高技能人才。
2025-11-10 10:07
ASC26报名链接:https://www.asc-events.net/StudentChallenge/ASC26/Register.php
2025-11-07 15:58
北京时间2025年11月6日11:00—14:00,地磁发生强烈扰动,达到大地磁暴水平(Kp=7),为橙色警报级别。
2025-11-07 13:39
阿特拉斯的成功观测是天问一号的一次重要拓展任务,利用探测器观测暗弱天体为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进行了技术试验,积累了经验
2025-11-07 09:3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据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2025-11-07 09:31
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2025-11-07 09:29
谈及人形机器人何时能从“炫技”转向应用落地,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焦继超提出了分阶段的发展预期。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表示,预计明年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会出现采购交付数量过万台的企业。
2025-11-07 09:28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目光投向脑疾病领域,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诊断—监测—治疗—预测”一体的大脑实时“观景”。一方面,脑机接口技术可以让神经系统“说话”,通过高精度解码神经信号实现对大脑的“意念读取”和精准诊断。
2025-11-07 09:18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加载更多